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2-16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之六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操纵自如、交叉、耸立、桥梁、小艇、威尼斯、静寂”等词语.
2、通过交流材料和初读课文,了解威尼斯独特的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
教学重点:了解小城的的特点和它在威尼斯水城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威尼斯是意大利东北部的一座水上城市,有无数条水道和姿态各异的桥梁,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下面我们小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想想威尼斯小艇是什么样的?你对威尼斯还有哪些了解?(可从地理风貌、小艇以及同水城的关系说起)
二、检查预习的情况
1、读准本课生字词:操纵自如、交叉、耸立、桥梁、小艇、威尼斯、静寂。
2、同学互相提示易读错和易写错的字
挺:壬
寂:不要多一小竖
3、理解词语的意思,学生互相质疑(也可放到理解课文时解决)。
簇拥:(许多人)紧紧地围着。
操纵自如:本课指驾驶小艇的技术熟练自如,得心应手。
哗笑:高声喧哗说笑。
三、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艇和威尼斯人生活得十分密切?
3、有什么不懂的问题画下来。
四、简单在小组里进行交流,解决简单的问题。
附: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威尼斯独特的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受到热爱大自然与热爱生活的教育。
2、领会抓住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前四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
1、领会抓住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前四个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读了课文,你喜欢小艇吗,为什么?
学生可自由发言,用自己的话说,也可以读读课文中的句子。
二、新授
自学提示:
课文对小艇的样子和船夫的驾驶技术作了精彩描写,先找出有关部分读一读,然后说说作者这样写好不好,好在哪?
1、让学生根据课文的描写想象小艇的样子。
读读描写小艇样子的段落——第2自然段。
2、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事物特点写”的方法,抓关键词:长、窄、深、翘起、轻便灵活和三个比喻句来理解。
板书:
小结:小艇的样子十分奇特,坐在里面非常舒服,充满情趣,这都离不开船夫的驾驶技术。
3、那么课文从哪些方面展示了船夫的高超技术?(学生默读课文,进行画批)
4、学生交流,重点体会“操纵自如”
小结:
(1)小艇速度极快。
(2)在非常狭窄非常拥挤的地方也能平稳穿过,还能急转弯。
小结写法:仔细观察事物,抓住事物特点描写,注意事物的动态和静态,本文在这方面写得很突出。再读读课文的前4个自然段。
5、背诵课文前四个自然段:先自己试着背一背,再指名分自然段背诵。
三、学生展开想象,说话练习。
由此可见小艇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密切,按照投影提示,在小组里说说什么人坐小艇,去干什么?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们要保护地球
- 保护环境靠大家
- 我那可爱的土地
- 不要摘花
- 节约水资源
- 绿化小天使
- 保护地球
- 我们正阳的护城河
- 小鱼的家
- 人带给地球的是灾难
- 蛀虫的木头
- 保护家园——地球
- 环保局局长,我想对你说
- 大地,我想对你说
- 小鸟的怨言
- 关于开展迎百年校庆
- 变电所上半年度工作总结
- 2008年年度总结
- 普及电子知识从我做起主题团日策划书
- 农业科技培训工作总结
- 气象台“五一”黄金周期间天气预报服务工作总结
- 第二轮城市“一帮一”扶贫解困工程自检报告
- 农林系统机关效能建设总结
- 2016酒店电梯安全管理制度
- 信息学院分团委积极组织向我国奥运健儿学习主题团日...
- 本次主题团日的大主题是:以我火红青春
- 2008年设计部工作小结
- 机关效能建设工作小结
- 区2008年干部教育工作要点
- 上半年市民政局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总结
- 论程序法治与税收正义
- 税务代理法律研究
- 试论发展消费信贷扩大国内需求
- 论纳税人权利保护的最低法律标准
- 企业所得税合并的必要性与时机性
- 农村税费改革应配套的十大改革措施
- 公共化:公共财政的实质
- 我国税务行政诉讼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建议
- 论我国税务代理工作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 试论税法上的诚实信用原则
- 对优化我国现行税制一些问题的研究
- 证券市场相关税收问题
- 国外税收信息化管理介绍
- 两种税务听证的四方面区别
- 财政监督立法——财政风险的法律控制
- 课上吃葡萄干──《葡萄沟》课后教学笔记
- 傣族
- 《难忘的泼水节》词语积累
- 泼水节多彩的节日活动
- 傣族的节日
- 崩龙族人也过泼水节
- 《难忘的泼水节》词语理解、搭配与例句
- 周总理与泼水节
- 其他民族和国家的泼水节
- 泼水节的由来
- 森林之夜
- 船的沉思
- 《难忘的泼水节》近义词反义词
- 评邱小平老师的《葡萄沟》
- 《葡萄沟》教学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