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0-08
《灰雀》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
教学过程:
看图导入,交流资料
1.出示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利用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3.板书课题,书空“雀”字笔顺,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
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
“胸(xiōng)脯(pú)”、“白桦(huà)树”。注意“诚”“病”“蹦”读后鼻音。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4.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
2~13是课文的具体写这件事的,那第1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3.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独体字“步”、“者”书写时笔画要舒展。
4.学生描红、摹写。
5.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她关心我
- 说说我的伤心事
- 一个让我尊敬的人
- 夏天的公园
- 野炊
- 雨中情
- 节约用电从我做起
- “暖炉”
- 夏游灵谷峰
- 甜雨
- 我的梦
- 家乡的春天
- 谢谢您,老师!
- 我盼望着这样一个星期天
- “打败仗”之后
- 试论艺术创作的基本道理
- 对物权法中占有制度的思考(1)论文
- 书法学习中技能习得的心理机制
- 儒家传统与鲁迅的精神至上观
- 财产征收程序研究(1)论文
- 对于手缝工艺课程创新的思考
- 新民主社会主义论[中]
- 谈旦本戏正旦的喜剧性与杂剧喜剧手法的发展
- 用语言学的方法分析短消息语言和行为
- 分析当今艺术终结后的构思
- 英汉谚语的比较
- 适应人才市场需求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 关于涉外商事仲裁司法审查制度刍议(1)论文
- 浅谈现阶段我国司法考试制度(1)论文
- 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历史地位
- 《燕子》教学设计多篇3
- 《惊弓之鸟》
- 《燕子》教学设计多篇2
- 《燕子》教学设计多篇
- 《燕子》教学设计多篇7
- 《燕子》教学设计多篇4
- 《燕子》教学设计多篇6
- 《燕子》教学设计多篇5
- 《燕子》综合资料
- 《燕子》综合资料
- 《燕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燕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惊弓之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 《惊弓之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4
- 《燕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