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4-09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二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7个词语,认识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下雨前一些小动物的异常表现。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好对话,特别是指导读好带有疑问语气、感叹语气的句子。
2.掌握生字的读音和字形,结合词语理解字义,结合句子理解生词的意思。
课前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教学挂图或投影片。
3.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4.抄有全文的黑板或准备投影仪放映出全文。
5.请学生了解能预测天气变化的自然现象。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谈话揭题
1.同学们,夏天的时候,下雷阵雨之前,天气会怎样?我们会有什么感觉?
2.下雨之前,小动物又会有什么变化呢?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18--要下雨了。
二、充分自读,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注意良好听读习惯的培养。
2.学生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文中先后出现了哪些小动物,做上记号。
3.同学们汇报交流:课文先后出现了哪几种小动物(教师板书;小白兔、小燕子、小鱼、蚂蚁)学习生字“兔”,引导学生联系小兔子的样子记住“兔”的字形。
三、由扶到放,学习课文
1.指导学习一至三段。
(1)指名读第一段。学习生字“弯、直”,通过做动作理解词义。
(2)练习朗读第一段,可边读边做动作。
(3)教师引读第二段:小燕子从他头上飞过。小白兔大声喊--(学生读)。
(4)引导学生看第一幅挂图:小燕子飞得很低,小白兔奇怪地向燕子为什么飞得这么低。学生练习朗读小白兔喊叫的句子,提醒学生注意提示语“大声喊”和句尾问号。
(5)先指名读第三段,然后逐句以问引读:
①教师指第一句问:燕子边飞边说--
②空气怎么样呢--(学生接读第二句)虫子的翅膀可比鸟的翅膀小多了,薄多了,就像透明的纱一样,沾上了小水珠,就像人背上了铅球一样沉重,自然就飞不高了。再读第二句。
③那小燕子飞不高是什么原因呢?学生读最后一句,教师板书:捉虫子,学习生字“捉”,练习朗读句子。
(6)朗读第三段。
2.半扶半放,学习四至六段。
(1)小白兔听了燕子的话,半信半疑,书上这句问句该怎么读呢?出示“是要下雨了吗?”请学生读。
(2)小白兔又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先自己读读四到六段,然后同座位分角色读一读。
(3)检查、交流学习情况:
①换词理解“往”。(可换“朝”、“向”)
②小鱼游到水面上来的原因是什么?(板书:透透气)
③指名练习分角色朗读四到六段。
看见燕子低飞、小鱼游出水面,听了燕子和小鱼的话,小白兔相信要下雨了吗?大家读读下面几段课文就知道了。
3.放手学习七到九段
1).小白兔看到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又听了他们说的话,边忙挎起篮子往家跑,这里的“连忙”可以换成什么词?(立刻、马上、赶紧)
2).他又看见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他怎么做了?自然学习七至九段,通过朗读来回答问题。
3).学生汇报朗读,教师相机指导学习生字词,指导朗读。(板书:搬东西)
“消息”一词可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小兔把什么消息告诉了蚂蚁?
小兔这个消息是怎么得来的?联系前面小兔看到的、听到的内容来理解。
四、练习分角色朗读全文
1.学生自由读全文,按小组练习分角色朗读全文。
2.指名分角色朗读。
教学反思:我课文开始依旧是问题导入的形式,让学生自己想一想在雷雨来临之前自己的感受,在播放录音前,我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学生仔细听并划出这篇课文中提到的动物,在书写兔子的时候,我顺便让学生区分了“兔”和“免”的区别,适时而讲对于学生来说,记忆会深刻些。之后我让学生通读课文,划出生字词并读一读,想一想怎样记住它们,出示挂图(兔子遇见燕子),让学生说一说在图上看到了什么,当学生说出第一、二自然段的话时,我让学生去模仿兔子和燕子的话语,之后的教学同理,并分角色朗读。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是"小书虫"
- 公交车上的温暖
- 童年的笑声
- 二十年后回故乡
- 畅游沱江新城
- 剥玉米
- 看演出
- 我和小树一起飞
- 新学期的这一天
- 放学路上
- 我爱我的家
- 礼物
- 诚信是金
- 冬雪
- 西游记后传
- 高考化学的计算题初探
- 财政投融资体制的创新研究
- 化学教学论文《浅谈在化学教学中加强学生自主性学习》
- 经合组织国家保险准备金财税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
- 化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 英语姓名的翻译
- 构建公共财政应急反应机制
- “逆向审查”在审理行政不作为案件中的运用(1)
- 论对行政权力的法律控制(1)
- 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构想(三)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财政职能的发展趋势
- 中国特色词汇及英译
- 汉英翻译实践是再创造的过程
- 英汉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 西方翻译研究的新发展
- 《猴王出世》教学案例
- 《景阳冈》教学设计2
- 《猴王出世》A、B案
- 《景阳冈》教学设计4
-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4
-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
-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1
- 《人物描写一组》教学设计1
-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7
- 《猴王出世》教学札记
- 《猴王出世》综合资料
-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2
-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6
- 《景阳冈》教学设计2
-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