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唤醒真情实感——《奶奶的白发》第一课时教案教学设计

唤醒真情实感——《奶奶的白发》第一课时教案教学设计

醒真情实感——《奶奶的白发》第一课时教案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奶奶的白发》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0课。课文主要写了奶奶和孙子之间的一段对话,表现了两代人之间的亲情。它篇幅虽短,但意趣横生,意蕴深长,是一篇人文意义很强的课文。

教学理念

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读书和心灵交汇为主要教学形式,让学生在盎然趣味中产生阅读的激情;使学生在质疑解读中流露真情;助学生在想、述、演、议中内化语言的深情,从而全面提高每位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的一、二两句。

2.学会3个生字。

3.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的一、二两句。认识到长辈为抚养我们成长所付出的艰辛、劳苦,懂得要尊重、关心长辈,不要让长辈为我们操心。

教学流程

师:小朋友,从上学期到现在,我们已经学了很多首儿歌。最近老师又教了大家几首,不知道还记不记得?(生高呼:记得。)好,那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玩一个“看图猜儿歌”的游戏。

(教师出示图。众生抢猜儿歌名。师生一起绘声绘色地背诵。)

思想小点拨:这儿歌里的小朋友好不好?

(两首儿歌都与情感教育有关,选自《诗文赏读》。一首名为《紫葡萄》,另一首名为《变只大雁往南飞》。)

师生齐演唱与之相关的歌曲《爷爷奶奶》。

【拓展课外阅读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重要任务。我校自编的课外读本趣味性很强,又和课文相配套,是很好的教育资源。我常常选择一些儿歌指导学生阅读。这堂课,在课前我采取“看图猜谜语”的方式让学生在游戏中背儿歌,活跃了气氛,增添了趣味。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学生有了兴趣,才会用全部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我想:如果小朋友从小就能把阅读当作是他们喜爱的活动,那该有多好!】

一、启动情感,揭示课题。

1.师:小朋友,在刚才背的儿歌和唱的歌中,我们都提到了同一个熟悉的人,那就是自己的(师点板书,生齐说:奶奶)奶奶,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朱老师也有。来,挥挥小手,朝奶奶亲热地打声招呼吧!

2.请学生用亲热的声音呼唤“奶奶”。

3.师:看来大家都很喜欢自己的奶奶。课文中也有一位非常喜欢奶奶的小朋友。他说呀,他奶奶给他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一头白发。(出示奶奶头像图贴。)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故事(边揭题边范读:“奶奶的白发”)。

(1)指名读;(2)齐读。

【所教课文是《奶奶的白发》,因此,在此时通过让学生跟奶奶亲热地打招呼,能勾起学生对奶奶的熟悉感、亲切劲,乃至一种莫名的冲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步感知,质疑探求。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若有疑问,可在听完朗读后提出。

2.学生纷纷质疑。

3.小结:瞧,我们的小朋友多聪明、多会学习,一下子就提了好多问题。别急,待会儿我们通过学课文一个一个地来解决,好吗?(生:好。)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学生是独立的个体,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如在听完故事后,我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性,积极、主动向老师提问。小朋友爱提问是天性,努力让学生在课堂上敢提问、爱提问,不仅是教学的需要,更是张扬个性的需要。对小朋友提出的不同问题,我都用赞赏的目光、鼓励的言语给予肯定,这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更为自由、舒展的平台。】

三、充分诵读,巧破疑难。

1.导读第一段。

(1)学生充分地、自由地读第一自然段。

(2)多种促读手段、形式指名学生读第一自然段。

(3)巧解“好奇”。

①示范演“好奇”的样子。

②询问过渡:“好奇”的样子看到了吗?明白了吗?

③指名上台表演。

师:A.哎,看他刚才把眉头都皱起来了,这好奇的样子还真像。

B.瞧,小朋友刚才这一脸不明白的、奇怪的样子,可好奇啦!

④学生齐演。

(若这是某个学生一开始提出的疑问,那在操作步骤③后就应有反馈,问问他明白了没有,让他给大伙儿演一演,在演中给予反馈。当然有此之后,步骤④可以省略。)

2.导读第二自然段的一、二两句。

(1)过渡:那奶奶听了我的话后,她又是怎么说的呢?

(2)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3)多种促读手段、形式指名学生读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4)指导看图(实物投射教学插图):看哪,这个奶奶说话的时候表情、动作是怎样的?

(5)学生自由学着样子准备表演。

(6)指名上台表演。

(7)妙破难句“一半……一半……”。

①师边贴边述,变换句意,降低难度。“哎,对呀,奶奶怎么会说她的这一头白发有的……有的……”

②实事求是,唤起众生疑难,引起共鸣和关注:“我不明白(作举手状),你明白吗?那你呢?你呢……”

③引导学生说说平时奶奶都是怎样关心他们,为他们操心的?

根据学生回答强化奶奶的“辛苦”、“操心”、“操劳”、“劳累”、“忙”。

④小结:A.是呀,奶奶为你们都操碎了心。看!奶奶的这一头黑发就是这样为你、为你、为你们才变白的。所以,奶奶笑着说:(点着板书前半句)“这白发一半是你给的。”你们明白了吗?(明白)那你呢?你呢?B.知道吗?(点着板书后半句,同思共解)在爸爸小的时候,奶奶也是这样关心他,为他操心!

【这里我摒弃了以前那种追求整齐划一、寻找统一结论和标准答案的“告之”教学,而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自己的见解,在例举谈论中思考、感悟。教育不是告诉,也不是外塑,孩子们的心灵世界是自我建构和生成的。】

(8)过渡:那么当奶奶说,她的这一头白发有的是你给的时候,你的心情怎样呢?

(询问众生,引起共鸣,营造氛围。)

(9)指名多人读下一句话。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放在(1~2年级)阅读教学阶段目标的第一条。为此,让每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要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这是我实施教学的首要重点目标。在教学中,我无时无刻都在努力营造着一种“我想读、我来读、我要读”的氛围:或通过精心设置的导语;或用激励性、挑战性的话语;或在学生朗读之后,给予其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这样,学生在整堂课中就始终保持着那份“读”的热情与渴望。当然,这“读”也不是枯燥、刻板、一味地“念书唱山歌”,而是在以“读”为本的基础上有所“思”、有所“悟”,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感受语言的魅力”、“明白朴实的道理”、“提升阅读的乐趣”。】

三、以讲代背,自然内化。

1.小朋友,现在我们来讲一讲这个关于《奶奶的白发》的故事,好吗?

2.学生自由练习。

3.指名上台讲演。

【内化语言是一个能动的自我构建过程。小学生正处在学习语言的初步阶段,光积累不行,还要学转化、学表达。为此,我竭力运用多种途径给予学生切实的帮助,通过自读欣赏、听读欣赏、用眼观察、身心一体地多感官参与,语音、语意、图像、情感、观念等要素融合,帮助学生感受、积累语言,创设机会让学生运用语言、表现语言,在形象生动的情境中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地完成背诵积累的任务。】

四、识写生字,探究入微。

1.出示所写生字:指、半、给(读准字音)。

2.指名口头扩词。

3.自学课文后笔顺。

4.书上田字格中描红,描好观察:怎样写才能写得漂亮?

5.当“小老师”当堂交流。

6.习字册上练习书写。

【让学生在实践描红、自主观察探究中掌握如何写好字的要领,并让其当小老师上台交流,而后在“读帖”、“描红”、“仿影”和“临帖”的系列过程中,再次让学生从认识和操作上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并获得进一步的深化。为此,写字教学中要坚持既动“口”,又动“手”,更动“脑”的“三动”方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做到“字字入心”。】

自教师之友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时间都去哪了
观察豆子
可爱的小猫
养蚕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假如我是科学家
观察
再逢中秋
开学了,我们笑了
我的蝈蝈将军
因为选择不同
颐和园导游词
黄山导游词
胜似亲人
教师节里的润喉糖
孔子学院: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品牌
嘉兴市农信系统加强内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
投产博苏化学新异氰酸酯工厂
医疗负压在口腔医学上的应用
反收购模式的差异和趋同比较分析
废旧材料电石灰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中医耳穴压丸法的护理
房屋出售一年有余 卖方无权要求返还
谈儒家伦理道德对青少年德育的影响
解析溶液浓度的有关计算
粒子滤波在GPS 动态滤波中的应用摘要
股权出质在公司经营过程中的运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分析
让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在数学课堂闪光
新疆生物质能源工程“破茧待出”
《邓小平爷爷植树》随堂练习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案讲义(二)
《邓小平爷爷植树》考点练兵
《邓小平爷爷植树》综合资料
《看电视》重点字词梳理
《春天的故事》
《看电视》重点字词意思
《笋芽儿》之老师语录
《邓小平爷爷植树》趣闻故事—邓小平爷爷实事求是小故事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案讲义(一)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案讲义(三)
《邓小平爷爷植树》生字扩词
《邓小平爷爷植树》趣闻故事—邓小平爷爷勤俭节约小故事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案
《看电视》老师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