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6-08

《桂花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透过语言文字,体味桂花雨的“香”和作者童年的“摇花乐”。

3.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课后练习4中“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一句话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作者“摇花乐”。

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读题设疑。

1.谈话:金秋十月,桂子飘香。桂花是江南最常见的一种花,它走进了许多的诗篇,也走进了作家琦君的童年生活。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1课:《桂花雨》,请大家再来读一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桂花雨是怎样的?)

二、初识“桂花雨”。

1.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谁能用文中的语句找到这令人向往的“桂花雨”?

出示:

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指生读、男女生互读。(老师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读出三个“感叹号”的语气。)

读了这句话,我们明白了这是一场怎样的雨?(生答。板书:飘香的雨)

2.设疑:同学们,下面,就让我们用心去读读课文,要求:看看自己能不能发现课文中描写“桂花香”的语句呢?

3.学生读书,老师巡视指导。

三、赏读“桂花雨”。

1.学生交流文中描写“桂花飘香”的语句。

2.品词析句,重点指导。

出示:

(1)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品读“浸”。

①当你读这句话时,哪个词突然冒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②好好品品这个“浸”字,轻轻读,慢慢读,读出“浸”的味道来。

③苏州的桂花公园的桂花香飘十里,为什么家乡的桂花不用“飘”呢?用上“飘”读读。想想为什么?

(老师引导学生说出:用“浸”能体现出桂花的香气,更能体现出桂花香气散发的地方更多。)

扩展训练:

①在农田勤劳耕作的人们,远远的就能闻到——

②刚刚放学,走进村子的孩子们,此时此刻,他们——

③远在村口池塘边垂钓的老者,也能——

老师引导学生再来读: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2)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①朗读指导:是呀,泡上一杯浓浓的桂花茶轻轻地呷上一口,这香真是沁人心脾,叫人难忘啊。把这种感受送进去读一读;过年时尝一口糯糯的甜甜的桂花糕,这花香唇齿留芳,弥久不散,谁来感受这样的香?读——

②教师指导:每当桂花盛开时,满树生香,花香随风飘逸,弥漫四方,人们沉浸在花香里;不开花时,人们用它泡茶做糕点,整个村子全年也都像被浸泡在花香里似的,人们被这浓浓的花香给深深地陶醉了。读好“浸”字,你就能进入花香的境界了。

让我们一起陶醉一下(齐读)。

3.过渡:桂花成熟的时候,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同学们,如果任它开过谢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打下来,那就是湿漉漉的,香味就差多了。所以,(老师引读)——

“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师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出示:

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1)是呀!这就是奇妙的桂花雨。你们想读读这个句子吗?(朗读指导)

(2)下面,老师带你们一起去欣赏“桂花雨”。请大家轻轻闭上眼睛。师配乐扩展吟诵: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我尽情地摇着桂花树,任由桂花像雨点一样纷纷落下来,摇啊摇,桂花落在我的头上、脸上、肩上、身上、脚上,落得我满头满身都是,我沐浴在香甜的桂花雨中,整个人陶醉了,我忘情地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3)听着听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呀?指生回答。

(4)此刻,我们也都浸在香气四溢的桂花香里了!摇啊摇啊,桂花落下来了,落到你的肩上,落到你的手上、脖颈里、鼻尖上……这香喷喷、金灿灿的桂花雨落在你们身上,你们想说些什么吗?

(5)教师引导:这仅仅是一场“香气扑鼻的雨”吗?这还是一场什么样的雨?

(指生回答:开心、快乐、美好等等,师板书:快乐的雨)

(6)让我们带着这种快乐,再来读这句话。

6. 这情景多浪漫,多快乐啊,不但感染了作者,还感染了父母亲。父母亲是怎么做的?

①师:母亲洗净双手,父亲点上檀香,父母对桂花是如此的虔诚和敬重,这一切是那么富有情趣。于是,父亲诗兴发了,即时口占一绝:

出示:

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②你知道这首诗写了什么吗?(父亲用诗的形式写出了“摇桂花”的情形以及桂花给一家人带来的快乐)下面,我们来学着父亲的样子吟一吟这首诗吧。

四、回味“桂花雨”。

1.过渡:桂花的香,摇花的乐,花雨的美都让我对桂花魂牵梦萦,但仅此而已吗?还有更特殊的原因吗?让我们再深入地读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出示:

可是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上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你感受到了什么?难道是异地的桂花不好吗?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作者的母亲因为对家乡有着特别深厚的感情,她已经不是在用嗅觉来区分,而是用感情,用真心体会着桂花的香气。)

2. 指导朗读:读这句话时,要读出母亲的什么感情?

3. 母亲的这番话,这份情,自然影响了我,感染了我。母亲难忘,我更难忘,难忘家乡的桂花,难忘家乡的亲人和朋友,难忘家乡的一切。

4. 教师朗读《烟愁》后记片段:

每回我写到我的父母家人和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忘不了他们对我的关爱,我也珍惜自己对他们的一份情,像花草树木似的,谁能没有根呢?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我若能不再哭,我宁愿搁下笔,此生用不再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

5. 教师小结: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对母亲的依恋,对故乡的留恋,怎能不让她魂牵梦萦呢?思乡的情结象桂花的香气一样浓郁,不仅溢满满在作者的心中,还溢满在我们大家的心中。

6. 让我们饱含深情的朗读:

出示:

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板书:思乡的雨)

五、总结升华——记录美丽人生。

老师谈话:

原来,作者写桂花雨,其实是记录美丽的人生。童年生活里那场纷纷扬扬的桂花雨、那阵阵飘逸的桂子芬芳,都化作了一份思乡情永远地萦绕在作者心中。乡情难忘、童年难忘。桂花雨是飘香的雨,是快乐的雨,更是思乡的雨,让那场美丽的桂花雨永远飘落在我们心间,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记录下那令人难忘的摇花乐吧。

六、布置作业:

1.小练笔:以《摇花乐》为题,写一段话。

2.课外阅读:

琦君女士的作品《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等书。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熟悉——依然
说说我们90后
知之·行之·思之
《站在老家的门口》
踮起脚尖
《站在天堂的门口》
找准位置发扬自我
如此常识
这也是一种爱
踮起脚尖
踮起脚尖
独一无二
这也是一种承诺
踮起脚尖
别拿常识不当干粮
2011年幼儿园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2011年寒假家教实践报告
寒假实践活动调研报告:金融危机下的劳务市场情况
2011年寒假品牌专卖店社会实践活动报告
2011年寒假大学上学期社会实践报告
2011年寒假酒店社会实践报告
2011年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2011年寒假实践心得报告
2011寒假社会实践感想
2011年大学生寒假超市打工社会实践报告
师范生寒假家教社会实践报告
2011年大学生寒假超市服务员社会实践报告
2011年寒假社会调查报告
2011年寒假机械厂社会实践报告
2011年大学生宾馆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构建开放性的职业教育办学体系
谈网络时代高校教师的信息素质
高职招生入学考试改革初探
中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动因的经济学分析
谈谈当前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重点大学办高职刍议
试论篮球运动意识的训练
关于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想
论高职开放式实验教学
论知识经济时代的职业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思索
对青岛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现状的剖析
21世纪初中国职业教育政策的价值选择
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产权关系的现状及对策
邓稼先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孙权劝学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黄河颂》
邓稼先
第6课黄河颂教案设计(新课标)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片段
木兰诗
在山的那边教案设计(新课标)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设计(新课标)
《邓稼先》教案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3、《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