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4-29
《打电话》教学建议
一、教学要求
1?能用普通话进行电话交谈,能把话听清楚,说明白。
2?了解打电话的方法,说话要简洁明了,有礼貌。
二、教材说明
本课有两幅图:第一幅图是女孩给妈妈打电话(女孩在电话亭打投币电话);第二幅图是两个男孩打电话。两幅图的人物对话只有开头,没有具体内容,可以启发学生进入角色发挥自己的想象续说内容,进行打电话练习。
图下有两道题:第一题要求学生了解打电话的方法;第二题要求学生创设情景,练习打电话。练习打电话是本次口语交际的重点。
三、教学建议
(一)从图入手,了解口语交际的环境。可以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图画,请同学说说两幅图上各有哪些人,他们(她们)在做什么。学生一般能看出:第一幅图是小女孩在电话亭给妈妈打电话;第二幅图是两个男孩互相打电话。通过对图的观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他们会在电话中说什么呢?
(二)进入情境,补充通话内容。让学生置身于图画所创设的口语交际环境,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象,进行角色对话。然后分析一例打电话的情况,引导学生注意做到听清楚,说明白,不嗦,有礼貌。
(三)掌握了打电话的基本要领后,让学生离开角色的限制,练习自由打电话。
可以同桌练习,也可以自选伙伴练习。
(四)教师(或请学生)当记者,采访同学们打过电话的情况。主要采访话题可以是:你打过电话吗?该怎样打电话?你们交谈的是什么内容,可以告诉我们吗?你们能给大家表演一下吗?……通过采访对话,让学生进一步了解:
1?打电话要知道对方的电话号码,如果不知道,可以通过拨通“114”台查号或查阅电话号码簿得到(当然必须是上面登记了的)。
2?如果拿起电话机,当听到“嘟、嘟、嘟”短促的“忙音”时,应放下稍等候再拨号。如果听到“翁——”的“拨号音”时,便可以拨号。拨完号码后,如果听到“忙音”,说明对方电话占线,仍要稍等再打。
3?打电话前,先想好要说什么,再拨电话。内容要简短清楚,还要有礼貌。
(五)扩展练习。设计可能遇到的通话情况,例如,对方不在,该怎么请人转告等等。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记忆中的老外婆
- 假文盲
- 名声大震六(5)班
- 他真行
- 我为他喝彩
- 我的老爸
- 我有一个奇怪的老妹
- 我的好伙伴
- 我的同学缘
- 感人的泪水**
- 我们的“狒狒”老师
- 幽默大王
- 15元钱
- 纯白色的生活
- 老师眼中的我
- 广西六堡茶产业现状分析(1)论文
- 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制
- 论高校体育师资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 河北省苹果品牌建设探讨(1)论文
- 县域经济发展条件分析(1)论文
- 试论我国不动产物权登记制度的立法完善
- 福州闽江口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利用与保护(1)论文
- 论洪江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1)论文
- 对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初探
- 浅析美国侵权法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 略论民事诉讼中的辩论原则
-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调解几个问题的探讨
- 提高城乡居民消费水平 对扩大内需的作用探讨(1)论文
- 谈按需施教原则在中央苏区教育工作中的运用
- 浅析教育工作中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几个问题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学案设计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 感悟父子真情,学会品析人物──《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学案设计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