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高中语文学习方法指导

高中语文学习方法指导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3-26

高中语文学习方法指导

课题高中语文学习方法指导课型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初中语文和高中语文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了解高中语文学习的方法和流程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初中语文和高中语文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了解高中语文学习的方法和流程

教学方法启发—讨论式

电教手段投影

教学过程主 要 内 容学法指导关键点拨

(一)、请学生谈谈初中语文的学习情况。要点:初中语文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二)、初中语文和高中语文的联系和区别:1、语言学习投入的时间相对减少了 高、初中语文教材的量并无多大变化,但高中的周课时由6节减为4节,少了1/3。高中学习的科目比初中要多,高一年级文化课就有8门,而且都是省级会考科目,再加上数理化的学习负担加重,这样学生在课外用于语文学习的时间就微乎其微了。这样两个“减少”,实际上就给语文学习增加了难度,提高了要求。 一是必须提高听课的质量。不少学生进入高中后,感到语文学习的状况反而不如初中了,重要的原因就是听课的效率低,甚至还不会听课。可见,根据高中学习的特点,逐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听课方法,就成了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问题。二是在课外有限的时间里,如何通过改进复习方法来消化、巩固知识,发展语言的理解、运用能力,这是提高学习质量的重要保证。2、语文学习的要求明显提高了 高中比之于初中,要求提高是必然的。作为语文学科来说,这种提高有其特殊性,就是它不是平缓上升的,而是一种飞跃式的过程,学生面对_的是陡坡,甚至是一面高墙。这里就有了一个衔接的问题,衔接不好就难以适应高中学习要求,这就需要了解高中阶段学习要求有哪些发展变化.并顺应这些变化来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 变化之一,教学内容加深了。从教材看,初中学的是一般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高中学的是复杂的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从教学

江 苏 省 淮 州 中 学 备 课 笔 记

课 堂 教 学 方 案

要求看,学习的内容也明显加深了,甚至出现了鸿沟和断j层。如议论文,“教学大纲”规定:初三要“能把握文章阐述的观点,;了解论证方法,领会语言的严密性”,而到高中则要求“能理清层次,把握中心论点,分析论证方法,注意文章的逻辑性”,到了高三又进一步要求“能比较熟练地阅读一般政治、科技读物和文艺读物,具有一定的质疑、释疑和评价的能力”。从“了解”到“分析”论证方法,就是一种质的飞跃;“理清层次”“逻辑性“质疑、释疑、评价”等都是初中不曾有的要求。变化之二,语言应用的要求提高了。“教学大纲”规定,初中“要扩大识字量和词汇量”,“积累和掌握常用词语”;到高中则要求:“能够准确地理解其含义和在文章中的表达作用”。这样,高中学生不仅要掌握词语的词典义,更重要的是能够把握语境义,分辨其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辨析近义词的细微差别,这样对把握词语的要求更精细了,而且对词语的理解从“知其然”发展到“知其所以然”。可见,对能力的要求有了质的提高。句子的学习,也是从简单到复杂,例如要能够分析较为复杂的长单句和层次关系复杂的多重复句,这些也都是初中不曾要求的。 变化之三,学习的载体更加模糊。教材是教与学的载体。难度加深、要求提高,但涉及这些学习内容的知识在高中教材中不再出现。如字、词、句的语言基础知识到初中已经结束,到高中教材这些知识不出现了,教师也不进行专门的教学,那么学生应该学什么、达到什么要求,就显得模糊不清,这样就在语言基础知识和运用能力的学习过程中出现了断档。(多年来语文高考“语言知识及运用”这一块得分率都比较低,这可能是重要的原因之一。)所以如果学生没有必要的措施和方法,就很难适应了。3、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更加强了 、能力的发展提高显得格外重要 高中语文教学,更需要把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猎取知识、获得能力的过程。教师不只是“奉送真理”,而是教给学生“发现真理”的方法、途径和规律。这样,学生自己用“拐杖”走路,就必须培养、发展能力,要有一个质的飞跃。下面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在朗读下面一句话时,下面句子中的4种停顿只有1种是正确的,请选出这一种: A.朴素/是对于词藻的/奢侈的摈弃。 B.朴素/是/对于词藻的奢侈的/摈弃。 C.朴素/是对于/词藻的奢侈的/摈弃。 D.朴素是/对于/词藻的奢侈的/摈弃。

江 苏 省 淮 州 中 学 备 课 笔 记

课 堂 教 学 方 案

这道题看似简单,却有不少学生答错了。究其原因,主要是能力跟不上,这表现在:(1)、初中阶段对能力的考查多是单项的,到了高中则更重视综合的能力。例题不仅涉及朗读的能力和技巧,还涉及到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对于”是介词,它必须要与后面的宾语组合成介宾短语,结合非常紧密,中间不能断开,c、D两项都断开了,故应排除。这还涉及分析句子成分的问题,将句子稍紧缩一下,句子意“朴素是对于奢侈的摈弃”,那么“词藻”是作中心词“奢侈”的定语起限制作用,它们之间结合得也很紧密,一般不能断开,这就排除了A项,所以正确答案是B项。所以学生能力的提高要从单一向综合的能力发展。 (2)、初中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主要属经验型,到了高中阶段。需要发展为理论型的抽象逻辑思维。上述例题的解题思路,就是要用词语和句子的知识理论进行抽象逻辑思维,否则只凭语感和经验(未必都是正确的)是容易出错的、。有人提出中学应“淡化语法”,这对于那种死扣知识概念,死记硬背死的知识的做法无疑是必要的,但决不能认为不需要掌握语法、阅读、写作的理论知识。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在对语言材料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理论的抽象概括,上升到对知识运用规律的理性认识,并且用这种理性认识去解决新的语言材料的问题,这才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原理。从上面的例题可以概括三点:A、句中停顿一般在主谓宾之间,基础占。谓、宾之间;B、偏正短语之间、附加成分和中心词之间不能停顿;C、介宾短语应视为一个语言单位,中间不能停顿。这种规律性的知识必然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帮助。3.课堂学习的漉程 课堂学习的流程,可以划分为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复习巩固和运用反馈这4个阶段。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就是这4个阶段的基本环节。 (1)预习 古人说:“凡事预贝!I立,不预则废。”预习是掌握学习主动权的一个重要手段,是衡量会不会学习的一个标志。有些同学对语文的预习尤为不重视,错误地认为课文能看得懂,无需预习,这实际上是对预习的作用和意义缺乏正确的认识。 预习的意义何在呢? ①它是提高课堂学习质量的前提。这表现为通过预习“复习已知”来促进“自学新知”,能使新旧知识融会贯通,为学习新的内容扫清障碍;二是预习中能发现疑难,从而产生解决它的内心需要,在课堂上就有旺盛的求知欲,思想集中,去重点解决疑难问题,把精力放

江 苏 省 淮 州 中 学 备 课 笔 记

课 堂 教 学 方 案

语文该怎样预习呢? 首先要明确预习的要求。 ①要切合自己的实际。预习按水平划为3个层次:一是接受型,即通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属低层次;二是理解型,表现为能理出作者思路,把握课文的主题,找出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准备好课堂提问的问题,属较高层次;三是探究型,根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自行探究解决问题或寻求答案的途径,并将思考的结果记录在预习笔记上,这属高层次。采用何种方式要因人而定,先易后难,由低到高,逐步提高预习水平。 ②要体现课堂教学特点。要注意4点。一是要同教学进度和教师的要求同步。二是要依照语文学科的特点进行预习,它不同于数理学科预习要求精细的方式,而要从大处着眼,侧重课文整体思路的把握,理解关键的段落及事件,了解主要的写作特色。三是要顾及任课教师教学的特色和授课的基本模式,能和教师的教相协调。四是要读、查、思、练相结合,不仅要粗读,对重点部分还要精读,要读与思相结合,还要查阅工具书和相关资料,做预习练习,这样眼、脑、嘴、手并用,才能真正提高预习质量。 其次是安排好预习的步骤和方法。 ①泛读课文。这是从整体上初步感知课文的阶段,要将着眼点放在对内容要旨的把握上,把兴趣集中到主要内容上来,而不能只对课文中一些有趣的情节感兴趣。 ②查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这不仅可使泛读达到顺畅程度,还可增加识字量,丰富词汇。高中阶段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字词教学已经弱化了,主要靠学生自己在课外解决,这就更要求学生在预习时重视这个环节。 ③思考问题,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一是要依据“预习提示”和“思考和练习”确定学习目标,提出需要思考的问题。二是针对这些问题阅读课文,思考解决问题的答案。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问题: a.课文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b.学习这篇课文需要哪些已知的知识?这些知识自己是否已经掌握了? c.课文的基本思路是什么?作者是怎样组织材料结构文章的? d.课文学习的重点、难点是什么?可以从中提出哪些学习的目标? e.有什么疑难问题还没有解决? 带着这些问题去预习课文,针对性强,目的明确,更能增强阅读的兴趣和思考的能力。 ④提要钩玄,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四)、学生讨论在高中阶段如何学好语文学科,如果时间容许,可以让学生把一些做法写出来上交。

江 苏 省 淮 州 中 学 备 课 笔 记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后 记

课 堂 教 学 方 案

江 苏 省 淮 州 中 学 备 课 笔 记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文明只差一步
文明只差一步(20)
文明只差一步
文明只差一步
一句名言的启示
文明只差一步
一句名言的启示
文明只差一步
一句名言的启示
文明只差一步
一句名言的启示
一句名言的启示
文明只差一步
文明只差一步
一句名言的启示
浅论行政执法监督
谈谈关于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
谈谈行政执法行为检察监督的实践与探索
浅论公证在物权流转的作用
谈谈对行政合同的认识和思索
浅谈行政合同的性质(参考)
关于科学的人员分类管理与法官制度改革
谈谈关于建立军事行政诉讼制度研究的三个问题
试析行政权力的监督与管理
谈谈行政取缔行为及其规范
积极应对人民币升值论文
农业贷款与财政支农的绩效论文
资本监管风险承担论文
试析公安机关适用行政强制法的原则(参考)
甘肃省财政转移支付效应论文
《最大的“书”》 教案讲义1
《最大的“书”》 知识点精析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相关介绍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随堂练习 巩固篇
《最大的“书”》 重点问题探究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重点问题探究
《最大的“书”》 趣闻故事
《最大的“书”》 考点练兵1
《最大的“书”》 整体阅读感知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随堂练习 提高篇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教师语录
《最大的“书”》随堂练习 巩固篇
《最大的“书”》随堂练习 提高篇
《最大的“书”》 考点练兵2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教案讲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