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1-04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3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回顾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所要表现的崇高品质
(二)针对课文内容进行巩固、扩展练习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人物所要表现的品质。
三、教学过程:
(一)回忆课文内容,加深对题目的理解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课文内容,进一步理解”永生的眼睛“这个题目的意思
3.指名回答
(二)自由读全文,体会人物所要表现的品质
1.自由读课文
2.讨论:①说说全文要歌颂的是什么精神?(歌颂了尽自己的一切所能为他人造福的崇高精神。)
②那些句子体现了这种精神?
3.指名回答
4.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扩展练习
1.请你结合实际说说,你是如何看待”死后捐赠角膜“这件事的?
2.指名说
(四)小练笔
1.请你写一件给你感触最深的事情,要求内容要有详有略。
2.学生练笔,老师巡视指导。
3.交流自己的习作,教师给予充分鼓励。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将你的小练笔读给家长听
四.板书设计:
7永生的眼睛
母亲父亲女儿(捐赠角膜)
(不理解)--→(理解)--→(影响)(”我“的态度)
教学反思:
教学时,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让学生在课前展开调查访问、搜集资料,了解到捐献器官在中国面临着重重困难,身边的许多人不愿意捐献器官导致器官供体严重缺乏,患者的迫切需求与人体器官来源十分紧张形成重大的矛盾。有了这样的感受,再来学习课文,学生自然会对琳达一家人产生无限敬佩之情。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前提下,指导学生自读自悟,训练学生把握关键,突出重点,整合、梳理自己获取的有用信息,提高阅读效率。
教学结束后,以教材为依托,让学生到社会生活中确立探究的主题,从解读文本成为”读者“到感悟课文成为”学者“,最后提升认识成为”作者“的过程中多侧面、多角度、全方位地感受语文的魅力。从而训练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样,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能力会不断得到提高。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放飞梦想
- 春游
- 我成功了
- 我的愿望
- 圣诞节
- 圣诞节
- 我想发明的机器人
- 手表的作用
- 我家的小猫
- 橘子
- 三个小伙伴
- 可爱的小白兔
- 桃子
- 钓龙虾
- 我有一个本领
- 从“人民主权”到“人权”
- 人身损害救济之司法变化概论法学理论论文(1)
- 中国法律文化现代化略论法学理论论文(1)
- 《谈谈作为法学学科的欧洲法学
- 宪政主义法学理论论文(1)
- 侠观念与中华法制法学理论论文(1)
- 二战后美国法对日本法的影响法学理论论文(1)
- 浅论死亡权的特点及我国死亡权的立法设计法学理论论文(1)
- 法的权利本位与义务本位法学理论论文(1)
- 信访的制度逻辑法学理论论文(1)
- 论新时期男女平等的体现法学理论论文(1)
- 宪政、法治与经济发展
- 汉 初 律 名 新 证法学理论论文(1)
- 以史为鉴,试述德国法律发达之原因法学理论论文(1)
- 实证法学的新阐释与自然法观念陷阱法学理论论文(1)
- 《半截蜡烛》重点问题探究
- 《打电话》随堂练习 提高篇
- 《打电话》老师语录
- 《半截蜡烛》美文欣赏一
- 《打电话》教学设计一
- 《打电话》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 《半截蜡烛》趣闻故事
- 《半截蜡烛》考点练兵 理解篇
- 《打电话》随堂练习 巩固篇
- 《打电话》重难点分析
- 《半截蜡烛》随堂练习 巩固篇
- 《打电话》重点字词的意思
- 《打电话》重点字词梳理
- 《打电话》美文欣赏(一)
- 《半截蜡烛》考点练兵 阅读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