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2
《蜜蜂引路》课堂教学评析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朱老师重点指导学生学习第三段。她设计了一个引导学生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的阅读过程。这种设计是符合学生认识事物和阅读课文的心理过程的。一开始,教师请学生默读整段课文,想想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和养蜂人住的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教师一边听学生发言,一边在黑板上画简笔画,帮助学生在整体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在这一教学步骤中,教师把重点放在学生认识事物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上,并不单纯以学生答案正确为目标。如教师要学生说花丛在哪儿,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说花丛在路边,理由是课文里说“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中有许多蜜蜂。”
学生对课文所表达的事物有了初步的认识以后,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的部分进一步深入的学习,进一步从词句中体会列宁是怎样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的。如教师问学生列宁在路边发现了什么,他是怎样想的?学生阅读了课文以后说,列宁在路边发现了蜜蜂,他会这样想,这些蜜蜂大概是那养蜂人的吧?他还会想,蜜蜂采完蜜是要飞回蜂房去的,我只要顺着蜜蜂飞的方向找去,就一定能找到养蜂人的家。朱老师改变了有些教师习惯于逐句逐段进行情节性问答和讲解的教法,对于发展学生认识和思维能力是很有意义的。
当学生深入学习了列宁观察、思考的方法以后,教师又让学习回到课文的整体上来,借助看图,融进自己的体验和想象,具体叙述列宁是怎样动脑筋、想办法找到养蜂人的。
发展认识、发展思维离不开发展学生的语言。朱老师在学生阅读理解过程中十分重视语言。一是重视听和说的训练。口语训练的要求,随着阅读理解的加深而逐步提高,由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等各在什么地方说一二句话,到围绕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说一段话。二是重视词语教学。朱老师的词语教学很有特色。她不是让学生孤立地记忆词义,而是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义,并通过反复运用加深理解。这样教,不但词语活学,而且加深了课文内容的理解,促进认识和思维的发展。词语“发现”、“观察”、“果然”、“向导”等都是这样教学的。以“向导”为例,当学生懂得向导就是带路的人,课文里指的是蜜蜂以后,教师问:蜜蜂真的能当向导,能引路吗?从而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一个更深的层次,领悟到列宁有丰富的知识,*动脑筋、想办法,善于观察,利用蜜蜂采了蜜要回蜂房这个特点才找到养蜂人的。三是重视朗读训练。朗读训练形式多样,有的由朗读引出要思考的问题,有的通过朗读理解词语的意思,有的是指导学生读出语气,读出感情,把课文变成有声的言语,受到教育和感染。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最难忘的老师
-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我的建议
- 美丽的人工湖
- 虚惊一场
- 演出
- 英雄虽死,正气长存
- 出书了
- 新学期的打算
- 我的知心朋友——音乐
- 我的梦想
- 真爱的力量,成功的标航
- 春姑娘
- 逍旬同学,我想对你说…
- 一则故事的启示
- 浅析几种常用的市场营销方法
- 浅谈国内汽车营销渠道模式发展趋势
- 方法、思路与问题_法学理论论文(1)
- 晚清法制变革对现代法律文化建设的启示_法学理论论文(1)
- 浅谈我国企业品牌营销延伸的竞争策略
- 浅析中西方权利观念差异之原因_法学理论论文(1)
- 浅谈市场营销的概念和功能
- 人类文明史中的法治_法学理论论文(1)
- 论新经济时代的营销策略之营销创新
- 绿色停车场
- 引进暂缓起诉制度的构想
- 浅论电力营销精细化管理
- 园林植物的空间分类
- 法治与政治民主背后“理性”的力量_法学理论论文(1)
-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一般性原则探讨
- 《长城》教学设计8
- 《长城》教学设计11
- 《长城》教学案例与反思
- 《长城》教学设计5
- 《长城》教学设计6
- 《长城》教学设计7
- 《长城》教学设计12
- 《长城》教学设计
- 《长城》教学设计
- 《长城》教学设计4
- 《长城》教学设计17
- 《长城》快乐练习:强化练习
- 《长城》教学设计18
- 《长城》教学实录
- 《长城》教学设计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