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2
《日月潭》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的
1.学会12个生字,掌握生词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日月潭在什么地方,它的名字是怎么来的,练习默读课文。
3.能听写课后作业中的词语。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练习默读课文,体会文中在描述中表达出的热爱日月潭,热爱宝岛台湾的感情。
教学难点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准确背诵全文。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教学责任
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日月潭在什么地方,它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并练习默读课文。
一、亮责任
借助汉语拼音读字音,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日月潭在什么地方及它名字的由来。
二、落实责任
1.范读课文,划分段落。
2.指名读第一段
问:日月潭在什么地方?
理解词语:
树木茂盛:树木长得又多又壮。
群山环绕:本课说日月潭周围都是山,潭水在群山怀抱之中。
名胜古迹:有优美风景或古代遗迹的着名地方。古迹,多指古代流传下来的建筑物。
3.默读第二段。
问:日月潭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提出默读课文要求: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
4.齐读第三段。
问:本段写什么时候的景色?(清晨)
晨星:清晨还未隐去的星星。
隐隐约约:本课指看起来不很清楚。
倒映:指天上的星星和岸上的灯光映在湖中。
5.问:这段写了日月潭的哪些时候的景色?
(太阳高照和蒙蒙细雨中)
清晰:非常清楚。和隐隐约约相对。
展现:完全显现出来,让人看。
轻纱:轻飘飘的纱。本课比喻雨中日月潭的景象。
读本段第二句:
问:拿什么比喻什么?
(1)拿轻沙比喻日月潭在雨中的景象。
(2)拿仙境比喻日月潭的周围的景物。
指导。
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6.由于风景优美,许多中外游客都来游览。
7.练习分段背诵。
三、验收责任
背诵课文。
第二节
教学责任
熟读课文,学会12个生字,掌握生词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一、亮责任
学会本课的生字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并能熟练读课文。
二、落实责任
1.学生分段读课文。
(读清生字读音,看准字形)
2.复习旧字。
雀急勺健沙
3.学习新字。
省隐约建纱
左中右结构:附
半包围结构:迹
左右结构:称
称独体字:升
上下结构:秀筑照
4.重点指导。
隐:注意右边“彐”横都不出头。
建:注意“廴”的捺要出头。秀:上部最后一笔为捺。
5.扩词
省:台湾省省区省市
附:附近附加附和
迹:古迹迹象水迹
称:对称称职
升:升起公升升旗
隐:隐约隐藏隐蔽
约:相约约束和约约定
照:照相照片照顾
建:建筑建设建国
筑:筑坝泥筑
纱:薄纱纱巾细纱
秀:秀丽优秀秀美
6.指名读词。
三、验收责任默写生字。
第三节
教学责任通过课后练习,巩固本课的所学知识。
一、亮责任通过课后的练习,巩固本课的所学知识。
二、落实责任
1.读p47/2读读写写,理解每个词的意思。
2.听写这些词语。
3.读句子。
4.抄在练习册上。
5.指导背诵。
(1)分段背诵。
齐背分句背自己背分组背齐背指名背
(2)连段分别背诵。
三、验收责任检查背诵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有一种爱叫叮咛
- 我的未来不是梦
- 苦难,挡不住脚步
- 拥有幸福
- 动人心弦的故事
- 我的好妈妈
- 让生命开出灿烂花朵
- 花开的声音(八) 情义难两全
- 爱的姿势
- 母亲的呼唤
- 爷爷
- 祝妈妈生日快乐
- 游泳记
- 成败得失在瞬间
- 花开的声音(二)班级里的小插曲
- 以惬意的姿态绽放
- 反思行为、感受力量
- 半壁宫殿独吟
- 芒鞋彳亍行,远处一声钟
- 中日儿童文学发展历史对照
- 浅析路遥《人生》中的高加林“觉醒”
- 麦家谍战小说《刀尖》与档案解密
- 浅析《活着》的情感寄托
- 70后的个性书写
- “双重贞节”的悖论
- 春天在风里(二首)
- 蝴蝶飞不过沧海
- 生态文学批评视角下杜光辉《可可西里狼》解读
- 论严歌苓作品的女性视角
- 南京大屠杀公祭日(外九首)
-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天净沙·秋思》学案
- 北京课改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沁园春雪》同步练习
- 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册第1课《诗经两首》同步练习
-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父母的心》学案
- 北京课改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综合检测题
- 2011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说明文阅读训练
- 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册第3课《咏树三首》同步练习
- 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综合检测题汇总(1-7单元)
- 中考语文修改病句常考易错类型解析
- 北京课改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沁园春雪》同步练习
- 中考语文现代文主要考查题型
- 七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检测试题:第一单元(人教版)
- 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册第4课《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同步练习
- 2011届初中毕业会考古诗文复习课件
- 曹集初中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试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