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第二课时
翻新时间:2015-12-12
《观潮》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能力:
①用校园网,互联网络自主查寻收集资料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了解海底景色奇异 、物产丰富的特点。逐步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习的意识。
②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自主学习的能力。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③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情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难点:学习作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观潮》。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二、自主探究,发现问题
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三、网络探究、协作商量
(一)老师归纳出几个问题:1课文从那几个方面写潮水的特点?
2课文怎样写大潮声音,形态的变化。
3课文按什么顺序来描写大潮的。
(二)分小组协作学习(重点为第二个问题),给出学习方法:
1、出示学习方法:
⑴读:找出描写大潮的优美语句有感情地朗读。
⑵看:利用校园网、互联网查看相关图片、录象、文字资料。
⑶做:小组协作制作电子作品。
(4)讲:自己来作导游按江面平静——潮水涌动——潮头西去顺序描述出来。
四、汇报表演,解决问题
1、教师指导制作步骤:
㈠网络浏览查寻相关资料。
㈡复制图片摘抄文本。
㈢利用收集到的资料制作演示文稿。
2、小组汇报。
五、网络阅读、拓宽知识。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 难忘暑假的一件事
- 感恩老师
- 金色美少女
- 一次精彩的辩论会
- 好一杯菊花茶
- 爱“撒谎”的爸爸
- 那是一种另类的享受
- 不能跟父母说的十句话
- 神奇面包
- 大明星
- 我
- 腾飞吧!祖国
- 我的“坏”妈妈
- 凉粉
- 纪昌学射续写
- 儒家的隐者——李柏思想构成探析
- 在“境界”与“权利”的错落处
- 何为儒家之道(二)
- 宪政制度在近代中国为什么难以确立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论诉讼中的中国宪法适用 (2)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论制宪权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修改宪法的理论思考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向传统文化回归的梁启超
- 中国古代思想中的天时观
- 宪法与行政法良性互动关系之思考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修改宪法的理论思考(2)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论宪法对刑事被告人权利的保护(2)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中国传统“和”文化与和谐体育文化建构
- 我国教育法制建设的回顾与反思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论诉讼中的中国宪法适用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之一
-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之四
-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之五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之二
- 《灯光》教学设计之二
-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想
- 《凡卡》
-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之三
- 《灯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鸟的天堂》
-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之一
- 《索溪峪的“野”》
- 《灯光》教学设计之一
- 《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