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0-07-21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24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积累文言文词语,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
3、理解的思想内容,明确作者通过现身说法,以自己年轻时代的求学经历启发马生,以达到劝学的目的。
4、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1、复述课文,掌握作者求学的主要经历,理清行文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2、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其独特的表达效果。
德育目标学习作者克服困难、勤心求学的精神和意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早日成才。
教学重点1、翻译课文,背诵课文,理解作者执著的求学之志和殷殷劝勉之情。
2、把握寓理于事的写作方法和对比的表现手法,学习形象说理的技巧。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现代观念重新审视作品,理解文中作者的求学态度。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点拨法复述法品读法延伸拓展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1')
同学们,在五单元前面几篇课文里,我们学习了几种古代不同体裁的文章,如吴均的书信体山水小品文——《与朱元思书》、陶渊明的自传体文章——《五柳先生传》、韩愈的议论性文章——《马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体裁为赠序的文章——《送东阳马生序》,看看作者是怎样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勤奋学习的。
二、作者及文体简介(2')
三、扫清字词障碍,掌握重点字词(注音释义、词类活用、通假字)抽生(3')
四、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13')
1、听课文录音,学生听读。(3')
2、学生自读课文,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理解文意,在不懂的地方做标记。(5')
3、课文译注,抽生和全体问答形式,(5')
五、深入研究内容,理解人物形象。(18')
1、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讲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读书求学的经历)(1')
2、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作者读书求学经历的特点,可以用哪个词?(艰难)(1')
3、在第一段中,“艰难”的具体表现有哪些?(用书中原话回答——“无从致书以观”和“无硕师名人与游”)(1')
4、为什么会有这么两点表现呢?作者是怎样解决这两个矛盾的呢?(因为“家贫”才会有这两点表现。作者是通过“借书”,“手自抄录”解决了无书的难题;是通过到百里之外的“乡之先达”那里去请教,解决了无师的难题)。(2')
5、从作者借书、抄书、还书这一层内容里,你认为我们该学习他哪些品质或者方法?(1、勤奋好学,不怕吃苦;2、持之以恒;3、诚实守信;4、抄书的读书方法——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3')
6、你喜欢书中“乡之先达”这样的老师吗?宋濂是怎样对待这位“先达”的呢?用文中原句回答;你怎样评价宋廉的求学精神的?(这位先达德高望重,学问渊博,但是对人严厉,甚至冷漠,还不时发脾气;宋廉对待这位“先达”态度虔诚而恭敬——“立侍左右”、“俯身倾耳以请”、“色愈恭,礼愈致,不敢出一言以复”;宋濂的求学精神是谦虚的,有问题需要请教,不要因为对方态度不好而放弃请教的要求,我们应该向一切比自己强的人学习,学习对方的优点,这种态度值得我们借鉴)(4')
7、文章第二自然段写了作者从师求学过程的艰苦,按照“衣—食—住—行”这几方面,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哪部分写的最感人?(先写行,再写住,接着写食,最后写衣,“行”这部分写得最感人,艰难跋涉,山路难走,天气恶劣,负重远行,以至于到了旅馆四肢僵硬,不能动弹)(2')
8、文章中有多处对比,下面这两处请从文中找出相应语句分析——请教时老师的态度和作者的态度的对比(第6个问题中已经分析,用老师的态度反衬作者的虚心和用功);
生活状况,作者的衣食和同舍生的华丽服饰的比较。(通过对比写自己生活艰苦,进而突出学习勤苦。作者追求的不是物质条件的享受,而是知识的积累和精神的充实。像今天我们周围的同学攀比思想比较严重,在生活中比享受,比谁吃的好,比谁穿的好,比谁身上的名牌东西多,相反对自己的学习不大关心,甚至不屑一顾。我们应当以此为鉴。)(3')
9、总结:带给我们的启示——“业精于勤荒于嬉”,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我们每一个学生的光荣任务,专心向学,读书有得,胸中自有真乐。宋濂尊师重道,不畏艰苦,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精神是值得效法的。(1')
六、课堂练习(6')
1、理解文言词语。(1')
2、教师出示情境话题(5')
A、“我”是宋濂——当“我”少时刻苦求学时,“我”认真地说:……
当“我”老来功成名就时,“我”感慨地说:……
B、“我”是老师——当“我”悉心教育宋濂时,“我”严厉地说:……
当“我”听闻宋濂的成就,“我”欣慰地说:……
C、“我”是同学——当“我”看到宋濂苦读时,“我”讥讽地说:……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羊爸爸和羊宝宝
- 羊妈妈和小羊去姑姑家
- 春风(改写)
- 打架事件
- 我们能为春天做点什么
- 小羊和大羊组织运动会
- 串门
- 大羊和小羊
- 小羊跟着爷爷去串门
- 大羊和小羊
- 羊妈妈生病了
- 小羊参加演唱会
- 晨练
- 大羊和小羊的跑步比赛
- 母亲节
- 中国政党制度理论研究述评
- 论当事人在诉讼中的促进义务(1)论文
- 我国广播电视文化产业管理模式的途径研究
- 浅谈电视相亲类节目的社会责任
- 论现实主义电视电影的类型化
- 论利息的法律管制(三)-兼议私法中的社会化考量(1)论文
- 广播新闻消息类节目语言特点刍议
- 医疗损害赔偿分担机制初探(1)论文
- 村级治理中的村民代表 ——关于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效能的
- 论电视媒体与当代农村现代化进程
- 论合同制度的生态化拓展(1)论文
- 分析电视节目舞台“展示设计“的艺术张力
- 分析县级电视台记者应当如何做好采访工作
- 以卫星电视接收机系统性能探索
- 社会基础变迁与民法双重体系建构(1)论文
- 《数星星的孩子》“潜底反浮”教学设计
- 《葡萄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 《蜜蜂引路》板书设计
- 《葡萄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之二
- 《数星星的孩子》系列设问教学设计
- 《数星星的孩子》讲读教学设计
- 《葡萄沟》教学设计之二
- 《蜜蜂引路》片断赏析之一
-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之一
- 《葡萄沟》教学设计之一
-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设计之一
- 《打电话》教学设计之一
- 《坐井观天》综合资料之一
- 《称象》 四步程序式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