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05
《槐乡的孩子》教案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快。
2.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3.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课前准备
查找槐树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会获得许多的乐趣,但你有没有品尝过劳动的快乐?就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作学费,同样生活得快快乐乐。那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槐乡的孩子》(板书课题)。
初读细读,感知理解
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长句、一下子读不通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小组,每个成员在小组里朗读一遍课文,出现的问题互相帮助纠正,评选最佳选手。
各组选派代表分节朗读课文。
3.师生出示图片,结合课文插图介绍槐树、槐花。
槐树,落叶乔木,羽状复叶,花淡黄色,结荚果,圆筒形。花和果实可以制黄色染料。花、果实以及根上的皮都可以入中药。
4.讨论:
a.槐树什么时候开花?那花苞什么样的?文中又称槐花为什么?
b.槐米有什么用处?
c.课文哪部分介绍了槐米?
读读相关的课文。
5.八月份,天很热,这炎热的天气大家都经历过,谁能描述一下这种情景。
描述后朗读课文中有关的句子。
6.虽然天气炎热,勤劳的槐乡孩子绝不会错过槐树开花的时节,他们是怎么去割槐花的?他们男孩女孩互相分工,协同配合,干得可欢了。练习分角色朗读第二段。根据教室里座位安排,大组间开展比赛。第二句总写槐树的部分每组一起读;第3句写男孩的,男同学读;第4句写女孩的,女同学读;第5句写满载而归的,每组一起读。
各组练习后比赛。赛后师生共同评价。
欣赏评价,深化感悟
1.你喜欢课文中哪些句子。用笔画出来,练习一下多读几遍,然后全班交流。
指名交流朗读,并且说说自己朗读的句子写什么内容,自己为什么喜欢。
2.通过课文的诵读,我们认识了槐树,认识了槐乡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
小结:快乐不只来自于休闲、享乐,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没有劳动就不能享受,同学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一样去品尝劳动的快乐吧!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画鼻子
- 照大头贴
- 一件难忘的事
- 游泳
- 葡萄
- 赏月
- 抓蚂蚱
- 葡萄
- 难忘的一件事
- 夏令营
- 画鼻子
- 看烟花
- 蜜蜂和蝴蝶
- 火灾
- 游泳
- “变法” 与 “语境的合理化”
- 美国的法治经验及其启示法学理论论文(1)
- 笼中鸟:法律制度还是法律理论?法学理论论文(1)
- 国家法律与民间规范的冲突和互动
- 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保险的定位与实务探讨法学理论论文(1)
- 卡多佐的实用主义法律思想研究法学理论论文(1)
- 古代东方民法探略法学理论论文(1)
- 换个思路看植物新品种法律保护法学理论论文(1)
- 德国的律师法学理论论文(1)
- 论法律至上法学理论论文(1)
- 论法律的实质理性
- 汉法学理论论文(1)
- 中国立法体制建构的几个问题法学理论论文(1)
- 《论法的精神》的研究方法法学理论论文(1)
- 选择司法独立:中国的民意与司法独立法学理论论文(1)
- 《打电话》考点练兵(二)
- 《再见了,亲人》美文欣赏
- 《再见了,亲人》考点练兵 文章阅读
- 《再见了,亲人》考点练兵 积累篇
- 《金色的鱼钩》教学目标
- 《打电话》趣闻故事
- 《再见了,亲人》同步作文之写作指导
- 《金色的鱼钩》重点问题探究
- 《再见了,亲人》重点语句探究
- 《再见了,亲人》同步作文之范文习作
- 《再见了,亲人》整体阅读感知
- 《再见了,亲人》美文欣赏二
- 《再见了,亲人》趣闻故事
- 《再见了,亲人》重点字词意思
-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