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理解词语以及文中的长句,理解课文的内容。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人物语气和感情。
3、德育目标:
⑴教育学生学会从别人的身上汲取力量。
⑵培养学生从小就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风格。
【教学重难点】
体会句子的含义,能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教学过程】
一、分析题眼,疏理线索
1、图片欣赏,介绍天都峰。
2、抓住题眼“爬”,进行议论:
⑴爬山的“爬”是什么意思?你认为用“爬山”好还是用“登山”好,为什么?
⑵你爬过山吗?请你说说是怎样爬的。
3、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指名读课文有关的自然段。
二、品释词语,明白道理
理解句子
“你们这一老一少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1、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讨论:
⑴天都峰有哪些特点?它的高和陡课文是怎么写的?找出课文中描写天都峰“高”和“陡”的句子来读一读。
⑵指名朗读这两个自然段。并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天都峰的高和陡。
2、抓住“不再犹豫”“奋力”“终于”这些关键词语,要求学生默读课文三到七自然段,体验人物的动作。语言:
⑴爬山前我是怎样的?
⑵“我”是怎样“奋力”向峰顶爬去的?课文是怎么写的?想象一下,如果是你,将如何向峰顶奋力爬去。再读课文,通过上下文理解“奋力”这个词。
⑶最后大家都爬上峰顶了,用了“终于”一词,体现了“我”什么样的心情。
3、自读八至十自然段,讨论:
⑴老爷爷为什么要谢“我”?“我”为什么又要谢老爷爷?“居然”是什么意思?在这里用上“居然”这个词强调了什么?如果用上别的词语效果一样吗?举例。分角色读“老爷爷”和“我”的对话。
⑵齐读爸爸说的话,讨论:“吸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吸取”力量的?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三、综合练习,巩固迁移
1、把老爷爷和小妹妹见面时的情景,编成对话演一演。
2、拓展:收集有关黄山的图片,举办“黄山风采”图片展。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给台湾小朋友的一封信
- 街板
- 奥运赛事观后感
- 第一次游泳
- 粗心的丁丁
- 《数星星的孩子》读后感
- 喜迎奥运爱我漳州
- 《吃蓟的驴》读后感
- 我家的星期天
- 象棋迷爷爷
- 迎奥运
- 农家乐趣
- 我是‘电视迷’
- 菊展
- 流浪的小猫
- 对动漫产业文化要素的结构策略分析
- 损害赔偿范围确定中的法律政策研究(下)(1)论文
- 替代因果关系问题的解决路径(1)论文
- 当前我国选举中热点问题评析
- 论中小电视台对频道、节目的包装策略
- 论文化视野下中西方电影的差异
- 转轨时期中国政治权力的改革与发展
- 谈电视栏目片头制作的艺术性思考
- 论影视剧的改编方式
- 谈电视字幕在电视新闻中的作用
- 走向一个统一的侵权理论(1)论文
- 制度变迁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 虚拟社会管理初探
- 谈电视:电视剧竞争中的“中庸”势力
- 论我国数字付费电视的现状及发展
- 《小小的船》教学评析
- 《要下雨了》综合资料之一
- 《画》教学设计之三
- 《画》教学设计之五
- 《小小的船》第二课时
- 《画》教学设计之四
-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之八
-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及反思
-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之二
-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之一
-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之三
-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之二
- 《要下雨了》综合资料之二
- 《小小的船》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要下雨了》朗读指导及练习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