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02
《爬山虎的脚》教学思考
《爬山虎的脚》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细节的顺序,介绍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脚的形状、特点以及是怎样用脚在爬的,启发人们留心和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因此在第二组教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课文内容: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色,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嫩叶子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我在教学时设计了“品味——美读——口头作文——写片段”四个环节,环环相扣,课堂上不时发出孩子们愉悦的、会心的笑声。
1、品味语言充分,营造了一种和谐、鲜活的品味语言的氛围。师生完全陶醉在叶老朴实,凝练,充满韵律感的语言环境中,这是一种浓浓的艺术欣赏氛围。“艺术家是创造者,欣赏是再创造。”——这一规律得到了体现,而这一群再创造者是十岁多一点的孩子。阅读是个性化行为,我教学时珍视孩子们的个性化体验。阅读时曾出现这样一个片段:
学生甲:我觉得“新鲜”一词用得好,写出了叶子的嫩、绿。
学生乙:“舒服”一词用得好,如果用“漂亮”,不能更好体现作者的感受。
学生丙:一阵风拂过,“拂”字用得好,表示风儿轻轻掠过,用“吹”没有这种效果。
2、感悟,品味充分,美读则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于是便有了课堂中,学生自由读,读给学生喜欢的人听,师生对比读,各种形式,充分朗读。
3、口头作文,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学生说:叶圣陶爷爷能写出这么优美的文字,是因为他仔细观察“爬山虎”,运用好的词汇。接着孩子们口头作文:
学生A:我观察的是仙人球,它身上长满钢针一样的刺,形状像小南瓜,中间有小黑点,上面有小花。它虽然没有牡丹那样高贵,也没有玫瑰花那样娇艳,却能给人治病。
学生B:我观察的是芦荟……妈妈每天用它来抹脸,说它是天然的美容霜。
学生C:我观察的是含羞草,其实它们很想和人类一起玩,你一碰它,它就合起来,不和你玩。孩子们的口头作文生动活泼,富有生活情趣。
4、这时学生写片段,水到渠成。
本堂课,看重学生的阅读实践,培养了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特别是在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下了工夫,收获甚大。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春天的田野
- 可爱的欢欢
- 神奇的梦
- 两个好朋友
- 祖国的风景真美
- 找妈妈
- 秋天
- 奶奶,您歇歇吧
- 猫妈妈的生日礼物
- 无私的母爱
- 苦恼的500字
- 祝寿
- 下雪了
- 交通秩序要遵守
- 有趣的动物
- 联省自治:二十世纪的联邦主义尝试
- 论中国现代幽默喜剧的英雄化
- 藏族舞蹈审美特征略探
- 民主德国居民外流问题研究及新档案的启示
- 从经济学与社会学中“人”的预设对二者方法论的思考
- 香港电影产业:亟待拯救
- 世纪之交中国的经济转轨、社会公正与民主化问题
- 创造性的批评也应是带着镣铐的舞蹈
- 中国地方政府治理结构改革——一种财政视角的分析
- 浅论消费者安全权权利性质辨析(1)论文
- 熊佛西:中国现代戏剧教育的丰碑
- 试论舞蹈艺术发展的时空关照
- 死者人格精神利益保护:案例比较与法官造法(1)论文
- “美术”对艺术100年历史的误读与偏离
- 教会音乐的省思(初论)
- 《小小的船》教案
- 《美丽的小路》教案
- 《画》教案
- 《影子》教案
- 《两只小狮子》教案
- 《小小的船》教案
- 《荷叶圆圆》第二课时教案
- 《我多想去看看》教案
- 《比尾巴》教案
- 《假如》第二课时教案
- 《乌鸦喝水》教案
-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
- 《雪孩子》教案
- 《小壁虎借尾巴》教案
- 《太阳》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