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陶罐和铁罐》教案

《陶罐和铁罐》教案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24

《陶罐和铁罐》教案

一、教师导课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7课《陶罐和铁罐》。板书,齐读课题。

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过渡: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究竟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二、教师提取课文主线。

1、指名回答: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多指几名学生说,将主要内容说清楚。)

2、教师从学生的回答中提取主线。

师:刚才老师从同学们的发言中注意到,大家都提到一个词:“奚落”(板书)

那么谁能说说“奚落”是什么意思呢?

3、指名学生回答。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多请几个。

4、师过渡:那么在课文中铁罐是怎样来奚落陶罐的呢?

三、学生默读课文:

要求:用笔画出你认为最能体现铁罐奚落陶罐的词语或句子。

老师巡视辅导(随机点评:这个同学真棒,还注意到了标点符号的作用。铁罐的语言、神态,还有“!”的多次出现。)

四、师生品读课文2——9段。

1、师:说说,你找到了哪些?

生:我找到的是“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说。

师:哦,他抓住了铁罐的语言和神态来充分体现它对陶罐的奚落,真好!

谁能来做做“傲慢”的动作?板书傲慢。这句话中还有哪里可以看出铁对陶的瞧不起?

生:“陶罐子”铁罐对陶罐的称呼感受到了铁罐子的傲慢

师:谁能读一读,点人读,生评后再读,全班读

2、 你还找到了哪些句子?

过程:读句子2

师:从哪里看出铁对陶的奚落的?

生:“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相机设问:你认为陶懦弱吗?为什么?从哪里知道的?抓“争辩”——读句子,注意省略号的读法。

师评:我听出了这是一个不卑不亢的陶罐子;这是一个谦虚但并不懦弱的陶罐子;

这是一个对自己充满自信的陶罐子…..

3、师:傲慢的铁罐听到陶罐的争辩,怎么样呢?

生:铁罐开始恼怒了。师:自己做一做。点拨:他瞪着眼,他还气得手指着对方,他在跺脚呢(用各种动作表情形象化“恼怒”)

师:恼羞成怒的铁奚落陶的语言一定更尖刻了,听听,他都说些什么?同桌合作读6——9段。

指名合作读——师再问:你们听出了什么?从哪里听出来的?抓“相提并论”“算什么东西?”(铁对陶的极度轻蔑和瞧不起)

4、同位之间分角色读对话。

5、男女生分角色读。

6、请学生展示合作,带头饰

师:面对铁罐的横蛮不讲理,陶罐不再理会铁罐了。

五、学习后文。

1、师过渡:时间在流逝,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国王御厨里的铁和陶的命运到底如何呢?

2、学生默读后文。

3、指名说。多请几位学生说。

师相机归纳或板书:无影无踪 成为文物

六、小结全文

是呀,当年被奚落的陶罐成了珍贵的文物,而当初傲慢自大的铁罐却在世上消失了。读了这个故事你一定有许多自己的感慨,

你想说点什么吗?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一写

27陶罐和铁罐

板书 铁罐 傲慢 无影无踪

奚落

陶罐 谦虚 成为文物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今天真开心
我帮助了同学
老师,您是……
我难忘的一件事
画画
小鸟
自立买东西
爸爸称赞了我
下雨也有好坏
我开碰碰车
三只小猪
我长大了
观羊
我爱我的每一天
我忘拿了橡皮以后------
毕业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毕业论文的结构原则
毕业论文的结构
大学生毕业论文撰写要求
标准论文发表格式参考
英语论文的标准格式参考
如何拟定毕业论文的结构提纲
毕业论文积累资料的方法
毕业论文格式常见要求范例
形成论点和论据
如何写毕业论文
论文的标题、目录和内容提要
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和意义
毕业论文的性质和写作意义
毕业论文答辩过程
论文化差异对语篇翻译的影响
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的调研报告民法论文(1)
探析英语介词在翻译中的灵活应用
浅析场地出租人的商标侵权责任/马宁民法论文(1)
驰名商标的价值分析/王瑜民法论文(1)
美国“水污染”诉讼案件新闻二则/李洪奇民法论文(1)
中国公共预算改革的目标选择: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
略论语境与翻译增略译的关系
关于财政学基本理论的几点意见
对当前翻译研究的思考
论译诗三难
德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对我国启示
译语的异化与优化
分析高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
浅议四种网络侵权行为引发的法律问题民法论文(1)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
《花钟》教学案例
《草船借箭》之教案
《赵州桥》教学设计示例一
《赵州桥》教学设计示例二
《杨氏之子》 教案
《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教案
《詹天佑》教案
《杨氏之子》 教材解读
《少年闰土》教案
《再见了,亲人》第二课时教案
《草原》教学设计
《杨氏之子》教学反思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威尼斯的小艇》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