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苏教版初三上册《捕蛇者说》教案

苏教版初三上册《捕蛇者说》教案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4-05

苏教版初三上册《捕蛇者说》教案

《捕蛇者说》主要运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下面是其教案,欢迎参考。

苏教版初三上册《捕蛇者说》教案

教材分析:

《捕蛇者说》选自义务教育江苏版初三课文,这篇课文是柳宗元被贬官永州司马时写的一篇揭露封建统治者残酷压迫剥削劳动人民罪行的文言文。主要运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教学理念:

平时文言文教学比较烦索,字、词、句、篇等都要一一落实,学生学得比较枯燥,教师教得也比较乏味。为了摆脱这种局面,我反复思考,怎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学习兴趣。结论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起来。

教学思路:

对课文大意的理解,改变以往教师逐字逐句讲授的方法,变为让学生提问、教师检查双边互动的模式;对文章主题的理解,改变以往逐段讲授式或逐题提问式,变为以一点提挈全文,学生讨论式。在教学过程中强化文章的朗读和及时巩固。

学习目的:

1. 了解“说”的特点;

2. 理解衬托、对比写法;

3. 掌握积累的文言词语(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4. 认识柳宗元同情人民、痛恨苛敛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a、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b、“说”的体裁特点;

教学难点:

正确评价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讨论、点拔、朗读;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 简介

1. 课文

《捕蛇者说》以独特的写法(衬托、对比)尖锐、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下赋税的苛酷,揭示了广大人民遭受的苦难不幸,表现了作者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同情,对残暴统治的强烈愤恨。

2. 文体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这种文章往往带有杂文、杂感的性质,或因事发论,或抒发感触,行文较为自由灵活。“说以感动为先”(李善),文中蕴含着感情。 “说”这种文体后来变为因事因理而述说,“与论无大异”,我们比喻它是“杂文”。本篇的特点是在末了点明主旨,即所谓“卒显其志”。

3. 作者

柳宗元(公元773—819年),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早年曾在朝中作官,政治上有抱负,有理想。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王叔文执掌朝政,采取了一些改革政治的措施,如取消巧立名目的额外赋税,查办贪官污吏等等,史称“永贞革新”。柳宗元积极参加这次革新,是核心人物之一,被任命为礼部员外郎(官阶相当于副司长)这年他32岁。这次革新很快就遭到失败。王叔文被杀,参与者都被惩处,柳宗元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十年后,柳宗元又被贬到更荒远的柳州(今广西柳州)任刺史。最后死在柳州,死时才46岁。《捕蛇者说》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时写的。

二. 思考

1. 柳宗元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2. 《捕蛇者说》的文体有什么特点?

3. 在了什么观点?

4. 学习这篇文言文,我们要掌握哪些字、词?

三. 分析的结构

全文共5段,可归纳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第二部分,第2至4段;第三部分,第5段。

第一部分又可分为三层。

第1层(“永州之野产异蛇”至“无御之者”):写蛇的产地、外形特征和剧烈的毒性。

第2层(“然得而腊之以为饵”至“杀三虫”):写蛇的医学功用。

第3层(“其始”至“永之人争奔走焉”):交代出永州人争捕异蛇的原因。

这一部分是写毒蛇之毒和永州人争捕毒蛇的原因。

这里,读者不禁会问,毒蛇既有剧毒,一旦咬了人,人就会丧命,为什么仅仅因为它可以顶租税,人们就甘愿冒着死亡危险,争先恐后去捕捉它呢?这就暗示出田租赋税比毒蛇更可怕这一事实。这一部分着力去写毒蛇之毒,也正是为了衬托下文所要写的田租赋税之苦。

第二部分可分为三层。

第1层(第2段):交代蒋氏三代人所受的毒蛇之害。这一段开头写蒋氏三世专享捕蛇的好处,接着用则字一转,交代蒋氏三代身受捕蛇之害,说明不纳税之利是用三代人的生命换取来的。捕蛇并不是什么专利,而是送死。既然如此,那么放弃这种苦差好不好呢?

第2层(第3段):这是个过渡段,写作者出于怜悯、同情之心,想为蒋氏解除捕蛇的痛苦。通过这一段,把文章的内容由写毒蛇的毒害过渡到写赋敛的毒害上去,使文章再生波澜,由此而引出蒋氏对赋敛之毒的血泪控诉。

第3层(第4段):这是文章的中心部分,是蒋氏对作者提出的“若毒之乎”这一问题的长篇答话。在这一段答话中,蒋氏把捕蛇和纳税两件事作了具体而充分的对比,控诉了苛税重赋给人民带来极大的苦难。这一段又可分为六小层:

第⑴小层(“蒋氏大戚”至“则久已病矣”):通过蒋氏之口,说出赋税之不幸更甚于捕蛇之不幸。正因为这样,所以当蒋氏听到作者要“更若役,复若赋”的建议时,才“大戚”,“汪然出涕”。那么交租纳税,到底不幸到什么程度呢?

第⑵小层(“自吾氏三世居是乡”至“往往而死者相藉也”):写出六十年来,乡邻们倾家荡产,颠沛流离,啼饥号寒,尸横遍野的悲惨遭遇,是文中“乡邻之生日蹙”的具体写照。

第⑶小层(“曩与吾祖居者”至“而吾以捕蛇独存”):进一步对农村人烟稀少、十室九空的悲惨状况,作了极概括的历史回顾。“而吾以捕蛇独存”一句由“而”字一转,说明捕蛇虽苦虽险,但除此之外,更无生路。

第⑷小层(“悍吏之来吾乡”至“虽鸡狗不得宁焉”):生动具体地勾画出官吏催租逼税的凶暴面目,及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第⑸小层(“吾徇徇而起”至“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写捕蛇人,因冒死捕蛇而换来的暂时的安定生活。

第⑹小层(“今虽死乎此”至“又安敢毒耶”):照应第三段,回答了作者向他提出的“若毒之乎”的问题,答案是不敢以捕蛇为苦。

第三部分,点明全篇主旨。这一段可分为两层:

第1层(“余闻而愈悲”至“今以蒋氏观之,犹信”):这一层由“疑乎是”到“犹信”的转折,更增强了赋敛之毒比毒蛇更毒这一主题的表现力。

第2层(“呜呼”至“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点明了的主题,即“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说明了写作目的,即“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四. 生字正音记形。

啮(niè)人 腊(xī)之 挛(luán) 踠(wǎn)

瘘(lòu) 疠(lì) 当(dàng)其租入 嗣(sì)为之

几(jī)死者数(shuò)矣 莅(lì)事者

乡邻之生日蹙(cù) 殚(dān)其地 顿踣(bó)

死者相藉(jiè) 曩(nǎng) 隳(huī)突 恂(xún)恂而起 其缶(fǒu) 谨食(sì)之 熙(xī)熙而乐

以俟(sì)夫(fú)

五、课文分析

1、 解释。

2、 翻译。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六、写作特点总结

一. 使用衬托突出重点。

写毒蛇之害以衬托重赋苛政之害。捕蛇以抵赋,蒋氏之祖、父死在这上头,而蒋氏却甘愿干此差事,这就令人心悸地看到“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

二. 使用对比表现主题。

文章以其乡邻60年来由于苛赋之迫而“非死则徙”的遭遇与蒋氏“以捕蛇独存”的状况作对比,触目惊心地表明“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

多角度对比,从各层面揭示了严重的社会问题。例如:“乡邻赋敛之苦”对比“ 蒋氏捕蛇之‘乐’” ;乡邻 因赋税而号呼转徙,饥渴顿踣,死者相藉,十室九空的现实与蒋氏以捕蛇独存;乡邻因赋税而受悍吏的骚扰,哗然而骇,鸡狗不宁而蒋氏只要蛇在便“弛然而卧 熙熙而乐”; 乡邻的痛苦是“旦旦有是”而蒋氏“一岁之犯死者二焉”,……这诸多对比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板书设计:

捕 蛇 者 说

柳宗元

“役”之幸 “赋”之不幸

(捕蛇者) (乡 邻)

以捕蛇独存 非死则徙尔

驰然而卧,熙熙而乐 哗然而骇

后 死 先 死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战胜自己
我们一起走过
战胜自己
梦醒时分迎朝阳
战胜自己
和老妈在一起
女子雄心
做个快乐的发现者
做个有心人
传递
感受节日
让梦飞翔
我想要去流浪
一路走来一路歌
分享
珍惜资源建议书
少先队入队申请书范文
入队申请书
小学生关于环境污染的建议书
六年级环保建议书
绿化垃圾环利用的建议书
浪费资源建议书
市场运作建议书
保护水资源建议书
2010一年级入队申请书
关于空调污染的建议书
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建议书
关于节约水资源的建议书
礼品市场营销建议书
中国少年先锋队入队申请书
农村城市化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村民委员会的自治及其与乡镇政府的关系
完善被执行人财产申报制度-破解“执行难”的出口(1)论文
新民主社会主义论[下] 
山西方山国内客源市场空间结构研究(1)
政府在价格监管中的职能定位及政策选择(1)
司法公正研究(1)论文
试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京津冀地区区域旅游整合营销探析(1)
中国古代会审制度考析(下)(1)论文
中国古代会审制度考析(上)(1)论文
价格与绩效对顾客满意的影响(1)
社会主义是一种和谐(上)  
论社会主义的依法治国 
现代司法的功能定位研究(1)论文
《观潮》教学设计一
《珍珠鸟》教学设计5
《珍珠鸟》教学设计4
《珍珠鸟》课文研讨
《珍珠鸟》说课稿
《和时间赛跑》教学设计之一
《珍珠鸟》教学设计1
《珍珠鸟》教学设计3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三
《珍珠鸟》教学反思
《珍珠鸟》教学设计12
《珍珠鸟》教学设计11
《和时间赛跑》教学设计之三
《珍珠鸟》案例与评析
《珍珠鸟》教学设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