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21
《夜莺的歌声》一课中的修辞
在《夜莺的歌声》(五年制第10册第18课)一课中,作者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叙述了苏联卫国战争中,一个小孩子运用计谋,协助游击队战士歼灭敌人的事迹,突出地表现了他面对凶恶的敌人机智勇敢,沉着冷静的品格和强烈的爱憎情感。
1.拟人。
在文章的开头,作者描写了一场战争后的破败情景:特别是用“空旷的花园里,烧焦的树木垂头丧气地弯着腰”的拟人,来形象地突出敌人的侵略给人民生活带来的破坏,连树木都“垂头丧气”起来。这里,也饱含着人们的无比愤慨。
2.双关。
当敌人问小孩子“你们这里有没有人”时,小孩在回答中有一句,“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这里的“野兽”明里讲,是真的野兽,战争一开始,枪炮轰鸣,野兽都跑出了树林,跑进了村子,而实际上,是把敌人比作“野兽”,人们见他们来了,“就都跑了”。作者在这里运用“双关”,一方面表现了小孩子的机智聪慧,一方面突出了小孩子对敌人的强烈憎恨之情。
3.排比。
小孩子给敌人“领路”时,“有时候学夜莺叫,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你看,他天真活泼,好像是个无忧无虑的孩子。其实,他是在迷惑敌人。况且,他的“学夜莺叫”“学杜鹃叫”正是给游击队的同志们报信呢!这里的“排比”用得多好。
4.借代。
听鸟叫的那个人说:“如果我们出了什么事,你们可不要忘了小夜莺……”课文中还有这样的叙述:“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夜莺还是兴致勃勃地唱着。”……这里的几个“夜莺”实际上都是指那个机智勇敢的“小孩子”:他学夜莺叫给游击队报信,就像小夜莺那样机灵活泼,惹人喜爱。
5.反复。
课文的题目是《夜莺的歌声》,课文中多次反复出现“夜莺的歌声”,开始是“打破了夏日的沉寂”,中间是“越来越响了”,最后是“从孩子的嘴里飞出宛转的夜莺的歌声”,不仅题目是很好的“照应”,而且像一根红线贯穿全篇,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小“夜莺”用“夜莺的歌声”给亲人报信,消灭了敌人,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圣诞节
- 甲醛的自述
- 我的北京之梦
- 第一次坐飞机
- 我的四季心愿
- 学校运动会
- 城里孩子
- 我的奋斗
- 长城
- 读《童年》有感
- 我的书包
- 可爱的小猴子
- 菊花
- 我的老师
- 我在QQ农场种菜
- 三十年来的中国农村
- 关于村民自治的若干思考
- 农业内部就业深化与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
- 农村公共品供给与农民增收研究综述
- 农村需要怎样的“城市化”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 浅议农村税费改革后 农村工作面临的三大难题
- 邮政服务三农的所作所为
- 农民负担的现状与症结——湖北J市调查
- 试探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乡镇政府行政职能
- 地下水灌溉系统产权演变和种植业结构调整研究
- 清末及北洋政府时期的农业法规
- 大鹏镇与步云乡乡镇长选举改革之比较
- 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定位的思考
- 土地私有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
- 《我是什么》课文导读
- 应对水危机──中国城市的跨世纪之战
- 覆水难收
- 高山流水
- 《我是什么》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组词
- 30《我是什么》教学设计
- 《我是什么》词语理解、搭配与例句
- 《我是什么》学习小结
- 水滴石穿
- “水危机”阴影笼罩中国
- 西藏河流水能理论蕴藏量占全国八成
- 水危机正在逼近
- 温泉为什幺这样蓝
- 水深火热
- 湖泊是生命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