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0-12-11
高尔基《海燕》学案5
《海燕》学案
【教学目标】
1.结合作品的创作背景,把握时代脉搏,理解诗歌表达的内容;
2.领会作品的象征内涵,感受不同形象地深意,理解象征手法在作品中的运用及其作用;
3.学习诗歌的多种表现手法,分析对比、象征和比喻、拟人、反复对塑造海燕形象,抒发作者情感的作用。
【教学重点】
1.领会作品的象征内涵,感受不同形象地深意,理解象征手法在作品中的运用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
1.学习诗歌的多种表现手法,分析对比、象征和比喻、拟人、反复对塑造海燕形象,抒发作者情感的作用。
【课前预习】
1.朗读诗歌,识记重点词语:
苍茫()海鸥()呻吟()飞窜()掩藏()蠢笨()胆怯()
悬崖()轰响()翡翠()掠起()号叫()深渊()蜿蜒()
2.题目解说:海燕是一种鸟,常掠海面疾飞。暴风雨来临之前,常在海面上飞翔。你知道“海燕”还有其他的意义吗?以《海燕》为题目,有什么作用呢?
答:
3.了解作者:高尔基(1868-1936),原名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国别)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主要作品有散文诗《鹰之歌》《海燕》,长篇小说《》,自传体小说《》《》《》,剧本《小市民》等。
4.关于散文诗:散文诗是一种现代文体,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散文诗一般表现作者基于社会和人生背景的小感触,注意描写客观生活触发下思想情感的波动和片断。这些特点决定了它题材上的丰富性,也决定了它的形式短小灵活。
5.了解写作背景:《海燕》是高尔基1901年3月写的一篇带有象征意义的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的末尾一章。由于19世纪欧洲爆发的工业危机很快就蔓延到了俄国,在1900年到1903年的危机年代里,俄国倒闭了3000多家大小企业,被开除的工人达10万多人,再加上沙皇统治日趋黑暗,人民群众无法忍受,反抗情绪日益高涨,革命斗争蓬勃兴起。俄国工人运动开始从经济罢工转到政治罢工,转到游行示威,提出关于民主自由的政治要求,提出“打倒沙皇专制”的政治口号,动摇着沙皇统治的根基。这时,高尔基来到彼得堡,参加俄国作家协会为了纪念农奴解放40周年而举行的会议,并参加了示威游行,他就根据这次斗争的经历,结合当时的形势,写了一篇带有象征意义的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著名的《海燕》就是它的末尾一章。它的发表颇费周折,但它一经发表,便在俄国产生了巨大反响,广为传播,一时间成为最受欢迎、最富有宣传性号召力的诗传单。
6.内容概览:这首散文诗运用象征手法,描绘了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际勇敢欢乐的形象,深刻反映了俄国1905年革命前夕集聚发展的革命形势,热情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班的邹老师
- 我们的好老师
- 我想对老师说
- 写给新语文老师
- 我们班的王老师
- “厉害”的马老师
- 老师,手下留情啊
- 亲爱的马老师
- 作业呀作业
- 我亲爱的何老师
- 我的班主任——龚老师
- 保持卫生
- 我最敬佩的人
- 难忘师生情
- 我崇拜何老师
- 安全生产工作会上的表态发言
- 街道2006年全生产、安全施工工作总结
- 2006乡镇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 2006年防震减灾工作总结
- 2006年植物检疫工作总结
- 在2005年度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 如何写好安全工作总结
- 2021年《左耳》小说的读书心得
- 2006年防震减灾工作总结
- 广东省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总结
- 拓湖社区安全消防工作总结
- 2006年植物检疫工作总结
- 法制、安全卫生工作总结
- 2006年度电力公司工作总结
- 2003-2004年度防冻融冰工作总结
- 商法法典化的反思(1)论文
- 浅论挖掘机液压系统故障分析及解决措施
- 医院人事资料管理电子化
- 论经理义务
- 免费的自动灌溉洒水系统的定位和移动的设计(一)
- “文化自觉”立场中的商法学展开
- 民商法诚实信用原则探究(1)论文
- 实验名称:椭圆偏振法测量薄膜厚度和折射率(一)
- 浅谈改造数控车床的质量控制
- 连续型条件属性的模糊规则约简算法
- 实验名称:气体放电等离子体特性实验(一)
- 从民商法到经济法:市场经济伦理与法律的演进(1)论文
- 论数控机床的爬行与振动
- 分析我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
- 论汽车电控发动机常见故障排除与维修
- 论赵丽宏的散文世界
- 人心齐,泰山移──读《手指》有感
- 去学会辩证客观、全面的、联系的看问题──读六年级下册《手指》
- 拼搏──读《顶碗少年》有感
- 我们要战胜它──读《顶碗少年》有感
- 《顶碗少年》课例研究
- 敢于拼搏,才可能获得成功──读《顶碗少年》有感
- 《手指》教学反思
- 《桃花心木》教学杂谈
- 《顶碗少年》课后反思
- 《手指》相关链接
- 《手指》教学参考
- 《顶碗少年》教学案例
- 《北京的春节》相关链接
- 读《顶碗少年》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