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0-08
父母的心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采用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笔法,把故事写得波澜起伏,曲折动人。
2、理解小说表现的深刻主题,即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
[重点难点]
1、重点:情节的曲折性。
2、难点:作品流露出的淡淡的哀怨。
[教学时数]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作者简介
川端康成,日本现、当代小说家。出生在大阪。主要作品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古都》等。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已有多部作品在中国翻译出版。
2、导语
“母亲的心是儿女的天堂”。(柯罗里)“母亲的心是儿女的教室。”(比彻)……引入《父母的心》一文。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理清文章思路,学生讨论、交流。
这篇小说共有17段,按照小说情节发展的基本规律,可以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1—2),破题。写穷富两家同在一艘轮船上,形成鲜明的对照,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和人物关系。
第二部分(3—6),故事的开端。写高贵的妇女想领养穷人的一个孩子。
第三部分(7—12),故事的发展。写穷男人和他的妻子三次换送子女给富太太的经过。
第四部分(13—16),高潮部分。上面三次送子换子已为矛盾冲突蓄足了势,这最后一次是要索回女儿,人物的矛盾冲突已发展到了顶点。
第五部分(17),小说的结局。一家六口终于团聚了。
三、探究
课文如果一开头就写贫穷父母一个孩子也不送,是否更能表现父母爱子之心?现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不能。因为父母总是这自己的孩子着想的,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过上好日子。当有人开出优越的条件时,贫穷父母是不能不为自己的孩子着想的。如果一开始就加以拒绝,就显得不真实,不自然,也不能充分表达父母爱子之心。现在这样写的好处是:符合生活的真实;能把贫穷父母曲折复杂的内心活动表现出来;惟其如此,才能使作品产生艺术感染力,打动读者的心。
四、语言训练
仔细体味课文中所写的“当爹妈的心”,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用一两句话写出“那位父亲”和他的妻子的心理。
1、财主夫人要求送一个孩子给她时?2、送走长子时?
3、用次子换回长子时?4、用女儿换回次子时?
5、要回女儿时?
五、积累
收集反映父母爱子女的故事、谚语、格言、民谣、诗歌等,学生互相交流。
六、小结
1、中心意思
本文通过对穷夫妻最终拒绝优越的条件,不愿把自己任何一个孩子给富人的故事,表现了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
2、写作特点。
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
浓浓的爱心中隐含着淡淡的哀怨。
七、布置作业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蚕宝宝
- 新年小日记
- 小学生日记一则
- 秋天的校园
- 我的自画像
- 一个苹果的来历
- 我的铅笔盒
- 昆明游
- 小树洗澡
- 太阳公公剪指甲
- 美丽的秋天
- 我
- 帮爷爷捶背
- 快乐的一天
- 一件好事
- 工程量清单计价特点
- 浅谈2010年造价工程师考试《案例分析》学习方法
- 建筑给排水设计的施工经验
- 建筑工程类五大员的不同工作职责
- 谁是造价最终确定者
- 甲方的预算人员必须知道的知识
- 新房怎么计算施工面积
- 毕业生看建筑施工图的要点
- 造价员有效复习的几个要点
- 给业主编制清单必须清楚的问题
- 如何开展公路土方工程量的审计
- 预算问题49问,49答
- 阳台清单规则及定额规则比较及计算难点
- 如何区别钢筋预算和钢筋下料
- 考生分享:2010年造价员考试通过经验
- 《灯光》 考点练兵积累篇
- 《灯光》 范文
- 《和田的维吾尔》 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 《和田的维吾尔》 重点问题探究
- 《灯光》 考点练兵阅读篇
- 《十六年前的回忆》 课后习题答案
- 《灯光》 训练素材
- 《十六年前的回忆》同步作文 训练素材
- 《十六年前的回忆》同步作文 范文习作
- 《和田的维吾尔》 重难点分析
- 《十六年前的回忆》 考点练兵
- 《和田的维吾尔》 重点字词梳理
- 《和田的维吾尔》 整体阅读感知
- 《灯光》 趣闻故事
- 《和田的维吾尔》 重点字词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