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05
《我多想去看看》第二课时教案
一、教材简析:
《我多想去看看》这篇课文是一首诗歌,用第一人称,通过“我”和妈妈的对话,讲自己非常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课文中的“我”是一个山村的孩子。茫茫的大山隔阻了“我”的视线,却隔不断“我”对山外世界的向往,对首都北京的向往。诗歌感情真挚、语言朴实,字字句句浸透着作者的情、流动着作者的情。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首都北京有一种天然的向往之情,教学中要点燃这种激情,利用这种激情,引导学生想象首都北京,在朗诵中感受北京。由于大部分学生没有去过北京,可以在适当的时机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北京的风光,向学生讲一讲北京的风光,为情感的激发创造条件。
三、教学理念
1、从“封闭”走向“开放”。语文课程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2、从“多讲”走向“多读”。根据一年级的学习目标、学生年龄和思维特点,教学中要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在边读边思中,动口、动脑、动手去学习朗读,去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3、重视情感的正确指向,让学生感悟自己强烈而朴实的心愿和所有孩子对祖国纯真的爱。
四、教学目标
巩固13个生字、8个词语及2个偏旁;会写“足、走”2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激发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流程:
我主要讲以下三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重视情感的正确指向,让学生感悟自己强烈而朴实的心愿和所有孩子对祖国纯真的爱。在教学中,要想激发孩子们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师就必须创设情境,带孩子们进入到作者的情感世界,以体验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特定情感,俗话说:情之萌生离不开“境”,要解作者之情,首先必须入文章之“境”。因此,在教学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出示北京的图片,配以优美的语调讲解北京的各景点,并配以悠扬的乐曲,之后我又请孩子们静静地聆听《我多想去看看》这首诗歌。语文课程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我通过音乐、图画、语言描绘等手段,强化了学生的感受,从而激起了他们热烈的情绪。在热烈情绪的带动下,学生便被带入到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中,从而获得与作者相似的情感体验。
(二)以情育情,引发共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学特别注意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教学时,我和学生一起逐步深入地挖掘课文的情感,通过品味关键词句,表情朗读,表达抒情等方法,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课文情感,用课文的情感培育学生的情感,以达到与课文的情感发生共鸣。一旦学生的情感与课文的情感发生共鸣,便会形成巨大的内驱力,驱使学生冲破现有时空束缚,张开想象的翅膀,把他们带到更加遥远的意境中。在《我多想去看看》的教学中,理解“壮观”一词时,我请学生一起观看天安门广场庄严的升旗仪式,对于大部分没有亲眼见过升旗场面的孩子们来说,此时,他们和山里孩子的情感是一致的。他们神情专注,已经把自己融入到课文中。看完录像,我借情续情,请孩子们把刚才看到的场面读出来,孩子们在反复诵读中,情感再一次受到感染,热爱祖国的情感在无形中得到升华,我抓住时机请大家一起体验,如果你在升旗仪式的现场,你会怎么做。活动之后,我又借势请学生再次欣赏北京的其他著名的美景,让他们说说自己的心里话:现在,你想对北京说些什么呢?孩子们通过谈自己的感受,切身体会到山里的那个孩子和他们的心愿是一样的想去北京看看。孩子们的情感再次与课文中情感产生共鸣。最后,教师和大家一起诵读: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此时无声胜有声,爱国主义情感已经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了。(三)情感的升华
根据一年级的学习目标、学生年龄和思维特点,教学中要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在边读边思中,动口、动脑、动手去学习朗读,去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始终安排了一个环节:看谁能把山里孩子的心愿读出来,一次又一次的诵读,在孩子们的情感和课文情感多次发生共鸣之后,孩子们已经完全置身于情感世界,充满了对北京的向往。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爸爸,我想对你说
- 我们的校园
- 梦
- 我的弟弟
- 我为创卫添光彩
- 朋友真情_读《我飞了》有感
- my family (我的家庭)
- 一次难忘的实验
- 放鞭炮
- 秋游登山
- 圆
- 美丽的校园
- 大暴雨
- 写给飞天宇航员的信
- 给中国奥运健儿的一封信
- 产假请假条
- 创建和谐校园安全责任书
- 卫生所目标管理责任书
- 小学班级安全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
- 教师请假条范文
- 怎么写婚假请假条
- 清明节祭祖请假条
- 单位请假条范文
- 婚假请假条
- 英文请假条
- 教师安全管理目标责任书
- 毕业生文明离校责任书
- 学校小卖部安全责任书
- 小学班主任安全目标责任书
- 公休请假条
- 浅议法院文化建设(1)论文
- 建构主义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的应用(1)
- 论波普艺术对传统艺术的影响
- 双方不确定性下的道德风险问题研究(1)
- 广告创意欣赏论文——国内牙膏广告之我见
- 论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
- 依法治国是党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重要保证
- 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及其本土化构建(1)论文
- 新《公司法》中出资制度的缺陷及其重构(1)论文
- 影响电信业服务营销水平提高因素的分析研究(1)
- 司法改革的回望与反思(1)论文
- 戏曲舞蹈与传统舞蹈的联系
- 社会主义的回顾与展望
- 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 新民主社会主义论[上]
- 《电脑住宅》教学设计8
- 《电脑住宅》教学设计5
- 《万年牢》
- 《电脑住宅》教学设计6
- 《电脑住宅》快乐练习:同步训练
- 《电脑住宅》教学设计7
- 《电脑住宅》教学设计
- 《电脑住宅》教学设计4
- 《桂花雨》
- 《电脑住宅》教学反思
- 《电脑住宅》教学设计2
- 《电脑住宅》教学杂谈
- 《桂花雨》
- 《桂花雨》
- 《电脑住宅》教学设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