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6
《美丽的小兴安岭》片断赏析之二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山野、树林吗?
生:喜欢。
师:那就让我们看一段录像,说说你的感受。
(播放小兴安岭的录像。▲注:没有声音的片断)
生:这个树林好美,有好多树,好多植物、小动物。可惜就是没有声音。
师:是的,你们看,这么美的环境没人来介绍多么可惜呀!你们想认识它吗?想帮这段录像配音吗?
生:想。
师:其实这里是位于我国北部的黑龙江省东北部的小兴安岭。它的美丽富饶你们已经见过了,就让我们一起揭开它神秘的面纱,感受它的魅力吧!
(出示课题:美丽的小兴安岭)
师:大家齐读课题,看看题目告诉我们什么?
生:美丽的小兴安岭。
生:今天学习介绍小兴安岭的课文,那里很美。
师: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认识它,看谁最能体现出它的美丽,我就邀请他为刚才的录像配音,当个小小配音员。接下来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阅读课文一遍,划出本课生字及带有生字的词语,多读几遍,要读正确、读通顺。
(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
师:刚才大家读得很认真,谁最勇敢地站起来读出生字、词语给大家听听?
(师在屏幕出示生字、词,学生自由选读字词。)
师:他们刚才读得对吗?
生:对,只是小兴安岭的兴读错了。它是个多音字,在这里不读第四声,读第一声。
师:你听得很认真!我们就应该学会这样认真凝听别人的说话。全班齐读字词。
(学生大声朗读)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生字、词语,相信对学习课文会有帮助。接下来我们听听录音带朗读第一段,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放课文第一段录音,学生看书)
师:好了,听完录音,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小兴安岭到处都是树,像绿色的海洋。
师:看看图片,哪张最能体现像绿色的海洋这个情景?
(出示电脑课件,一幅只有一棵树,一幅有十几棵树,一幅有几十棵树)
生:是第三张,图上有好多树,密密麻麻的,没有一点空隙。
师:那由你们来当小记者,向其他小朋友介绍小兴安岭。
(师放录像片断一,学生练习介绍)
师:同学们,我们在读书时可以象刚才放录像一样,在脑海中将画面显示出来。读书就是要这样多读多想,才有更好的收获。
师:我们现在分成四组进行朗读比赛,看哪组读出来让别人感觉到最美?每组读一个 自然段,思考这四段分别写小兴安岭的什么?
(学生分组朗读,边读边思考问题,师按顺序放录像片段二、三、四、五)
师:请同学们说说你的想法。
生:第二段写小兴安岭的春天,第三段写夏天,第四段写秋天,第五段写冬天。
师:这四段将小兴安岭的美丽写得格外吸引,就让我们细细的品味这一杰作。屏幕上有一个自学汇报表,将你在课文中发现的景物写出来,读一读。再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你的感受。
(学生自由选择同伴互相交流,完成自学汇报表)
师:老师很高兴看到刚才大家发挥了互相帮助的精神,运用集体的力量共同完成自学汇报表,这是难能可贵的。就让我看看大家的劳动成果吧!
(学生展示自学结果,老师评价)
师:看着大家,老师为有你们这样认真努力的学生而感到骄傲!你们也会为祖国有这样美丽富饶的小兴安岭而感到骄傲吗?
生:会。
师:那就看看作者是怎样表达他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爱!请齐读最后一段。
(学生齐读)
师:看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你对它又有些什么新的认识?
生:小兴安岭不但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个巨大的宝库。
师:你想象中的宝库会有些什么?小兴安岭的宝库有些什么?
生:宝库就是收藏许许多多珍贵的东西的地方。小兴安岭里也有许许多多珍贵的物产--人参、紫貂等。
师:同学们这节课学得真好,让我们再一次看录像,分男女生当小配音员,介绍美丽富饶的小兴安岭。
(学生分两部分:男生读,女生看、评;女生读,男生看、评)
师:在中国,象小兴安岭这样美丽富饶的地方还有好多好多,我们要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欣赏它们,学会用自己的双脚去了解它们,更要学会用我们的双手保护它们。壮丽山河时刻等待着你们的光临!
(全班欣赏祖国各地图片)
●点评:
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因为语言文字,除了达意,还有传情的功能。语文教材大多是文质兼美的选文,课文里既有鲜明生动的形象,又凝聚着强烈的感情,渗透着深刻的理性。由情感驱动、引发感情共鸣,从而产生物我两忘、如痴如醉的境界,反过来也可以深化认识。这既是一种认知的把握方式,也是一种情感的把握方式。在《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执教者就体现出对情感的培养,无处不在。学生从认知入手,借助形象,引发感情,在感情的陶冶中,展开想象,启发思维,从中感受、体会、感悟、理解并获得一定的语文能力。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小兴安岭录像的欣赏,用课文的优美句段进行对照,给录像片断的配音等教学形式,使学生体会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操。这一切是来得那么合理,那么自然。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美丽的秋天
- 第一场雪
- 第一次看大海
- 我
- 吊兰
- 过年
- 寻找春天
- 家乡的公园
- 第一次做菜
- 由《科利亚的木匣》想到……
- 我的一家
- 我自豪,我是一名小记者
- 游奎盛园
- 小记者,新感受
- 我变成了仙女
- 关于涉外贸易的相关法律思考(1)
- 浅谈混凝土大坝高温下施工及大坝安全管理
- 钛合金的特性及其应用
- 中国和平发展中外交职能调整的前沿法律问题(1)
- 水煤浆锅炉可行性分析报告
- 如何加强对抽象行政行为的监督_行政法论文(1)
- 在实验化学教学中倡导微型化学实验
- 关于小型水力发电系统的并网研究
- 关于草莓酸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 化学实验手册的编写策略(一)
- “税式收入”:重新定义预算外资金
- 论地质工程复杂地质体三维建模和可视化研究
- 对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设计问题的思考
- 论瓷片辊筒印花产品的色差色号控制
- 边防外事翻译的政治敏感性
- 《司马光》片段1
- 《吃水不忘挖井人》
- 《乌鸦喝水》教后札记
- 《司马光》片段
-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实录
- 《司马光》教学实录之二
- 《司马光》
- 《司马光》教学偶得
- 《司马光》教学实录
-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会了学生什么?
- 《吃水不忘挖井人》-
- 《吃水不忘挖井人》拾零
- 《司马光》课堂教学教案
- 《吃水不忘挖井人》
- 《乌鸦喝水》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