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2
《蜜蜂引路》课堂教学评析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朱老师重点指导学生学习第三段。她设计了一个引导学生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的阅读过程。这种设计是符合学生认识事物和阅读课文的心理过程的。一开始,教师请学生默读整段课文,想想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和养蜂人住的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教师一边听学生发言,一边在黑板上画简笔画,帮助学生在整体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在这一教学步骤中,教师把重点放在学生认识事物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上,并不单纯以学生答案正确为目标。如教师要学生说花丛在哪儿,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说花丛在路边,理由是课文里说“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中有许多蜜蜂。”
学生对课文所表达的事物有了初步的认识以后,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的部分进一步深入的学习,进一步从词句中体会列宁是怎样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的。如教师问学生列宁在路边发现了什么,他是怎样想的?学生阅读了课文以后说,列宁在路边发现了蜜蜂,他会这样想,这些蜜蜂大概是那养蜂人的吧?他还会想,蜜蜂采完蜜是要飞回蜂房去的,我只要顺着蜜蜂飞的方向找去,就一定能找到养蜂人的家。朱老师改变了有些教师习惯于逐句逐段进行情节性问答和讲解的教法,对于发展学生认识和思维能力是很有意义的。
当学生深入学习了列宁观察、思考的方法以后,教师又让学习回到课文的整体上来,借助看图,融进自己的体验和想象,具体叙述列宁是怎样动脑筋、想办法找到养蜂人的。
发展认识、发展思维离不开发展学生的语言。朱老师在学生阅读理解过程中十分重视语言。一是重视听和说的训练。口语训练的要求,随着阅读理解的加深而逐步提高,由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等各在什么地方说一二句话,到围绕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说一段话。二是重视词语教学。朱老师的词语教学很有特色。她不是让学生孤立地记忆词义,而是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义,并通过反复运用加深理解。这样教,不但词语活学,而且加深了课文内容的理解,促进认识和思维的发展。词语“发现”、“观察”、“果然”、“向导”等都是这样教学的。以“向导”为例,当学生懂得向导就是带路的人,课文里指的是蜜蜂以后,教师问:蜜蜂真的能当向导,能引路吗?从而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一个更深的层次,领悟到列宁有丰富的知识,*动脑筋、想办法,善于观察,利用蜜蜂采了蜜要回蜂房这个特点才找到养蜂人的。三是重视朗读训练。朗读训练形式多样,有的由朗读引出要思考的问题,有的通过朗读理解词语的意思,有的是指导学生读出语气,读出感情,把课文变成有声的言语,受到教育和感染。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再过50年
- 拜年
- 观看元宵礼花
- 书缘
- 元宵节的起源与习俗
- 盘古的悔
- 新学期计划
- 生病真难受
- 做个有心人
- 新年随想
- 放风筝
- 鲜花的讨论
- 花的色彩
- 文学是盏灯
- 正月十五闹元宵
- 迭部县蚕豆蟓防治技术
- 泥鳅池塘健康养殖技术
- 夏季高温对生猪饲养的影响及控制措施
- 桑蚕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 浅谈农村生猪适度规模养殖户母猪的饲养管理
- 丘陵山区大蚕饲养技术
- 蚕种进出库与催青管理技术探讨
- 无公害肉羊生产使用技术
- 肉用山羊高效养殖技术
- 浅谈青海省肉羊舍饲育肥技术
- 肉用山羊的育肥技术要点
- 生猪标准化饲养技术讲座——猪场建设与引种
- 科学养殖桑蚕技术
- 江苏沿海农区山羊规模化养殖技术
- 江西:生猪价格上涨 饲养利润回升
- 风筝历史探索
- 《纸船和风筝》近义词反义词
- 放风筝──有汗运动
- 风筝分类
- 《纸船和风筝》词义辨析
- 《纸船和风筝》词语理解、搭配与例句
- 中国风筝的玩法
- 《纸船和风筝》探究活动
- 风筝线的妙用
- 风筝的起源
- 熊为什么能直立起来
- 风筝与民俗文化
- 风筝的审美特征
- 美国人发明的帆板风筝
- 风筝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