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欢庆》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篇幅短小,生字不多,可让学生先借助拼音认一认生字,再在朗读过程中进一步认读。注意“庆”是后鼻音,“帜”是翘舌音,“奏”是平舌音,“曲”在课文中读第三声。在充分认读之后,可结合课后“读读写写”练习巩固认读,给生字组词。
本课要求认识的字中,有五个要求会写,可以通过写字来巩固认字。
2、写字:
书写前,建议引导学生先观察字形,找一找容易写错的字,如,“洁”字右上是“士”不是“土”;“祖”字是示字旁,不是衣字旁;“旗”字右下的“其”中间是两横。
要写的字有六个左右结构的字,要提示学生注意它们的结构特点都是左窄右宽。可重点指导下面几个字。“亿”右边的“乙”字折笔处应尽量向左,弯笔要尽量舒展。“曲”字的“口”应写得扁些,两竖起笔处应该错落有致──左低右高。“庆”字广字旁的横不宜太长,“大”的撇一定要写成“竖撇”,捺尽量向右伸展。“旗”字笔画多,不容易写好,要加强范写指导。
二、朗读感悟
这首小诗,大部分诗句采用象征性的语言来表现国庆的热烈场面。开头四行不直接写人们庆祝国庆的场面,而是通过赋予大自然以生命,表现出金秋十月,果实累累,红枫似火,白鸽翻飞,海涛阵阵的欢快、喜庆气氛。这几行拟人化的景物描写,不但烘托了气氛,而且为后面写十三亿孩子欢庆祖国妈妈的生日做好了情感的准备。
朗读本诗,要掌握好欢乐、喜庆的基调,用热烈奔放、激情满怀的声音,表现出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读开头四句,速度稍慢,声音不要太高,要带着想象读,读出韵律感。然后突出“十三亿”,并用稍快的速度读“欢庆这美好的日子”,紧接着提高声音重读“十月一日”,最后适当放慢速度,用深情的声音读“祖国妈妈的生日”。
教学时,教师最好能进行示范朗读,用自己的声音让学生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可让学生反复自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感情。读前面四行,可让学生说说从诗句中体会到什么。还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想象,说说作者为什么说枫林举起的是“火红的旗帜”?大海奏的是什么乐曲?读后面四行,想想为什么说十月一日是个“美好的日子”。
在学生熟读之后,可让学生给课文配插图和图片,并结合插图背诵课文。然后自选伙伴,把这首诗背给同伴听,请同伴为自己的朗读、背诵进行评议。
三、实践活动
1、搜集歌颂祖国的歌曲,读一读歌词,唱一唱歌。
2、用枫叶或彩色纸做一张庆国庆的书签,或者画一张画。
四、资料袋
〖国庆节的来历〗
“国庆”一词,本指国家喜庆之事,最早见于西晋。我国古代把皇帝即位、诞辰称为“国庆”。今天称国家建立的纪念日为国庆日。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的纪念日。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有数十万军民参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美丽的树叶头饰
- 上学的烦恼
- 愉快的运动会
- 雨润凤山茶
- 一次难忘的秋游
- “神舟”六号成功发射有感
- 一场神奇的梦
- 读《“枇杷”不是“琵琶”》有感
- 猎人海力布梗概
- 看《英雄豪杰——苏乞儿》有感
- 给教育局局长的一封信
- 愉快的体育课
- 家庭“主男”
- 考试了
- 书给我的启示和快乐
- 唐代语文学魅力
- 谈语文学科的思维教育 隋丽娜
- “自主习作”方能真情表达
- 让生活为思品教学注入活力
- 于漪们的改革创新精神影响语文教学改革
- 初中语文教师有效进行教育科研活动的策略
- 农村小学校本研修情况的调研报告
- 让第一课时同样精彩 白小华
- 左小文主体间性理论与语文阅读教学的整合
- 浅谈中学语文教师的创新素质 蔡宗珍
- 语文教学多样化发展的冷静思索
- 语文课程改革出现的问题及思考
- 重视企业内部审计风险
- 向新课程对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后续动力的培养与加强
- 浅论明代小说中的诗词
- 《大自然的语言》重点难点
- 《大自然的语言》学法导引
- 《大自然的语言》重点语句分析
- 《大自然的语言》语法修辞
- 《大自然的语言》基础知识题
- 《大自然的语言》写作特色
- 《大自然的语言》课文简析
- 《大自然的语言》课文背景知识
- 唐宋诗中的物候
- 《大自然的语言》中心意思
- 《大自然的语言》同步达纲练习
- 《大自然的语言》重难点突破
- 《大自然的语言》结构分析
- 《大自然的语言》写作特色
-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