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我的空中楼阁

我的空中楼阁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7

我的空中楼阁

教学目标

1、话题探讨,感受作者美好情怀。

2、诵读赏析,体会文章诗化语言。

教学重难点

感受作者美好情怀

教学方法

话题探讨法、诵读法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课间播放钢琴协奏曲《梁祝》(见课件,大约3分钟)。同学们,刚才我们听到的这只曲子叫什么名字?(生答《梁祝》)。这支曲子是著名的钢琴协奏曲《梁祝》!同学们,这只曲子有什么特点?(生答)这只曲子跌宕起伏!高亢处,如排山倒海;低回时,似微风拂面,给人以无限遐想。我们好像看到了梁山泊与祝英台同窗共读的愉悦,又似乎看到了他们抗击命运、化蝶双飞的悲壮,这就是音乐的美所产生的震撼效果!

音乐文学本相通,一篇美文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审美享受,能否让我们产生共鸣呢?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台湾作家李乐薇的散文《我的空中楼阁》!(课件打出题目)。

二、问题探讨,感受作者美好情怀。

(一)、朗读思考问题

下面,同学们迅速但轻声地朗读全文(大概5分钟时间),我们音乐伴奏,同学们边读边思考:1、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勾画出文中的优美语句,想一想它美在何处?(课件放伴奏音乐《秋日的私语》课件打出问题)

(二)、师生探讨问题

问题1(讨论):同学们,你喜欢住怎样的房屋?豪华的、简单的?怎样的环境你最喜欢?

明确: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积极鼓励学生描绘,语言富有幽默感!

问题2:台湾作家李乐薇住的房子怎么样?

明确:(不怎么样,仅仅是一间山间小屋而已!小屋处于山中,条件不理想,交通不方便,没有豪华客厅,也没有双卫双厕,用现在的眼光看,就是一间陋室!)

问题3:李乐薇喜欢她的山中小屋吗?

明确:(当然喜欢!)

问题4:面对自己的最爱,李乐薇描写了山间小屋周围的哪些景物呢?

明确:按先后顺序,依次写了:小屋、山、树、花园、园中小路、山中云霞、空气、光线、山路、小屋的夜景。(课件板书)

问题5:作者在描写这些景物时,观察角度、立足点先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明确:一、立足于小屋之外。二、立足于小屋。

问题6:当她立足于“小屋之外”时,观察角度是怎样变化的?

明确:由远及近再到远,也就是由“山下——山上——山下”,就好比一个摄影师,随着剧情的变化,一会儿用一个长镜头,一会儿用一个短镜头,一会儿再来个面部特写!

问题7:站在“山下”时,作者是怎样描绘小屋的?请学生朗读。

明确:——“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大雁,是单调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小屋点缀了山)(课件打出)

问题8:站在“山上”时,作者又是怎样描绘小屋的呢?学生朗读。

明确:——“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而小屋的别致出色,乃是由于满山皆树,为小屋布置了一个美妙的绿的背景。

——“一片蓝,那是墙;一片白,那是窗。我的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式上,却像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

——(树点缀了小屋)(课件打出)

远处的小屋在大树的掩映下,更显得“轻灵而自由”。(课件打出)。

讨论:作者作者笔下的“山——小屋——树”可以说达到了“完美自然、和谐统一”,作者这样刻意地描写它们的“和谐统一”,目的何在?

明确:山与树是自然景观,小屋是人文景观,作者反复写三者的关系,一方面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另一方面表达了“人与自然不可分离”。

随着行文地展开,作者还带我们领略了那“精致的花园、园中小路”、“山中五彩的云霞”、“美丽的山中晨昏”、“崎岖的山路”、“迷人的小屋夜景”,如一副副画流过我们的眼前,可以说,这些景物都深深地打上了作者“情感的烙印”,都是为了表现作者主观情感而服务的。

问题9:在文章后半部分中,作者笔下的山路、山坡好不好走?(不好走,不便于行车)但作者把“山坡”称之为什么?(幸福的阶梯),把“山路”称之为“空中走廊”!那很平常的山中夜景都变成了“迷人的人间仙境”、“朦胧的空中楼阁”!好,我们先来读一读这一段,直观感受一下!

学生齐读文章第15自然段。

问题10:这么美的小屋夜景,作者把它称之为“空中楼阁”,我想问:这空中楼阁到底是“现实的”还是“虚拟的”?

学生讨论。

明确:同学们谈得很好!应该说“空中楼阁”既是现实的,更是虚拟的。说它现实,可能作者心爱的小屋确实建于山上,高耸入云;说它虚拟,是因为它象征了理想中的远离喧嚣、宁静自由的生活环境!

问题11:那这“空中楼阁”,这“山间小屋”到底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讨论。

明确:寄托了作者“热爱自然,追求宁静自由生活和保持独立人格”的思想感情!(课件打出)

提问:这种自由宁静的生活在现实中多不多?(不多)这也隐隐批判现代文明已将人与自然逐渐隔绝,文中暗含着“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真切呼唤!

问题12:散文中这种“借客观事物抒发主观志向”的手法,我们把它称之为什么?

明确:(托物言志),作者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正像近代学者王国维所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文中对山中美景着意描绘的目的了!

教师:其实,这种“追求自然宁静生活、讲求天人合一”的精神是中国文人自古就追求的,比如古有“陶渊明”、“王维”、“刘禹锡”、“欧阳修”,今有“朱自清”、“徐志摩”、“郁达夫”等等。其实,李乐薇在景中流露的是一种理想和追求,我们也可以把它理解为“一种宁静平和的心态”,现在我想问的是:“现代社会中这种宁静平和的心态还多不多?”(不多)

问题13:那我们现在还需要这种宁静平和的心态吗?

学生讨论。

教师明确:大家谈得很好!事实上,当我们凝视月光下的树影,聆听山间的鸟鸣时,我们的精神会随之一振,抖掉了尘世的俗念,得到了心灵的升腾。如果我们心灵的河流里老是流淌着铜臭味的杂事与垃圾,我们又怎能坚守这一份心灵的宁静?阿尔卑斯山下有句名言“慢慢走啊,欣赏”,它告诫着我们: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要不时放慢脚步,静下心来,与自然对话,与自然拥抱!

同学们,如果今天这堂课能在我们心中激起几许涟漪,引发我们对人生、世事的一些思索,那就不虚此课了!

三、简析文章诗化语言。

美好的情怀是散文的神,我们已经领略了,当然,这美好情怀还需用优美的语言加以描述,才能散发出诱人的芬芳。这篇文章的语言也是很美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诗化语言:(课件板书)

1、修辞美——生动的比喻、拟人、夸张手法

2、音乐美——长短结合、整散结合的语句

3、绘画美——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

结束语:最后,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文章最后几段,再次感受文章的语言之美和情感之美吧!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珍惜地球资源建议书
我和陈明是好朋友续写
珍惜水资源的建议书
珍惜水的作文
我和陈明续写
祖国,我的母亲
保护地球,珍惜资源的建议书
珍惜资源的建议
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建议书
仿写《少年闰土》
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建议书
珍惜水资源 要靠你我他
保护环保建议书
Q版的少年闰土
汽车业企业经济论文
民营企业经济转变策略论文
完善我国WTO/TBT实践的设想
变态混凝土经济对比论文
中国与东盟贸易关系的结构性思考
备件经济管理思考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国际贸易的发展新趋势及对策
国际贸易环境成本内在化效应分析
我国外贸依存度的实证分析
地质矿产经济发展论文
水电厂丰水期清污效益探究论文
绿色贸易壁垒形成机制分析
机制砂技术与经济效益论文
水利产业化经济思考论文
论提升我国在世界贸易体系中的地位
《路旁的橡树》 整体阅读感知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同步作文 写作训练素材
《惊弓之鸟》随堂练习 巩固篇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考点练兵1
《路旁的橡树》随堂练习 提高篇
《路旁的橡树》 重点问题探究
《惊弓之鸟》随堂练习 提高篇
《路旁的橡树》 作者及作品简介
《路旁的橡树》 教案讲义1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重点问题探究
《路旁的橡树》 重点字词梳理
《路旁的橡树》 重难点分析
《路旁的橡树》随堂练习 巩固篇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整体阅读感知
《路旁的橡树》 趣闻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