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2-17
《惊弓之鸟》片断赏析三
一、课堂导入巧
(片断一)
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预习了《惊弓之鸟》,谁能告诉大家“惊弓之鸟”写了件什么事?(生答略。)大雁的母亲悲痛欲绝,坚决要为孩子报仇,因此将更羸告上了法庭。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森林报》记者小雁发来的消息。
(课件:出示《森林报》)
本报讯大雁之死,使大雁母亲悲痛欲绝,它认为是可恨的更羸害死了自己的孩子。据悉,死者的母亲已上诉,状告更羸,而更羸直喊冤枉,说造成大雁死亡的真正原因不是他,因此,双方将分别请辩护律师为自己辩护。至于结果如何,本报将追踪报道。
《森林报》记者小雁
师:大雁的母亲和更羸要分别请辩护律师为自己辩护。(稍停顿)大家想不想做一回小律师?
生:想!(欢呼雀跃)
师:好,现在就让大家做一回小律师。愿意为大雁辩护的小律师坐到——
(师出示“原告”、“被告”牌子。)
生(兴奋地):原告席。
师:愿意为更羸辩护的小律师坐到——
生(齐):被告席。
师:(戴上法官帽,庄严地)各位小律师请注意,请你们速读课文,将有利于自己的证词圈出来、划出来,然后可以相互议一议,几分钟后将正式开庭!
评析: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为学生提供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让学生当一回小律师,这种特殊的角色设置一下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在这样的情况下,读书也就成了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积极性自然比为读书而读书高。另外,正如周一贯老师所说,“在开放的课堂里,学生对课文的解读是个性化的。学生们从自己的感悟出发表达各自不同的见解,常常会造成意见分岐,而这种分岐会十分有助于认识的深化和学业的推进。”小律师的各执一词,正是引导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的有力契机。
二、文本利用实
(片断二)
被告律师:大雁已经受过箭伤,它的伤口还没有愈合……
师:你怎么知道大雁已经受过箭伤?法律是讲求证据的,你的证据在哪呢?(生不知所措)
师:证据在课文中。
被告律师:(读第九自然段。)
师:从这一自然段,能看出大雁受过箭伤。可是本法官觉得你的推理力度不够,你看看这样说会不会更好。(打开课件)
原告(或被告)律师请注意:我的证据在课文的第____自然段,它是这样写的________,这说明了__________,所以我认为____________。
你试着用这种方式说一下。
师:在后面的辩护中,各位小律师最好也用这种方式。
评析:
“按要求辩论”,这个切入点琢磨得好,既使学生重视了文本的学习,又使学生将杂乱、模糊的思维引向了清晰、有序的轨道,教给了辩论方法,提高了思辩水平,很好地体现了“知识、能力与过程、方法”的整合。
三:学生参与活
(片断三)
原告律师:被告律师请注意,课文第二自然段是这样写的: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这说明大雁受过箭伤,并且孤单失群。如果不是更羸拉弓射它,大雁完全可以回家养伤,就不至于死了,所以我认为更羸是有罪的。
师:原告小律师,你从哪里看出大雁受过箭伤,并且孤单失群呢?
原告律师:课文中说大雁慢慢地飞来,说明它已受过箭伤。
师:那孤单失群呢?
原告律师(稍停、思索状):课文中说是“一只大雁”。大家都知道大雁总是成群结队的,要么排成“人”字,要么排成“一”字。
师:这说明了更羸是怎样的一个人?
原告律师:很善于观察,很聪明。
师:对,善于观察,又善于动脑的人。更羸观察得那么细致,可我从你刚才的朗读中并没有听出大雁在空中慢慢地飞,也听不出它孤单失群,叫声悲惨,你能再读一遍吗?
原告律师:(有感情地读)
师:很好,请坐。哪位小律师还想读一下?
(很多同学举手,跃跃欲试)
师:既然这么多小律师想试一下,我建议想读的小律师站起来,大家一起读。
生:(读得很有感情)
师:从刚才各位小律师有感情地朗读中,我仿佛看到一只受过箭伤的大雁孤单地在空中飞翔,它的叫声是那么凄惨。被告小律师,你们是不是也被感动了?
被告律师:法官大人,我提出抗议。因为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法制社会,虽然大雁很可怜,但罪不在更羸,因为更羸并没有用箭——毕竟法不容情。
(笑声、掌声)
师:你说得很有道理,法不容情。
(这时,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小律师们争先恐后地发言,各抒己见。)
评析:
俗话说:“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教师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越大,他们越学得兴趣盎然。在这样的情况下,连“法不容情”之类的词语也能随口说出,也就不足为奇了。赞可夫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正是由于教师创造性地将学生引入特定的情景(法庭)中,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而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充分地激发出来,整个课堂高潮迭起,精彩纷呈。课堂精彩哪里来?“课堂因学生的精彩而精彩(特级教师韩春梅语)”;学生精彩哪里来?从本课例不难看出,教师巧妙的教学设计、对学生的充分尊重、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出彩”的重要原因。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好爸爸?坏爸爸?
- 校园艺术节
- 谢谢你,同学
- 老师,谢谢您
- 2040年的新型别墅
- 我的小狗
- 谢谢你,郭学欣同学
- 月景
- 调皮的桑桑
- 我喜欢的赛车——“雷凌号”
- 地球母亲,谢谢您
- 我的自画像
- 老师,谢谢您
- 可爱的弟弟
- 街道的自述
- 发展同志为中共预备党员考核综合材料
- 入党自传写法与范文
- 听取党内外群众的意见
- 预备党员怎样过好预备期
- 向党组织提出入党申请
- 入党指南
- 如何填写入党志愿书
- 举行入党宣誓仪式
- 党课培训体会:思想入党和组织入党
- 确定入党积极分子
- 大学生预备党员承诺书范文
- 入党相关知识点:可作为入党培训测试题
- 党课学习心得: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
- 接转党员组织关系的一般常识和规定
- 对发展对象进行短期集中培训
- 让每一位学生成功
- 分析基于4Ps物流企业服务营销之策略
- 关于对创新基层党校培训模式的思考
- 法国文学课程多元教学策略研究
- 改革开放:推进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国家战略
- 两种说唱形式对比研究
- 略论关于和谐社会构建的三个基础
- 学生伤害赔偿法律制度研究(三)(1)论文
- 论利益协调及其机制建立
- 论中国电信行业的营销渠道
- 小学低年级语文德育的重要作用研究
- 艺术作品的本质研讨
- 学生伤害赔偿法律制度研究(四)(1)论文
- 谈客家说唱音乐
- 角色设计对动画制作的实用性
- 《长城》教学设计(送教课) (第一课时)
-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教学设计
- 《白鹅》教学设计
- 《长城》教学设计
-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思考
-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送教课) (第二课时)
- 《白鹅》教学思考(推门课) 清风细雨
- 《白鹅》教学案例
-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送教课)与教后反思
- 《颐和园》教学设计(送教课)
- 《颐和园》设计
- 《白公鹅》教学谈
- 《巨人的花园》教学思考
- 《母鸡》一课想到的
-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