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长城》教学设计

《长城》教学设计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6

《长城》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叶老先生说:“大凡读一篇文章,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要紧的事。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理解才能透彻。”叶老的这个教学思想,揭示了阅读教学中抓文章思路的重要性。为此,我在摸清作者思路的基础上,根据教材的特点、重点和难点,遵循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合理设计自己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探究课文,使教路、学路、文路和谐统一,同步进行,达到“入境始与亲,句句悟其神”最佳境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语文能力,如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学会理解一些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全面发展学生的智力。

二、教材分析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根据文意,教材配有两幅图片,一幅是气势磅礴的长城鸟瞰图,一幅是长城城墙的近景,使学生可以更形象地感受长城的气势。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长城,知道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二是结合理解课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四、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2、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长城的雄伟气势

五、教学策略与手段

根据课标提倡人文、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并结合本单元的重点,确定如下的教学方法:我的教学思路是快速阅读课文,理出文章脉络,总体感知文章大意;接着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自读自悟,体会长城的雄伟气势,长城的雄伟气势。这样设计,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一目了然,学习目的明确了,学生的主动性就被调动出来了。教学中主要采用自主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运用各种朗读方式来学习,在理解中朗读,在朗读中加深理解,讲读密切结合,学生深深体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较高。同时,我积极改变以往阅读教学面面俱到、串讲串问的传统做法,以学生的研读为主体;探究发现为手段,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在重点词句的研读中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究--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读思结合,动静配合,在研究中获得了成功的快乐,真正把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人。

六、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有关图片或课外资料(课件)。

2、学生课前充分预习,搜集有关长城的各种资料。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计理念

1、注重以读为主。本节课采用较多形式的读,其最终的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读的能力,更是希望通过读,使学生在读中促理解,促感受,让学生真正地与教材作者相互交流。

2、注重知识积累。读一篇文章能读懂是目的之一,但重要的是要把知识进行积累达到运用,因此,教学这篇文章,让学生以此为切入点,涉猎更多的有关长城的知识,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学会对知识的积累,从而达到运用。

(二、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三、重点难点

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初步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四、教学策略与手段

以读为主。

(五、教学过程

县级备课设想

镇街交流意见

教师使用体会

(一).看图,了解图意。

1、介绍长城。

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公元前476)时期,那时各诸侯国为了互相防御,都在自己的境内地势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为防御北方匈奴贵族的入侵,将各个诸侯国的长城连接起来并将其延长,号称万里长城。以后各个朝代,都对长城进行拉修建。因此可以说长城是我国古代人民在兵器还不发达的情况下,为拉抵御外族入侵而建筑的军事建筑。

2、观察彩图。(课件出示)

(1)这两幅图的观察点有什么不同?(上面一幅是远景,下面一幅是近景。)

(2)长城修筑在什么地方?(崇山峻岭之间)

(3)从画面上可以看出长城有什么特点?(长和高大)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意。

1.自由读课文,读准每个生字、新词。

2.想一想,课文各节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三).生字、新词教学。

1、读新词,学新字。

崇山峻岭蜿蜒盘旋嘉峪关城砖城墙垛子望口屯兵堡垒打仗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作业本P31第一题,每个生字写一个)。

2、理解词语。

(1)教师讲解

山海关: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是长城的起点,有“天下第一关”之称。

嘉峪关:明初的建筑物,再甘肃省嘉峪关市西,嘉峪山东南边脚下,是长城的终点。

八达岭:军都山的一个山峰,在北京市的西北,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全国中点文物保护单位

(2)看图理解

崇山峻岭:指高而险峻的山岭。

蜿蜒盘旋:指弯弯曲曲的延伸。

条石:长方形的石块。

方砖:正方形的砖块。

垛口:指墙外侧向上突出的部分,是一种掩蔽物。

望口:指用来了望的口子。望:从高处监视敌人。

射口:射击用的口子。

城台:城墙上一整块平坦的方形建筑,是屯兵的堡垒。

互相呼应:本课指打仗时之间可以进行联系,互相支援。

(四)、再次自由、大声读课文

1、说说课文各节的内容。

(第一节讲长城的长;第二节讲长城的高大坚固;第三节讲长城是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结晶;第四节讲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奇迹。)

2、说说怎样给各节编一小标题。

(启发学生以课文内容为线索定出小标题:(1)一条“龙”(2)“高大坚固”;(3)结晶;(4)奇迹。或启发学生以课文结构为线索列出小标题:总貌;构造;联想;地位)

(五).作业

《生字抄写本》、《课堂作业本》P34第一、二、三、四题

第二课时

(一、设计理念

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是本单元的总目标,也是高年级学生应该具备的一种阅读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直奔中心,围绕中心学习四件趣事,最后又聚焦到中心句。

2、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看法之后,让他们以小组形式进行交流,进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对长文章的概括能力。

3、注重课内外的知识的延伸。在课堂上学习一篇课文只是一篇。

(二、教学目标

1、研读课文,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2、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三、重点难点

1、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2、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四、教学策略与手段

1、直奔中心,围绕重点句学习剖析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小组形式进行交流,进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五、课前准备

课外搜集的有关长城的资料

(六、教学过程

县级备课设想

镇街交流意见

教师使用体会

(一)、创设情境引导读--初识长城

1、揭题:据有幸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介绍,在月球上用肉眼看地球,能看见的建筑物只有一座,那就是我国的长城。长城以其雄姿和壮美,深深地吸引着中外游客,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今天我们再次和作者一起去游览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板书课题《长城》,指导学生自豪与深情地读课题。)

(二)、重点赏析深入读--品味长城

1、学生自读自悟,深入阅读课文,体味文中的哪些词句给你了很深的感悟。

2、交流阅读感受,品味、感悟、体会,并指导朗读。

(1):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引导学生抓住“长龙”、“崇山峻岭”、“蜿蜒盘旋”,感受长城的雄伟,运用比喻的方法写出了长城的气魄。

(2):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垛子,......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引导学生领略长城巧妙的设计,体味长城在军事防御上所起的重要作用。根据文意和搜集的资料展开想像,说说古人怎样利用城台、垛口、嘹望口、射口传递信息、进行防守和打击敌人?

3、情境体验,观看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游览长城。

(三)、披文入情感悟读--倾动长城

1、假如你登上了长城,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巨大的石条,看到高大坚固的城墙绵延起伏,领略着长城巧妙的设计,你会想起什么?

(讨论后归结到:修长城的古代劳动人民。)

2、默读第三自然段,想想古代劳动人民修长城的艰难有哪些?(联系文中句子及“没有”、“一步一步”、“数不清”、“无数”等词体会砖石多、重;运输的工具原始;环境险恶)文中又说长城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智慧体现在哪里?(精心设计使之易守难攻,开凿搬运巨大条石的方法等。)

3、这段第三句中的“凝结”是什么意思?“才”是什么意思?

这砖石那么重、运输的工具那么原始,环境那么险恶,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付出了多少血汗,发挥多么非凡的智慧,才建造出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这里的“才”字既表达出建造长城的不容易,又饱含着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创设情境(配乐描述)

想象古代劳动人民的劳动场景:逶迤绵延的山峰记录了勤劳勇敢的古代劳动人民一个个坚实的足印,辽阔无边的天空记录了聪明智慧的古代劳动人民一声声粗重的呼吸,一曲曲嘹亮的号子。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5、指导感情朗读。(要求读出劳动的艰辛,读出非凡的创造,读出由衷的赞叹。)

6、小结: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奇迹”?

(四)、自由抒发激情读--赞美长城

1、通读全文引发学生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敬佩,激发民族自豪感。

2、心里话大声说。高呼对长城的由衷赞美。

3、2008年,奥运会将在我国首都北京举行,到时,会有很多的外国朋友来到我们国家,他们大都会来参观我们的万里长城,如果你是一位导游,你会怎样把长城介绍给这些外国朋友呢?请你创作一篇长城介绍词。

(五)、知识拓展延伸读--深识长城

阅读课后“资料袋”,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兴趣。

1、自主交流搜集的有关长城的传说、故事、歌曲、图片资料,如:毛主席词中名句“不到长城非好汉”,传说故事《孟姜女哭长城》等。教师适当追问资料搜集的办法,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多搜集相关资料。

2、课件出示29处中国的世界遗产图片,让学生谈一谈感受,读一读“资料袋”,激发探究兴趣。建议学生自主或小组合作在课外去搜集资料,建立专用的资料袋,为后面课文及语文园地的学习作准备。

(六)、作业

《课堂作业本》P35第五、六题,P36第七题

八、板书设计

长 城

远景:像一条长龙

观察长城

近景:高大坚固垛子-----王口、射口、城台-----互相呼应

联想人民凝结着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赞美工程雄伟奇迹

九、作业设计

1、《生字抄写本》

2、《语文课堂作业本》

3、《同步》

[问题研讨]

如何有效地在有限的课堂内进行知识拓展延伸?我在教学过程中总感觉农村孩子搜集资料的途径不广,家长配合不够,从而使知识拓展延伸环节趋于形式化。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风波
友谊之船
养鸟
我和陈明续写
我最喜欢的一首诗
我是喜欢的一首诗
我最喜欢的一首诗9
一艘小木船
同学留在我心中的印象
留在心里的印象
我最喜欢的一首诗
救鸟行动
劝说
留在我心中的印象
留在心里的印象
应收帐款增减情形
分批成本表(二)
借款记录卡
分批成本表(一)
资金差异报告表
支出预计明细汇总表
存货明细表
销货日报表
产品成本记录表
生产成本核算表
银行借款登记卡
销售日报表
资金预计方法说明
销售管理费用分析表
资本支出预计表
试析能动司法与司法公信力的互动
浅谈澳门基本法附件二中的“备案”用语分析
美国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的国际法分析
关于英国民商事管辖权制度的主要特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试析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定位及构建
从国际法国内法角度谈WTO协定在中国的适用
试论贯彻新民事诉讼法加强民行检察工作的若干思考
浅谈保障人权为视角谈公诉人如何迎接修订后刑诉法的挑战
浅析司法人员如何应对网络舆论
试析澳门保安处分制度及内地比较研究
论有关消费者知情权的法律保护策略分析
浅析社区矫正风险评估的内涵及目的
尊敬人权成为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关于台湾参加政府间组织的国际法思考
试析《鹿特丹规则》下适航义务的变化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之二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之四
《小小的船》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小小的船》教学评析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之三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之二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之十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之一
《小小的船》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要下雨了》综合资料之一
《要下雨了》综合资料之二
《要下雨了》朗读指导及练习设计
《小小的船》第二课时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之八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