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长城》教学设计

《长城》教学设计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08-14

《长城》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课看图学文的教学内容。它由两幅长城图片和一篇短文组成,表现了长城的雄伟壮观和高大坚固,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本文不仅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增加有关长城的知识,更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好素材,而且还可以指导学生如何观察事物,如何做到行文有序有物。

二、学习目标

1.借助拼音认读8个生字:“崇、峻、嘉、峪、瞭、屯、垒、魄”;会写13个生字:“崇、旋、嘉、砖、隔、屯、堡、垒、仗、扶、智、慧、魄”。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知道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知道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5.结合理解课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三、教学策略

学习本文,要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紧紧依靠学生的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来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在关键处给以点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思考--观图品文--局部制画--评议感悟”等学习活动,使学生参与到学习的每个过程中,成为真正的知识发现者。

四、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结合理解课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五、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六、教学时间: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出示长城远景挂图)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游览这一处名胜,它凝聚着中国五千年的古老文明,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它就是--生答:长城。(师板书)

你能用一句话来形容长城的样子吗?

相机教学词语“崇山峻岭”“蜿蜒盘旋”并试着用上这两个新学的词语来介绍你所见到的长城。(学生进行口语练习)

看到长城,你想知道些什么?(生自由发言)

二、自由读文

要求:从文中你知道了什么?长城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1、检查生字新词。

问:这组事物名称的词语你会读会理解吗?

垛子智慧堡垒砖头

问:这组动作的词语你又能把它们读准并试着做做动作吗?

扶着瞭望屯兵相隔打仗

2、检查课文内容。

(1)课文介绍了哪些内容?

(2)长城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可用课文中的词语来归纳。

提示:()的长城

随机学习生词:气魄雄伟

3、检查朗读情况。

三、布置作业。

搜集一些有关长城的故事、传说、图片等资料。

第二课时

一、导入

通过课外搜集资料,你了解到有关长城的什么内容?

学生汇报课外搜集的收获。

二、学文感悟

1、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是抓住长城的什么特点来写,为了说明它长课文还用上了什么词语?(具体数字)

建这么长的城墙容易么?所以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你觉得应该怎么读?

2、近看长城又是怎样呢?

(1)细读第二自然段,看看作者介绍了长城是有哪些材料筑成的,城墙由哪些部分构成?

出示长城近景图让学生指出城台、垛子、瞭望口、射口的位置,并指导学生试着用简笔画把长城的结构画出来。

(2)通过了读文画画,我们知道了城墙的特点是高大坚固。你认为长城这样的设计合理吗?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3、俗话说:触景生情,所以作者站在长城上......

(引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体会词句

(1)“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这个句子要重点体会“站在”、“踏着”、“扶着”、“想起”这四个动词的作用,明白这是作者触景生情而自然展开的联想。

(2)“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这个句子引导学生先联系“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这一句话进行理解。如: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让学生比较一下大概相当于多少个同学的重量,从而体会出修筑长城的的确确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再联系第1、2自然段进行体会。课文先写长城的长,从侧面反映出工程的艰巨:在“崇山峻岭”之中修筑长城,怎能不流血流汗,怎能不付出大量的人力?而劳动人民利用山势让长城“蜿蜒盘旋”,还设计了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等结构,这正是“智慧”的体现。

“凝结”是句中的重点词语。长城是由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结成的。为什么呢?因为:①条石多,多到“数不清”;②条石重,每块“有两三千斤重”;③没有先进的运输工具,“就靠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④山势“陡峭”。

“多少”表示无数,饱含作者无限的感慨;“才”在这里表示长城的建成是多么不容易。整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无限赞叹之情。

三、总结全文,领悟表达方法

1、讨论交流:通过读文体会你明白了写什么?

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白:

长城之长,这在世界建筑史上是没有的。

长城修建时间之久,这在世界建筑史上是没有的。

长城的气势雄伟、高大坚固,令世人无不赞叹。

长城显示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

长城是在太空遨游的宇宙飞行员用肉眼能看到的地球上的为数不多的建筑物。

长城是世界独一无二的,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

2、回顾课文,作者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四、作业

根据课文的介绍结合自己的理解当小导游,设计导游词介绍长城。

板书:

形态像条长龙

城墙顶上气魄雄伟

长城构造高大坚固城墙外沿

方形城台伟大奇迹

联想血汗、智慧你凝成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看克隆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扇子的文化
我家乡的冬天
我要克隆塞尚
我看克隆
爱无限
莲莲,知为谁生
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盛开在人们心中的莲
他们为什么能在智力竞赛中获奖
江南可采莲
我看克隆
麦当劳与永和豆浆
唐诗中的“花花世界”
贝多芬晚期奏鸣曲曲式结构初探
低地板轻轨交通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方式的探讨
谈高校教育中校园音乐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列车间隔的有关分析
电子水准仪在广州市轨道交通工程中的应用
地铁车站端头井受力计算模型研究
盖挖法施工在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愚园路站中的应用
轨道交通规划中诱增交通量的若干问题
地下轨道交通结构防水施工
地铁火灾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谈肖邦24首前奏曲的和声手法及其表现意义
歌唱的艺术处理
提高地铁列车故障救援效率的探讨
深圳地铁华强路站出入口位置选择及规模确定
《路旁的橡树》 重难点分析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重点问题探究
《路旁的橡树》 教师语录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同步作文 范文习作
《路旁的橡树》 重点字词梳理
《路旁的橡树》 整体阅读感知
《路旁的橡树》随堂练习 巩固篇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整体阅读感知
《路旁的橡树》 趣闻故事
《路旁的橡树》 作者及作品简介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考点练兵1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同步作文 写作训练素材
《路旁的橡树》随堂练习 提高篇
《路旁的橡树》 重点问题探究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知识点精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