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22
《惊弓之鸟》综合资料
一、教材说明
这篇精读课文是一个成语故事。讲古代魏国有一个射箭能手叫更羸,他观察了天上飞的一只大雁后,只拉一下弓,就使这只大雁惊吓得从天上掉了下来。后来人们用“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比喻受过惊吓,遇到一点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
课文是按照先果后因的顺序叙述的:更羸说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大雁掉下来;更羸试了一下,大雁果然掉了下来;更羸告诉魏王虚发雁落的原因:这是一只惊弓之鸟,心里害怕使它掉了下来。为了使故事吸引人,课文采用了以人物对话为主的写法,用魏王来衬托更羸,表现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全文环环相扣、说理清晰,逻辑性强,成为这篇课文的特点。
最后一个自然段是课文重点,写更羸分析大雁掉下来的原因。他的话讲了三点意思:一是讲他看到大雁飞得慢,听到它叫声悲惨,说明他善于观察,会发现问题;二是讲他认为大雁伤口没有愈合,孤单失群,说明他善于判断,会分析问题;三是讲他认为大雁听到了弦响,一害怕就会掉下来,进一步说明他善于分析,判断准确。
选编这篇课文,一是练习读懂课文内容,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二是学习把看到、听到和自己的经验相结合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学习目标
1.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惊弓之鸟、魏国、能手、信不过、大吃一惊、悲惨、愈合、作痛、孤单失群、拼命”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段。
3.读懂课文内容,懂得只有善于观察、思考和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
4.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的方法和句句紧密相连的表述方式。
三、重点难点例析
理解更羸说的话,并联系全文体会更羸的分析是正确的。
本课重点是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这段话讲了更羸使天上飞的大雁掉下来的原因。共有四句。第一句说的是他看到和听到的情况,看到的是——“它飞得慢”;听到的是——“叫的声音很悲惨”。第二句说他根据看到的和听到的进行分析:从“飞得慢”,知道“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从“叫得悲惨”,知道“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第三、四句说的是他进一步地分析:这样一只受过箭伤、孤单失群的大雁,听到弦响,以为又有什么危险了,心里一定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拼命往高处飞就要使劲,一使劲,就挣裂了伤口;伤口一裂开,疼得不能飞了,就会掉下来。
四、教学建议
1.课前准备。搜集成语故事,并会讲自己最喜欢的成语故事。预习课文时,让学生自学生字词,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字、词义,课文最后一段是更羸说的话,是本课的重点,让学生反复阅读、体会。可以启发学生边读边思考:更羸为什么不用箭也能射雁?根据什么判断是受伤的大雁?别人为什么没有想到这个办法?
2.这篇课文以对话为主,讲述了一个精彩的故事。教学时,学生可通过朗读、感悟、讨论、交流,读懂课文。
3.朗读,感悟。重点指导学生朗读更羸与魏王的三次对话。第一次对话,要表现出更羸的自信,魏王的怀疑。要用肯定的语气,读更羸的话,“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可强调“不用”“只要”“就能”等词语;要用疑惑的语气读魏王的话,“是吗”,“你有这样的本事?”要强调“这样的”。第二次对话,要用惊讶和兴奋的语气读魏王的话,“啊!”“真有这样的本事!”要强调“真”“这样的”;要用平缓的语调,肯定的语气读更羸的话,“不是我的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可适当强调“不是”“受过箭伤”等词语。第三次对话,要用疑惑的语气读魏王的话,表现出他惊奇的心理,“你怎么知道的?”可强调“怎么”这个词;读更羸的话,语速可慢一点,语调可平缓一点,表现出他分析问题,层层递进,步步深入,言之成理。在学生自读自悟基础上,可安排分角色朗读,促进理解。最后,把课文末段背下来。
4.讨论、交流。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是理解的重难点,可让学生联系全文质疑、讨论,更羸是怎么推断的?有没有道理?让学生弄明白这个自然段讲了哪三层意思以及三层意思之间有什么联系,因为飞得慢,叫得悲惨,推断出它受过箭伤,孤单失群;因为受过箭伤,孤单无助,心里害怕,听到弦响,就往高处飞;一使劲飞,伤口裂开就掉了下来。让学生在这三个因果句的推断中训练逻辑思维的能力,达到发展语言与发展思维的统一。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经验谈一谈学习本文后受到的启发。
5.积累、运用。通过抄写或背诵,学会本文要求掌握的生字、生词、句段;并通过用自己的话说说“惊弓之鸟”成语的意思,来检测词句的掌握和运用情况。同时,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成语故事,养成主动积累成语的习惯。
6.关于识字、写字。“愈”是整体认读音节,要读准音。“弦”“惨”是前鼻韵母,“命”“痛”是后鼻韵母,要注意分辨。指导学生写字时,“魏”“愈”笔画繁多,结构复杂,要注意笔画的写法和在字中的搭配关系。写“魏”时不要少写“”,“弦”不要少了最后“”,“愈”不要少写第三画“”,“痛”不要少了第七画“”。
7.拓展活动。(1)开展“成语接龙”比赛活动;(2)开展“精彩成语故事大家说”活动。
五、参考资料
魏国我国战国时候的一个国家,在河南北部、河北南部、陕西东部和山西南部,离现在有两千多年了。
“惊弓之鸟”源于刘向编写的《战国策·楚策四》,词意近似于俗话说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小木偶历险记
- 我的期中考试
- 家乡的四季
- 社会责任感
- 雪
- 我的女孩
- 可爱的妹妹
- 家
- 温暖冬至
- 我的小猫
- 老鹰捉小鸡
- 被自己感动
- 名字里的爱
- 四季韵味
- 兔兔羊日记
- 关于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意见
- 村籍、地缘与业缘——一个中部中国村庄的社会分层
- 提高中国农民民主素质和能力是中国长治久安的第一推动力
- 三元结构条件下中国农业投入问题研究
- 加入WTO后我国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思考
- 政府治理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 ##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规划
- 村民自治所面临的挑战
- 剥夺村集体的经济权力
- 如何根治农村的乱收费
- 明代以来江南农业的生态适应性
- 关于中国近代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几个问题
- 开拓农村市场调研
- 韩国“新村运动”真相与启示
- 中国农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3)
- 踏歌
- 李太白跳月
- 一曲友谊的赞歌
- 太白酒家
- 后人对李白的评价
- 李白和杜甫历史道路的殊途同归
- 李白邮票
- 天生我才必有用
- 李白墓简介
- 李白“上当”
- 诗仙
- 翰林谪仙剑客──析李白的思想
- 李白蔑视权贵
- 《回乡偶书》的故事
- 李白诗歌中的“勾践灭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