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2
《笋芽儿》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笋芽儿和春雨姑娘等人物的对话,感受笋芽儿对美好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体验投身大自然的情趣。
3、使学生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搜集描写美好春光的词语。
2、使学生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分课时教学目标〗
1、在感受笋芽儿对美好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中,会认1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搜集描写美好春光的词语。
〖分课时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笋芽儿和春雨姑娘等人物的对话,感受笋芽儿对美好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体验投身大自然的情趣。
2、使学生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教师引导活动、学生学习活动〗
一、谜语导入,引入新课
1、谜语导入:
“小时层层包,大时节节高,初生当菜吃,长大成材料。”猜猜看这是什么?
学生自由猜谜语。
(笋)
2、“你们见过竹笋吗?小笋芽是怎样长成一株健壮的竹子的?”
(出示笋的图片)
学生观察图片,说说小笋芽是怎样长成一株健壮的竹子的。
3、板书课题:
提醒学生“笋芽儿”的读法。
指导写“笋”字。
齐读课题,自由书空,并组词。
二、结合课文识字学词,认识9个字
1、教师提出自学要求:
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词,想办法记住它们;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同桌互相检查自学情况,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自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圈出生字,并用自己的方法记一记。
了解文章的大意,与同桌交流读书收获。
2、指导学生交流:
学生当小老师提醒字音,读字音,并相互检查字音情况。
3、指名分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4、教师梳理学生的问题:
质疑:自学中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三、用自己的方法写好9个字
1、出示生字,学生认读生字:
学生读帖,想想:用什么方法才能又快又准地记住他们?
2、个别指点,练习书写“喊、呼唤、笋芽”五个字:
教师重点指导写口字旁的字:“口”字位置要偏上,不宜写得太大。
三个带口字旁的字中,“唤”是新认识的字,可以重点指导,右边第六笔“撇”,要上下贯通,不能写成竖、撇。
临帖,仔细观察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点评,适时示范写。帮助自评,总结经验:
学生练习书写,互相评价打等级。
4、表扬书写有进步的学生:
小组同学互评互学,各自擦掉写得汪好的字,重新写。
四、教学效果测评
1、“开火车”认读生字、生词。
读准字音,在口头上为生字组新词,比比谁组得多。
2、时纠正读音。
五、拓展性学习
1、教师准备展板,把学生搜集的竹笋的资料、图片贴在教室里。
2、学生评选搜集“资料屋”。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老师骗人
- 我喜欢美丽的春天
- 美丽的家乡
- 春天的画
- 金银花
- 比赛
- 美丽的小区
- 小镇夜景
- 春天来了
- 小鹰和小鸡学飞翔
- 美丽的山
- 未来世界
- 植树
- 春天来了
- 动物奥运会
- 产品质量保证书
- 校外活动安全保证书
- 煤矿安全保证书
- 戒烟保证书
- 结婚保证书
- 岗位安全保证书
- 努力工作保证书
- MCG质量保证书
- 质量保证书
- 戒酒保证书
- 质量保证书
- 产品品质保证书
- 诚信保证书
- 商品房质量保证书
- 廉洁守法保证书
- 向他者呐喊祈求的音乐心灵──贝多芬音乐的主体观探讨(1)
- 中国高铁“张总设计师”官场秘闻
- 藏族舞蹈审美特征略探详细内容(1)
- 师范院校音乐教育课程改革论析(1)
- 中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问题浅析及改进措施
- 六十年代出生的舞蹈创作群体详细内容(1)
- 高铁工程沉降测量方法与数据处理研究
- (1989—1999)十年民间情歌研究述评详细内容(1)
- 舞蹈中的语言艺术详细内容(1)
- 论高铁工程高压输电线路改造验收重点项目
- 关于中国当代舞剧创作问题的分析详细内容(1)
- 浅析中国汽车交通事故技术鉴定
- “美声”在长笛教学中的运用(1)
- 润物细无声——浅谈声乐教学中的美育渗透(1)
- 21世纪中国高速公路沿边景观设计的商业化审美研究
- 《农业的变化真大》教学设计
-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坐井观天》
- 《快乐的节日》教学设计
- 《我要的是葫芦》第二课时
- 《我是什么》教学片段及评析
- 《难忘的一天》
- 《快乐的节日》教学设计1
- 《一株紫丁香》
-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之三
- 《坐井观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之六
-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之五
-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之四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