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0-17
《太阳》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常识性课文,主要介绍了太阳的有关知识,说明人类和太阳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课文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分别从“远”“大”“热”三个方面介绍了太阳的有关知识;第二部分讲人类和太阳的密切关系。这两大部分,在内容上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课文在介绍太阳有关知识时,运用数字说明、举例说明、比较说明、比喻说明等方法,把有关知识说得很具体、很通俗、很明了,具有较强的说服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学对象分析:
本次上课的学生不是本班的学生,而是四(3)班的学生。太阳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学生差不多每天都能看到它,陌生的是对于太阳的日出东方,从西边落下这种现象、太阳是怎样的、它离我们有多远等在脑袋里有一连串的问题。而对于有关太阳的一些比较简单的谜语、文章都接触得比较多。但对于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就不太了解。
设计思路:
将“以人为本,发展学生的主体性”的教学理念贯穿整个教学环节。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课前让学生自己查阅有关的资料,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让学生自由地读书,并将读懂的内容大胆地说出来,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在学习太阳的三个特点时,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特点自主学习,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交流自己的认识。这样不仅使学生在获得知识上有选择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的能力。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借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我认为《太阳》这篇课文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对某一事物进行说明的很好的例子。因此,在学生学习完太阳的特点时,我设计了一个写《月亮》的小练笔,将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自然地迁移到“写”中去,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得到写的训练和提高。
教学目标:
1、 会读13个生字,正确比较流利地朗读课文。
2、 了解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3、 初步了解课文的结构,大概意思,了解太阳“远”、“大”“热”的特点。
教学重点:了解太阳的几个特点,体会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
教学准备: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谜语引入(齐读谜面)
2、指名猜(师板书:太阳)齐读课题
3、(幻灯出示图片)师: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在晴天我们都能与太阳见面,从古到今人们对太阳都有不同的描述,你还知道哪些?(指名学生说)学生说不出时师简介。
4、师:看来同学们知道的还挺多。那现在面对着太阳你有什么想知道的?(指名学生质疑题目)
5、师小结:同学们真会提问,那刚才的问题有些答案已经在这篇文章里,有些还得让同学们课后从课外书中寻找答案,有些问题可能到现在还没有答案,正等着你去解开其中的奥秘呢?
过渡:那现在就让我们读读这一篇常识性的说明文吧!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找出不理解的词或句子打上小问号。
2、检查字音
座位读——指名读——全班读——开火车读——指名读(去掉拼音的生词)——全班读
3、指名说出不理解的词或句子(提示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理解,当真正理解后再擦去问号)
过渡:看来同学们都能把课文读通了,下面请同学们用阅读说明文的方法再读课文。(师幻灯出示方法)边读边画出或写出课文的每一段写了太阳哪几方面的特点?
4、座位讨论写了太阳哪几方面的特点?
5、指名汇报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汪一挑’的疯狂馄饨
- 妈吗眼里的“花“
- 给妈妈的一封信
- 毛泽东
- 我的爸爸
- 如果没有你
- 原来我家也有“四大天王”
- 真无聊
- 我
- 爷爷和奶奶的"经'
- 同桌
- 我最喜欢的一个人
- 家有“皮蛋”
- 美丽可爱的代言人
- 我的同学
- 治理理论视角下高职英语教学研究
- 浅论小学英语教育中的任务型教学
- 关于小学英语教学中游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 分析初中化学作业的误区及改进策略
- 浅析初中物理学困生形成原因及应对策略
- “高空养路人”龙昌福
- 满江红·赞十八大
- 关注审题 注重理解
- 生物科学与社会教学实践研究
- 小组工作在研究生参与班级建设中的作用
- 铜仁市“民心党建”工程深入人心
- 亲身感受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心得
- 播下一颗爱国的种子
- 有关金刚石、二氧化硅、石墨晶体结构模型的教学建议
- 元认知策略在高校英语教改中的应用分析
- 七年级下第25课短文两篇教案设计(新课标)
- 《春》教学设计18
-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12
- 济南的冬天教学辅导
- 七年级下第30课狼教案设计(新课标)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辅导
- 语文第一册背影教学辅导
- 语文第一册短文两篇教学辅导
- 皇帝的新装
- 《紫藤萝瀑布》赏析(张梅)
- 七年级下第23,24课登上地球之巅和真正的英雄教案设计(新课标)
- 《紫藤萝瀑布》教案设计7
- 七年级下第26课珍珠鸟教案设计(新课标)
- 最后一课教学辅导
- 《童趣》教学设计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