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4-06
《灰雀》教学设计1第二课时
一、简单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课文讲解
1、出示幻灯片或挂图,演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的情景。引入课文:
朗读第一自然段,结合多媒体,体会三只灰雀在枝头唱歌,非常惹人喜爱。
提问:列宁喜爱这三只灰雀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朗读课文第二段。用多媒体演示灰雀不见了的情景:
这么惹人喜爱的灰雀不见了,它究竟到哪儿去了呢?
3、朗读第三到第十自然段:
多媒体演示列宁和小男孩对话的情景。
学生默读课文,将列宁的话和小男孩的话分别划出来。
分析小男孩的话(重点把握小男孩的心理变化过程):
⑴男孩说:“没看见,我没看见。”
⑵男孩看着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它还活着。”
⑶“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提问:小男孩的话中有一个怎样的改变?小男孩心里是怎么想的?
(刚开始说自己没看见灰雀,最后却说灰雀一定会飞回来。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小男孩的心理过程:吞吞吐吐──想说不敢说──决心把灰雀放回公园──肯定地说。)分析列宁的话(让学生体味列宁的教育艺术):
⑴列宁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丁。天气严寒,它怕冷。
列宁从小男孩的话中,已经听出来灰雀是被小男孩带走了,可他并没有指责小男孩,却顺着小男孩的话说下去,为什么?如果你是列宁,你会怎么说。
(他明知道小男孩把灰雀捉走了,却故意不明说,而用自己的感情来启发男孩自己觉悟,以情育人。)
⑵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列宁真的只是言自语吗?列宁的这句话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自言自语”实际上是说给小男孩听的。“可惜”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爱护和惋惜,他用这种感情来感染男孩,使男孩知道有很多人喜爱灰雀,关心着灰雀的命运。)
最后,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感情和声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小男孩的转变和列宁的教育艺术。
4、朗读第十一至十三自然段。由多媒体演示这一情景:
提问:男孩为什么低着头?
(虽然送回了灰雀,男孩仍为自己的错误而感到惭愧。)
列宁为什微笑?
(他为男孩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感到欣慰而微笑。)
列宁为什么问灰雀说话而不问男孩?
(列宁不问就已经知道小男孩已经改正了自己的错误,他问灰雀,既照顾了小男孩的自尊心,又表现了列宁对知错就改的诚实行为给予无言的鼓励。)
列宁为什么不问那个男孩,就知道他是诚实的?
(因为男孩能认识错误,用实际行动改正错误。)
三、拓展学生思维
1、文章写了第1天和第2天,那么第3天、第4天……以后围绕列宁、小男孩和灰雀,还会发生什么有意思的事呢?请学生分组讨论。
2、请学生评价文中人物。
四、板书
不见了
回来了
灰雀
列
宁
小男孩
教育艺术
诚
实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真的很累。。。。
- 含羞草
- 难忘
- 其实我不想长大
- 你的微笑
- 看爸爸烧菜
- 妇女节
- 白兔
- 我的笔袋
- 我最喜欢的一篇课文
- 日记
- 《钓鱼的启示》
- 假如我是老师
- 菊花
- 我家乡的石拱桥
- 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有效途径
- 对我国培育和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组织的思考
- 农村土地制度的缺失及对策
- 农业剩余: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瓶颈
- 农户行为研究若干问题述评
- 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和民主监督现状问题及对策
- 全力推进农村政治文明与法治建设
- 乡村同构背景下的政府与村庄的关系
- 为农民增收的七点建议
- “礼治”与传统农村社会秩序
- 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论我国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的流转
- 中国农地股份合作制制度绩效的内生交易费用理论分析
- 村干部报酬的合理分担与补偿
- 竞争性选举对村干部行为的影响
- 《浅水洼里的小鱼》词语解释
- 《清澈的湖水》教学杂谈
- 雪猴
- 《浅水洼里的小鱼》词语理解、搭配与例句
- 《清澈的湖水》第一课时教学谈
- 也谈体验式学习方式──《清澈的湖水》教学谈
- 开放性语文立体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清澈的湖水》教学案例
- 小狮子爱尔莎
- 《浅水洼里的小鱼》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组词
- 鱼的科学认知
- 乌贼和章鱼是鱼吗?
- 有关动物的亲子之情
- 动物是怎样睡觉的
- 从我道歉后──《清澈的湖水》教学片断
- 《浅水洼里的小鱼》好词好句好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