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窗前的气球》教案

《窗前的气球》教案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1-12

《窗前的气球》教案

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结合自主识字方法,识记字形,规范书写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体会主人公的情感变化,领会课文中所要传达的美好友情。课前准备生字卡片

课件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一版块:初读感知

感受情趣

一、巧设悬念,导入新课。

引发学生好奇心,激发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感知。

1.教师范读。

1.认真倾听,标出自然段序号。

理思路,明线索。

2.引导学生自读。

3.引导学生自主识字。

4.检查识字情况,指导写字。

5.重点指导“病”字写法。

2.同桌互读。

3.小组合作,认读生字,讨论生字的识记方法。

4.交流识字方法。

5.认识病字头,练写“病”字。

给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生字的空间、时间,让他们自己突破生字难关。

生字的认读和练写相结合。

教学过程预设及解决措施:

1.二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读书方法,教师在巡视过程中要继续加以指导,发现好的读书方法及时肯定总结,让学生习得方法。

2.要留给学生练读和练写生字充分的时间。

点评: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张老师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能正确处理好“教师指导”和“学生自学”的关系,识和写的训练扎实而有效。

第二版块:创设氛围

入境入情

三、联系实际,对比体会。

1.找到文中含有“病”字的词语。

2.找到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细细体会。

3.引读重点句段,体会科利亚的感受——“真没意思”。

1.学生圈画,理解词语。

(病床 病房传染病 病了)

2.畅所欲言,想象科利亚的“不能”和“只能”,体会科利亚的孤独和寂寞。

3.再次整体感受科利亚的心情。

4.齐读1、2两段。

由词语为切入口,自然恰当。

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放飞想象,思考、发现、讨论。

抓住重点词语,在读中体会,将心中的情感化为有声的朗读。

教学过程预设及解决措施:

健康的孩子不一定能体会病床上的科利亚的孤单与寂寞。因而,可能会出现学生对这一部分课文领会不深、掌握不牢的情况。教师在此环节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角色转换,让学生与科利亚融为一体。这样才能真正进入科利亚的内心世界,达到进入文本的目的。

点评:教师从文本中的词句入手,引领学生入境生情,集中全部的心智与文本对话,去感受体验科利亚的无奈,教学效果颇佳。

第三版块:多样练读

领悟情感

四、多样练读,升华情感。

1.指名读。

2.指导学生自由读。

3.引导学生汇报朗读。

重点指导训练以下句子:

(1)科利亚的心情一下子好了许多。

(2)科利亚仔细一看,气球上画着一张可爱的小脸。

1.一边读一边在自己读得好的句子旁画五角星。

2.自由交流、朗读。

3.学生试读,展示不同的读法。

4.创设情境,图文结合,理解“可爱的”一词,体会朗读。

训练学生学会自我评价。

增强学生表现欲。

不同的读法呈现在课堂中,充满个性之彩。

在情境中训练学生的朗读,加深学生对情感的领悟。

教学过程预设及解决措施:

在这段训练中,多样化的朗读丰富了课堂,但本段中有一句特别长的句子,学生在展示朗读时,如遇到困难,教师要范读或带领学生逐个分句读,确保学生读通、读顺、读好。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的金钱观
钱眼看人
读书的乐趣
一角钱
书的另类比喻说法
读书的乐趣
知识改变命运
《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
座位
一千个读书的理由
知识与金钱
我看张爱玲
珍惜所拥有的生活
众说纷纭话金钱
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智能建筑中的建筑设计
黑龙江:大庆市全面推进“五湖一河”改造治理工程
屋顶花园的防水处理
园林工程中不该忽视的细节
世界第一建筑
独特的北方园林树木的冬态美
广州规划局公布:地铁口50米内要有公交站
未来20年中国区域发展将呈现六大新格局
可持续发展在建筑设计中的体现
北京11座新城规划将出 细部“两会”敲定
人是城市空间环境的主角
通化“阳光新村”取代棚户区
美国9·11后建筑设计融入防爆理念
新型多级多段式膨胀型建筑锚栓
《花的勇气》趣闻故事
《永生的眼睛》考点练兵 阅读篇
《永生的眼睛》写作指导
《花的勇气》随堂练习 巩固篇
《花的勇气》随堂练习 提高篇
《永生的眼睛》趣闻故事
《永生的眼睛》范文习作
《永生的眼睛》训练素材
《花的勇气》美文欣赏 爸爸的味道
《永生的眼睛》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永生的眼睛》美文欣赏 别用眼睛伤害他
《花的勇气》老师语录
《永生的眼睛》考点练兵 积累篇
《永生的眼睛》美文欣赏 父亲的眼睛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