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西地平线上高一语文教案

西地平线上高一语文教案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9-10-10

西地平线上高一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品味文中描写的三次落日,感受自然之美。

2、理解联想的作用,体会文中的历史、文化意蕴。

3、学习散文构文特点,学会从语言特色、修辞技巧、文章意蕴等方面进行赏析。

教学的重、难点:

1、品味语言,感受自然美

2、理解文中联想的意义

教学方法:阅读、研习、讨论

教学资源: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进程

一、导入

唐代诗人王维的《使至塞上》中有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真切生动地描绘了西北塞上的独特风景:孤烟直上,落日浑圆。时至当代,也有一位作家为西部落日的雄伟景象而深深震撼,并用自己深情而有力的笔调为读者描绘了这一世间之大美。今天,我们就跟随高建群一起走向《西地平线上》去感受这雄伟的风景。

二、感知探究

1、请大家快速阅读文章,思考:文中写了三次落日,每次落日都给作者带来怎样的感受?

明确:第一次,惊呆了,恍若一场梦境;第二次:震撼,掉下泪来;第三次,惊骇,卑微和平庸。

2、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明确:

第一次,落日时的环境描写为这种感受作了很好的铺垫。让汽车在茫茫高原上百无聊赖地行走,然后突然出现一轮“血红的”、“柔和,美丽,安谧”的落日,静静地停驻在远方弧状的群山之巅,与环境形成鲜明的比照,所以给作者“惊呆了”的感受。而从作者对日落的动态描写当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那落日的速度之快。而在那一特定的环境下,作者极想留住这奇异的景观,因此,落日的消失对作者来说“恍若一场梦境”。

第二次,罗布泊压抑的气息,死亡氛围及先前太阳的灰白色调使人感到死亡的感觉,而当黄昏时一轮血红的落日悬挂天空,红光罩着一切,使人感到处在一片回光返照当中,落日变得具有生命的鲜活感和震撼力,让人落泪。

第三次,在广阔的阿泰勒草原上,这样的火烧云使大地和天空呈现一片火红,因此让人感到惊骇;而当作者联想到曾在这片草原上发生的历史事件,便觉得在大自然和历史面前自己是多么卑微和平庸。

3、这种特定环境下的感受让作者想到了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联想?

明确:

第二次,联想到罗曼罗兰创作约翰克利斯多朵夫

约翰克利斯多朵夫是作者看到太阳喷薄而出时才构思成功的,他有着和太阳一样的性格和精神,是一个太阳式的英雄人物,同时他又终其一生一无所获,不被他人理解和接受,是个悲剧式的人物。因此约翰身上既有日出的辉煌,又有日落的悲剧感。

作者说:“较之日出,落日景象更庄严,神圣和具有悲剧感。”日出是一个开始,是一个新的生命,虽然它出现的场面也很壮观,但相对于落日的雄壮来说,它缺少了死亡之前回光返照的震撼力和悲剧感。

作者在那种特定的环境下看到落日,想到日出进而想到约翰克利斯多朵夫的形象,这样的联想是顺理成章的。

第三次,想到了匈奴向地平线绝尘而去,和成吉思汗横扫欧亚大陆。

这二者给人的都是一种雄壮的、阔大的感觉,在这种独特的时空感受中,落日的背影显得分外雄壮,历史的幻想和现实景象的相互辉映使作者感受到了一种渺小和平庸,落日所具有的丰厚的美学蕴涵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表现。

4、理解重要语句

作者在文中两次提到《泰坦尼克号》的音乐,第一次说“这种音乐更给人带来一种梦幻般的死亡感觉”,而第二次却说“这时候适当其时地放着。在那一刻我突然掉下泪来,我感到,死亡原来也可以是一件充满庄严和尊严地事情!”。为什么有这样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

明确:

第一次是在中午的时候,太阳是灰白色的给人以苍白荒凉之感,“罗布淖尔荒原上的大地和天空,混沌一片,灰蒙蒙的,那枚硬币的边缘也不太清晰”,一切都充满了死寂。加上荒凉的、寸草不生的罗布泊,“没有任何的生命存在,荒凉空旷。四周瘴气雾霭弥漫,,我们感到了如同走入地狱,走入鬼域。”而《泰坦尼克号》的音乐是低沉而哀婉的,更增加了这种恐怖的氛围,所以作者说“这种音乐更给人带来一种梦幻般的死亡感觉”。

而第二次是在黄昏,虽然还是在死寂的罗布泊,但落日是“血红的”,停滞在“空旷的西地平线上”,以至每个人的脸上都泛着红光,整个场景的基调是红色的,那是干涸生命的复燃,是一种活力的体现。灰白的太阳在最后时刻辉煌了那么一刹那,虽最终免不了日落西山,但这是一种悲壮的死亡。同时《泰坦尼克号》的音乐使作者想起影片中那悲壮的死亡场景和主人公对爱情的不懈追求,及最后时刻的死与爱的斗争,深深地震撼了作者,使他感到“死亡原来也可以是一件充满庄严和尊严地事情”。

5、小结:

作者以其深情有力的笔调为读者介绍了他所见的三次落日,写出了西部落日三种不同的美:第一次是壮烈奔放的自然美;第二次是庄严神圣的被拒美;第三次是沧桑厚重的历史美,展现了西部落日的雄伟景象,正如作者所言:“世间有大美”。

三、自我发现

西地平线上的落日给了作者独特的感受并产生不同的联想,那么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这种令你产生心灵触动的自然景观呢?(请学生谈,老师稍作总结)

四、总结

这一专题是“像山那样思考”,也就是我们在感受、欣赏自然是要学会像山那样沉思,从思考中体会、感悟世间的大美。正如席勒所言:“真正美的东西,一定是生存于自然,另一方面,它要体现理想。”带着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去感受自然,才能从中体会更深一层的含义。作者对落日的描写中引进历史文化事件,这是他当时的独特感受,不仅增加了文章的历史文化韵味,更是对“大美”之本质面貌的还原,真正展现了“世间有大美”。

五、作业:描写观看一处自然景观后的感受。

六、板书设计:

西地平线上

高建群

三感受特点世

次一惊呆壮烈奔放的自然美间

落二震撼庄严神圣的悲剧美有

日三惊骇沧桑厚重的历史美大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的文具盒
放风筝
捏橡皮泥
爸爸的生日
小小地球仪
游沙漠濒危动物园
我的姓名
大树和树叶
妈妈,我爱您
“贝克汉姆”和“罗纳尔多”
温爷爷,我们爱您
指纹
特别的日记
美丽的夜空
《战鸽总动员》观后感
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防治及养护工作分析
公路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的构成及影响因素
论习惯与环境对于幼儿成长的重要性
试论铁路工程软土路基处理方法及施工技术
刍议公路监理工程施工现场管理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探析
道路桥梁路面结构设计与研讨
浅谈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铁路桥梁施工混凝土工艺质量的控制研究
公路桥梁维修加固策略分析
试论思想政治工作在高校生就业指导中的连续性
公路桥梁施工质量问题分析
解析公路桥梁桩基工程技术的控制
关于桥梁施工中混凝土裂缝问题的探讨
基于建构主义的市场营销教学探索
《桥之美》课文结构分析
《桥之美》教学设计2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2
《中国石拱桥》说明事物要有合理的顺序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1
《桥之美》教学设计
《桥之美》教学设计3
《让世界充满爱》教学设计2
《中国石拱桥》课文结构分析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2
《让世界充满爱》教学设计3
《让世界充满爱》教学设计4
曲阜孔庙
《桥之美》教学设计1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