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笋芽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笋芽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7-26

《笋芽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巩固生字,积累词语并在语言环境中熟练运用。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笋芽儿成长过程,体会她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对他人的帮助表示理解和感激。

3、对科学童话故事产生兴趣,能从故事中汲取力量,着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有感情朗读全文,了解笋芽儿的成长过程。

2、难点:

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并对他人的帮助表示理解和感激。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搜集有关笋和竹的资料。

2、自制

powerpoint

课件和

flash

动画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讲读课)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align=left>一、温故知新质疑激趣

1、游戏导入,巩固生字。

2、学生自主质疑,教师及时归纳梳理,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

1、通过游戏温习上节课学习的生字。

2、通过质疑,在激活学生思维的同时激发起他们渴望深入研究的兴趣,为深入感悟课文做好铺垫。

二、细读释疑入情入境

1、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细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文后,在小组内交流搜集到的信息资料,互动探究,互助释疑。

在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学生即要了解文章的特色,又要集中以往的学习经验,结合搜集到的资料,自行解决心中的疑问,培养在自学的基础上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精读感悟语言内化

1、明确交流方式:读读、讲讲、评评、读读。

2、创设情境,交流读文感悟,了解笋芽儿的成长过程:

⑴读中感受春雨温柔。

⑵读中感受春雷沉、闷的特点,扮演雷公公想像说话。

⑶通过做动作体会笋芽儿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精神。

⑷情境说话理解“唠叨”,引导学生对妈妈的好意表示感激。

⑸交流整合信息资料,了解竹子的用途,为6、7自然段的朗读做好情感铺垫。

相机感情朗读、想象说话、互议互评,随机质疑、整合课外信息,动画片辅助学习:

在朗读、研究、交流、探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研究精神,培养想像力,积累语言,锻炼口语表达,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拓展延伸想象升华

1、“创造读”:

在分角色朗读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语言,进一步丰富原文,积累并运用语言,大胆想象,情感升华。

2、游戏:

“智慧的种子”。

(动画辅助)

1、使学生在综合运用语言、内化语言的同时展示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才能。

2、通过游戏检测生字在词句中的应用。

五、学科整合情感体(随机整)

与音乐学科整合,在歌声中扮演种子,体验种子成长的乐趣。

借助优美的词句和乐曲,使学生在情境中亲身体验到种子的成长,情感得以升华,为第三课时的学习做好铺垫。

板书设计

(根据学情相机板书)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自信、乐于助人的李仪
我的好朋友
风中听到你的回应
我的朋友
“占星师”同桌
她真行
我们班的运动健将
此处有洞
我的好朋友方丹
我最敬佩的一个人
我熟悉的一个人
调皮的小伙伴
我可爱的同学们
致肖洒同学的一封信
给昔日同桌好友的一封信
国企职工10月入党申请书
妇联职工个人入党申请书范文
2012年教师入党申请书
愚公移山个人读书心得体会400字
大学生新学期入党申请书范文
护士入党申请书
2010最新入党申请书范文
9月入党申请书范文
最新教师的入党申请书范文
2012年普通员工入党申请书
2010新生入党申请书
最新大学入党申请书范文
三支一扶大学生入党申请书范文格式
大二学生开学入党申请书范文
10月大一新生入党申请书范文
实施以校园网为基础的教育信息化工程 (会员资料)
可移植的256色图形用户界面的设计
改制企业劳动关系若干问题透视(1)论文
彩色图象的二维变形
DDS的背景噪声分析
C语言实现串行通信接口程序
浅谈劳动法律、法规、规章在宝安、龙岗两区的适用
SVGA图像处理
聘用合同的审理特点(1)论文
活性炭再生技术的发展
企业仓库管理信息系统
浅析我国劳动立法与劳动者权益保障(1)论文
直接数字式信号合成中的波形设计与频谱分析
填料在双氧水生产分离系统中的应用
浅议污水处理厂的节能
读《匆匆》有感
读《匆匆》有感
《匆匆》教学实录
读中品味──《匆匆》教学片断
读《匆匆》有感
《匆匆》教学案例
读《匆匆》有感
做时间的小主人──读《匆匆》有感
《匆匆》教学反思
《匆匆》教学反思
《匆匆》教学杂谈
《匆匆》教学实录
《匆匆》教学反思
《匆匆》教学反思
读《匆匆》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