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16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过程简述
本篇课文是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第二单元第十课,这篇精读课文语言朴实、含义深刻,篇幅短小,以一把斧头为线索贯穿全文,就是这把斧头,砍掉了原来美丽的小村庄的一切。寓意深刻,读后耐人寻味,课文把小村庄的人们在山上砍树建房,制造工具和家具,用树木当柴烧等行为一一列举出来,表面上看小村庄的人们好像是得益不少,但正因为他们的这些行为,造成了对周围环境的破坏,最终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由此可以看出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本次教学分三个教学环节:
1、课前引入谈话,创设情景(一组与课文有关的画面),学生边看边想,引入课题,由课题入手,教师相机引导,如:你想象一下小村庄是什么样的?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思维,让学生大胆去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巧妙的利用课件,把原来美丽的小村庄的画面展示过渡到很多年后风沙满天,裸露的土地,让学生看后自由说,尊重学生,体现了师生之间的平等的对话,学生的回答充分展现一种民主氛围。
2、问题入手,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这个美丽的小村庄被()毁灭了。学生自由读课文,带着问题去读,边读边想,挖掘文章的内涵,"这个美丽的小村庄被什么毁灭了"?学生的说法不一,有的说是村民、有的说是洪水、有的说是斧头,学生的思维处于兴奋状态,体现了民主的氛围,学生自由说,使学生个性得到发展,于是让学生的自由选择,分为村民组,洪水组,斧头组三个学习小组,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
3、师生合作,自主探究,师生合作是本堂课的中心环节。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相互启发诱导,体现了一种和谐的探究过程,在学生找出所要说明是谁毁掉村庄的理由时,达到训练学生自主的思维能力,如:你想各种各样的家具指的是什么?"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白烟消失在天空上"你看了这句话想说什么?如果你是那棵树,你会说些什么?……等。让学生站在被说话者的角度去思考,去品味,换位思考,发展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这一教学环节,教师善于引导学生以语言材料为载体,乐学善思,明理悟情,谈体会说见解,不人云亦云,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从过去的重视教学结果转变到重视教学的过程。在课堂练习的设计中,让学生说说斧头、洪水、村民,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课文的延伸:你想对哪些乱砍乱伐的人说些什么?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多角度的思维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更可贵的是,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从而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解放了学生的头脑,让学生敢想;解放了学生的嘴,让他们能说;解放了学生的眼,使他们更能感悟事物的本质。
课后总评:
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民主,和谐的合作氛围,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强化了自主意识,发挥了主体作用,教师从教课文中跳了出来,树立了为学生而教的新观念,学生的学习热情高,参与率高,课堂气氛活跃,从过去的"要我学"过渡了"我要学"。通过探究,活化知识,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甚至能知其必然,初步掌握了探究语言文字的门径。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大浪和小水珠(续写版)
- 毕业班,忙忙忙
- 童年趣事
- 日子
- 别样婆媳
- 写日记
- 假如我会克隆,我要……
- 到公园里找春天
- 净化校园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 快乐的周末
- 假如我会克隆
- 黄瓜
- 读《高贵的施舍》有感
- 停电之后
- 今天早上
- 中秋穿越,今夕是何年?
- 端午粽飘香
- 端午粽香 食之有道
- 在语文教学中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 论刑事诉讼价值追求的转变(8)刑法论文(1)
- 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 浅析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模式
- 舞龙运动: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与价值认同
- 试论柳永羁旅词中秋暮意象的表现
- 大班端午游戏:网中乐
- 抬龙王过洮河:源自江南的洮河端午民俗
- 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反映时代科学发展新貌
- 端午的芳香
- 弘扬传统文化精神,提高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 利用历史教学弘扬传统美德,提高民族素质
-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 《开国大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珍珠鸟》教案
-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 《只有一个地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索溪峪的“野”》教案
- 《梅花魂》教学设计
- 《草船借箭》教案
- 《母爱》
- 《卖火柴的小女孩》课后歌
-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 《少年闰土》
- 《开国大典》拓展阅读教学设计
- 《索溪峪的“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