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2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B
第 一 课 时
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1.同学们,我们已经初步预习了课文(板书课题),这个试验是谁做的,在什么情况下、怎样做的?为什么要做这个试验?连起来说一说。
2.指导分段读课文,检查是否读正确。
注意正音:着地 违背 的确 固执
自读自悟,汇报交流
1.提出自读要求,学生自读。
练习把课文读流利。
画出你最受启发的句子,想想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2.小组交流自读情况。
3.全班交流。
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是否读流利。
说一说自己受到的启示。如从亚里士多德、伽利略或者人们身上各有什么不同的启示。
鼓励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随机解决问题,有价值的问题留待下一课时。
如,当时人们为什么那么信奉亚里士多德?(可补充介绍亚里士多德的伟大成就,确实值得人们敬仰)伽利略是怎样思考才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的?伽利略试验已经成功了,为什么还要到比萨斜塔上做公开试验?
巩固生字词
1.指名读生字,自主记忆字形。
2.指导书写:辩(注意中间是言字旁)奉(下面是两横)妄(上面是亡,不要多点)执(右边是丸,不要少点)释(右下边不要多一横)
3.抄写生词。
第 二 课 时
创设情境,合作研讨
1.(出示插图幻灯片)这就是意大利闻名世界的比萨斜塔,年轻的数学教授伽利略要在这里做试验,楼下是想看他出丑和围观议论的人们,当然也有记者。在这个名垂千古的试验中,你是想扮演做试验的伽利略还是做见证现场的记者?(学生自由选择)
2.请大家认真研读课文,思考:如果你是记者,应向伽利略提什么问题?如果你是伽利略,有可能回答什么问题,怎样回答?在文中勾画重点语句,并在空白处进行批注。
3.同一组中扮演相同身份的同学互相交流: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如何回答才更加严密。
全班交流,深入体会(推选代表进行采访,同样身份的同学可以补充)
1.您是怎样发现亚里士多德的话有错误的?
我先假设他的话是正确的,但是却得出了两个相反的结论,觉得无法解释,所以产生了怀疑,又经过反复的试验证明他确实错了。
你能不能更简单明白地说一说“一个事实,两个相反结论”的意思?
(引导学生共同研读第三自然段,以公式法、图示法、描述法等进行说明,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您的试验已经成功了,为什么要到比萨斜塔上来做公开试验呢?
因为人们过于崇拜和信奉亚里士多德,把他的话当作不容置疑的真理,但他的话的确有错误。而科学容不得半点虚假,盲目迷信只会阻碍科学的发展。我要通过公开试验来让人们改变观念,那就是不要盲从,要追求真正的真理。
(教师指导:当时人们是如何信奉亚里士多德,又是如何讥讽伽利略的呢?请同学们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并适时引导学生理解“胆大妄为”和“固执”)
3.……
4.通过采访,你对伽利略有了怎样的认识?(不迷信权威,执著追求真理,为了科学勇于献身等)
受到启示,延伸课外
1.到底实验结果怎样呢?(演示课件,范读最后一段,并出示最后一句话)
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全都是对的。
指名朗读这句话,说出自己的理解并读出来。
(突出“才”字,人们原来一直信奉亚里士多德,直到伽利略登上斜塔,仍在说他“胆大妄为”,直到看试验后才恍然大悟;
突出“大”和“全”,像亚里士多德这样伟大的哲学家,也有说错话的时候,更何况常人。所以不要迷信任何人,应该追求的是真理)
2.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本课给自己的启示。
3.现在,如果老师把课文题目改成《两个球同时着地》,你认为可以吗?请课下仔细研究,并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伴着音乐一起飞翔
- 暗香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孔子办学
- 爱上莫文蔚
- 我喜欢音乐
- 歌中情
- 第一次爱音乐
- 我和音乐
- 乘着音乐的翅膀
- 千金难求真性情
- 欲速则不达
- 西部的歌声
- 音乐的魅力
-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唐朝羁縻府州制及与南诏政权政治行政关系探析
- 试论平衡高师声乐专业学习中的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 谈思想政治教育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津滨轻轨过渡段附加防水层防水材料的选择与应用
- 北京奥运会交通组织的经验
- 关于好理念通过制度才具现实性
- 论“需求层次理论”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 智能交通技术本土化问题讨论
- 香港西部铁路无碴轨道结构及减振降噪措施
- 地铁环控热负荷的分析
- 区域经济增长与物流业发展的关联研究——以四川省为例
- 地铁车辆辅助逆变电源分析研究
- 从经济正义到政治正义:休谟与洛克财产权理论之比较
- 一种简单的环网供电方案的研究
- 对新世纪城市轨道交通路网规划的思考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训练素材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目标
- 《小英雄雨来》写作指导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难点
- 《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二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重点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写作指导
- 《小英雄雨来》考点练兵 阅读篇
- 《夜莺的歌声》范文习作
- 《小英雄雨来》考点练兵 积累篇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 《小英雄雨来》范文习作
- 《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一
- 《小英雄雨来》整体阅读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