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理解词语以及文中的长句,理解课文的内容。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人物语气和感情。
3、德育目标:
⑴教育学生学会从别人的身上汲取力量。
⑵培养学生从小就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风格。
【教学重难点】
体会句子的含义,能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教学过程】
一、分析题眼,疏理线索
1、图片欣赏,介绍天都峰。
2、抓住题眼“爬”,进行议论:
⑴爬山的“爬”是什么意思?你认为用“爬山”好还是用“登山”好,为什么?
⑵你爬过山吗?请你说说是怎样爬的。
3、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指名读课文有关的自然段。
二、品释词语,明白道理
理解句子
“你们这一老一少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1、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讨论:
⑴天都峰有哪些特点?它的高和陡课文是怎么写的?找出课文中描写天都峰“高”和“陡”的句子来读一读。
⑵指名朗读这两个自然段。并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天都峰的高和陡。
2、抓住“不再犹豫”“奋力”“终于”这些关键词语,要求学生默读课文三到七自然段,体验人物的动作。语言:
⑴爬山前我是怎样的?
⑵“我”是怎样“奋力”向峰顶爬去的?课文是怎么写的?想象一下,如果是你,将如何向峰顶奋力爬去。再读课文,通过上下文理解“奋力”这个词。
⑶最后大家都爬上峰顶了,用了“终于”一词,体现了“我”什么样的心情。
3、自读八至十自然段,讨论:
⑴老爷爷为什么要谢“我”?“我”为什么又要谢老爷爷?“居然”是什么意思?在这里用上“居然”这个词强调了什么?如果用上别的词语效果一样吗?举例。分角色读“老爷爷”和“我”的对话。
⑵齐读爸爸说的话,讨论:“吸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吸取”力量的?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三、综合练习,巩固迁移
1、把老爷爷和小妹妹见面时的情景,编成对话演一演。
2、拓展:收集有关黄山的图片,举办“黄山风采”图片展。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羊妈妈和小羊去姑姑家
- 我的同学——王啸
- 小羊跟着爷爷去串门
- 小羊参加演唱会
- 记一件有意义的事——让座
- 大羊和小羊
- 我们能为春天做点什么
- 我们班的小雷锋
- 母亲节
- 羊爸爸和羊宝宝
- 快乐学英语
- 写给妈妈的信
- 打架事件
- 小树,我想对你说
- 春风(改写)
- 风险导向审计在内部审计中的应用(1)
- 基于财务治理角度的内部审计分析(1)
- 浅析新会计准则中对视同销售的会计处理(1)
- 对成本计算中成本还原方法的探讨(1)
- 售后租回融资租赁的会计核算分析(1)
- 货币资金的会计控制管理(1)
- 从注册会计师服务满意度调查说起(1)
- 对内部审计新定义的理解(1)
- 会当学哲学 一览明方向——让会计在哲学的意境中升华(1)
- 试论战略管理会计.(1)
- 新旧会计准则长期股权投资核算上的差异分析(1)
- 人力资源会计假设的初步研究(1)
- 不同人文环境下的中美会计差异(1)
- 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结构研究(1)
- 关于研究和开发成本会计的探讨(1)
- 《司马光》教案
- 《两只小狮子》教案
- 《小小的船》教案
- 《哪座房子最漂亮》教案
- 《兰兰过桥》教案
- 《小白兔和小灰兔》教案
- 《王二小》教案
- 《地球爷爷的手》教案
-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教案
- 《比尾巴》教案
- 《乌鸦喝水》教案
- 《美丽的小路》教案
- 《棉花姑娘》教案
- 《小伙伴》教案
- 《火车的故事》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