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内生与延续:近代中国乡村高利贷习俗的重新解读(上)

内生与延续:近代中国乡村高利贷习俗的重新解读(上)

【 内容 提要】高利贷习俗的生命力非常顽强,能够超越不同 社会 形态而存在。它是长期相沿、为广大民众反复使用的高利贷习惯,本文特指私人、店铺借贷中超出社会认可、对债户非常苛刻的借贷利率习俗。从20世纪上半期华北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资料来看,此习俗花样繁多,大致可划分为加大利、先扣利、多算日期、粮钱互折、粮食与粮食及其他实物的互折等六类,由此可见高利贷习俗类型与模式的共性和表现形式的差异性。其所以能够长期延续,主要是因为除了高利贷,农民没有其他更多的融资办法,而高利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调剂生活中所遇到的资金或实物的不足。如果不考虑这一社会 经济 基础,只用 政治 干预的办法予以取缔,则会导致民间社会秩序的紊乱。

【摘 要 题】 现代 史专论

【关 键 词】高利贷习俗/20世纪上半期/华北/长江中下游

【正 文】

何谓高利贷?迄今为止,这仍是一个没有解决的 理论 问题和现实问题,关键是很难做出一个 科学 的量的规定。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给出的定义为“可以把古老形式的生息资本叫做高利贷资本”。(注: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下),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6

7

5、671页。)这一定义显然过泛,与西欧中世纪的高利贷概念没什么区别,即只要是有偿借贷,不管量的大小,都属高利贷。不过,从马克思的具体论述来看,高利贷资本的本质特征是重利剥削,它不仅占据了债务人的全部剩余劳动,甚至还占有一部分必要劳动,使其精疲力竭,每况愈下。

基于以上理由,本文所述高利贷习俗,并非泛指所有传统的民间借贷,也不是社会认可的借贷利率,譬如旧中国物价平稳时期,通常借钱月利为3分,粮食借贷年利率为7分,而是特指私人、店铺借贷中超出社会认可、对债户非常苛刻的借贷,此属社会陋俗。我认为,这或许是一个能够反映民间真实生活世界的概念。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说20世纪80年代以前,对民间借贷有泛化高利贷的倾向,而今却又有淡化乃至否定高利贷的论调。此一判断也属极端,均不足取。

在近代乡村,尽管民初以降有农业银行、信用合作社等现代金融机构的出现和 发展 ,但传统高利贷仍是十分重要的融资现象,所以对此问题的研究有着相当的历史价值。而从另一角度而言,由于以往民俗学界对此探讨尚属空缺,所以又有重要的民俗学价值。近些年来,笔者主要研究20世纪上半期华北和长江中下游乡村的信贷问题,兹即以这些地区的调查资料为中心,对高利贷习俗作简要讨论。

第一类:加大利

这种高利贷直接表现为借贷利率的高昂,在借贷关系中颇为常见。 再就是利滚利、驴打滚与印子钱,它们成了一些地区高利贷的代名词。 “驴打滚”,在有的地区,意指利息为本金的1倍,如太行山乡村就有这样的借贷习惯,借1元还2元,又称“轱辘利”、“梯梯利”。(注:魏宏运主编:《抗日战争时期晋冀鲁豫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第2辑,中国财经出版社1990年版,第13

6

1、13

2

6、13

6

1、13

2

6、13

6

1、13

60、542页。)但通常含义是,届期不还,利息加倍,是一种比利滚利更为苛刻的复利借贷。在河北丰南县,这种借贷以一年为期,利息为50%,如到期不还,就利息加倍。(注:丰南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丰南县金融志》初稿,1989年印,第5页。)在河南新郑县,则以一月为期,利率4-5分,“如过期不还,则利率即按数学级数以增加,成为最厉害的复利!”(注:卢锡川:《新郑县唐河农村的调查》,载《河南大学农学院委刊》第1卷第3期,1930年。)在河北赞皇县,将“到期不付利,利加一倍”的情况,又称“大加一”。(注:魏宏运主编:《抗日战争时期晋冀鲁豫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第2辑,中国财经出版社1990年版,第13

6

1、13

2

6、13

6

1、13

2

6、13

6

1、13

60、542页。)天津郊区,称“倍倍钱”。(注:实业部中国经济年鉴编纂委员会:《中国经济年鉴》上,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E198。)在湖南桃源县,称“孤老钱”,每月一对本,即借洋1元,过1个月还2元,过2个月还4元。(注:冯和法:《中国农村经济资料》,黎明书局1933年版,第11

2

5、11

2

4、1125页。)安徽滁县关山乡称“老驴滚”,春季借稻1石,秋收还2石,到期不还,加倍计息,至翌年还4石。(注:华东军政委员会土地改革委员会:《安徽省农村调查》,1952年印,第

9

9、1

50、

9

9、

3

5、

9

9、20

8、10

9、

3

5、50页。)湖北随县称“老呱呱”,借10元,1个月还本利12元,超过1天另收2元,超过2天收4元。(注:湖北随州志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随州志》,中国城市经济出版社1988年版,第356页。) 第二类:先扣利

一般借贷是利随本清,先扣利则是在借贷关系一成立时就扣除部分或全部利息,全部本金和剩余利息仍要如数归还。因提前扣除利息,就等于提高了借贷利率,它成为债主防止债户到期不还而经常采用的手段。 第三类:借多付少

借多付少与先扣利有形似之处,即债主付给债户的数额都比约定本金减少,实际却有质的区别。先扣利,是债主扣除部分或全部利息后再付给债户少于本金的数额,债户偿还的是剩余利息和全部本金。借多付少,则不是因为扣除利息后付给债户的金额减少,而是一种本金的部分扣除,债户偿还的仍是全部本金和全部利息。显然,这是一种比先扣利更为苛刻的借贷习惯。

第四类:多算日期

从借贷日期上做文章,是债户提高利率、剥削债户的又一手段。

第五类:粮钱互折

农民在借粮、借钱时,债主根据市场物价的季节变动,对粮食与货币做有利于己的相互折算,核心是“听涨不听落”,以提高借贷利率。 也有借钱还粮的折转情况。如浙江南田县的“放谷债”,借银10元,至夏秋早稻或晚稻收获时,以较低的市价折合还谷。(注:施沛生主编:《中国民事习惯大全》,上海广益书局1924年版,第9页。)安徽滁县大王营乡,债主先估计秋收新粮上市的价格,再按此对半付钱折成粮食放予债户,群众称为“随市作价,听涨不听跌”,如稻谷上市估计每石8元,仅借4元或4.5元,秋收时债户还1石。(注:华东军政委员会土地改革委员会:《安徽省农村调查》,1952年印,第

9

9、1

50、

9

9、

3

5、

9

9、20

8、10

9、

3

5、50页。)歙县岩寺区一地主借给农民30石粮的钱,按4千元1石折成粮,而当时粮价2万元1石,等于借1石还5石,借30石粮的钱要还150石粮。(注:华东军政委员会土地改革委员会:《安徽省农村调查》,1952年印,第

9

9、1

50、

9

9、

3

5、

9

9、20

8、10

9、

3

5、50页。)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荡秋千
菊花
妈妈生病,我做小当家
妈妈生病了
乒乓球大战
我是书本
妈妈生病了
妈妈生病了
老鼠为什么是坏的
妈妈生病了
妈妈生病了
庆祝游园
妈妈生病了
妈妈生病了
我家的菊花
经验消息
专访
电视新闻的种类
工作通讯
电视新闻稿实例
广播新闻实例四
事件通讯
综合消息
广播新闻实例二
概貌通讯
小故事(小通讯)
电视新闻稿(解说词)的写作
动态消息
简明新闻(消息)
广播新闻实例三
试论蒙古族舞蹈在不同时期的创作风格
西方音乐与基督教
试论中国民族声乐的学习策略
浅谈通过音乐舞蹈活动,促进儿童身体运动能力的发展
试论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影响
关于新高考背景下的钢琴备考策略
浅析美声唱法的学习策略探究
浅谈在小学音乐课中有效地开展音乐综合实践活动
试论中小学音乐教师钢琴应用能力的培训策略
试论魏晋名士音乐观对中国音乐美学的影响及意义
试论音乐欣赏教学中的音乐体裁分析
音乐情感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探析
浅谈音乐在舞蹈教学中的作用与影响
浅谈音乐在广告创意中的运用
试论职业高中音乐教育的创新意识培养
《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之七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之七
《黄山奇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之五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之六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之三
《黄山奇石》第二课时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之八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之四
《秋天的图画》第一课时
《黄山奇石》第一课时
《黄山奇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之四
《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之六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之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