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桂林山水》说课设计2

《桂林山水》说课设计2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26

《桂林山水》说课设计2

【教材分析与教材处理】

本文作者用“桂林山水甲天下”总起全文,引起我们对桂林山水的向往。作者抓住桂林的山奇、秀、险,水静、清、绿的特点,用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桂林山水的美景。最后又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受结束全文,首尾呼应。形象地描述了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我在教学时采用了“激情导入──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教学模式。在学生把握了课文主要内容后,重点放在品读课文上。使学生在读中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读中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读中欣赏桂林山水秀美的景色,读中品位形象和生动的比喻。从而使学生受到情感的陶冶,增强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根据本单元训练重点和课文内容,我将本课设计为三个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无瑕的翡翠,奇峰罗列,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等关键词句的含义。

2、能力目标:

根据本文作者抓住桂林山水特点的描写方式使学生学会抓住事物的特点展现美景,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情感目标:

让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根据课文的特点和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采用了“激情导入──自主合作──美读自悟──探究创新”的教学模式,利用谈话、讨论等教学方法。通过学生自设学习思路,小组合作学习,创新尝试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我采用“以读为本,读中赏美”的教学思路,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美,在读中欣赏美。为了使学生达到身临其境的教学效果,我借助多媒体,挂图,录音机等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感知激发,使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目的。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通过自读感悟,感受漓江水、桂林山独特的美。

2、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景象。

二、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和具体形象的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本文分为三个部分进行。分别是“导入部分,新授部分和概括总结部分”。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上课一开始,我就利用多媒体展现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让学生边看边听我的配乐介绍:1985年,桂林山水被评为十大风景名胜之一,并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称。为什么如此说呢?因为这里不但山美水美,而且这里山水相间,在那里游览就像走进了一幅连绵不断的美丽画卷。同学们,这样美丽的山水,你们想去了解它,欣赏它吗?

运用这种导入方式,是为了创设一个优美的情景来刺激学生的感官,将学生极快地带入美如画的桂林山水中,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增强了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激发了学生主动质疑、解疑的探索欲望。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被激发起来后,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并回顾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弄清作者的思路。此时,我伴着优美的古筝曲范读全文,让学生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景色?并让学生根据以往学过的方法自己设计本节课的学习思路,给学生一个自我设计,自我实践的机会。从而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2、自主合作,美读自悟:

由于课文一、四自然段,二、三自然段文字结构相似,因此,我按“引──放”的步骤进行,重点引导学生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 导学第一自然段:

让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并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去观赏桂林的山水?(因为“桂林山水甲天下”)生答后师板书。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读出赞美的感情和心情迫切的语气。

⑵ 导学第二自然段:

自主能动是创新的动力源泉和保证,因而导学第二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从中激发创新的火花。

首先,我利用多媒体和录音机配乐播放漓江水的美丽景色,让学生边看,边听,边展开想象,想一想,说一说漓江水有何特点?它与大海、西湖,家乡的黑龙江有什么不同?鼓励学生敢于异想天开,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比较,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创造能力、发散思维和形象思维。

其次,让学生自主选择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方法,自读自悟,设疑质疑。鼓励学生敢问,善问,积极参与,主动质疑,独立探索,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质疑精神。

然后,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引导他们找合作伙伴结成学习小组,交流讨论,发表个人见解。这样,自始至终以学生为主体,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动脑,动口,动手,品味到静、清、绿的漓江水独特的美,大大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培养了他们的综合能力。

最后,教师点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后,概括出漓江水的特点:静、清、绿(师板书)。精心指导学生朗读本段。通过优美的朗读让学生从读中感知,从读中感悟,从读中培养语感,情不自禁地发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叹。让学生小结这一段的学习方法,渗透学法指导,通过方法迁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同样的学法,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三、四自然段,目的是让学生从中学会学习的方法,提高自学能力:

⑴ 自学第三自然段时,鼓励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比较二、三自然段写法的异同,扮演导游谈桂林的山,先说出桂林山的特点,再板书桂林山的特点:奇、秀、险。最后再画出桂林的山,使学生自主运用读、画、演等方式,表现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感受。

⑵ 自学第四自然段时,让学生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师相机板书“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自读自悟作者的感受,自主运用多种朗读形式读出陶醉的情感。这样,将传统的“要我读”变成“我要读”,把语文教学中的朗读变成了一种个人需求和个人欲望。

三、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学完全文后,引导学生谈“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体会,想象山水相连是怎样的景象。这样的引导,让学生从感受中反过来寻找桂林的山、水等景物的特点,既突出重点,突破了难点,又培养了学生的纵向思维和逆向思维。

2、看到美如画的桂林山水,你想做些什么表达对它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呢?学生交流讨论,用一句话谈自己的感受,这样使情感得到升华。

3、自主作业(选做一题):

⑴ 通过自己搜集资料,编写一份有关桂林山水美景的《手抄报》,并写一段话:《桂林山水,我想对你说》。

⑵ 学习本文的写法,选家乡的一处风景,想想它有什么特点,然后写一段话,可选用本文的句式和词语。

【书设计及说明】

针对本文的特点,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此板书既体现了课文的结构特点,又体现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桂林山水:

总: 桂林山水甲天下

水:静、清、绿

分:

山:奇、秀、险

总: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采蘑菇
最甜蜜的梦
森林王国
女娲补天(新编)
灾区儿童来我校
我变成了孙悟空
我希望我的房间是......
万能笔
如果和是未来的发明家
爱护环境
假如我有七十二变
我心目中的老师
复习以后
假如我会变
噩梦
2012年学年第一学期班主任工作总结范文
高一班主任第二学期工作总结
初中班级第一周情况小结
银行出纳员2012年年终总结
青年志愿者活动工作年终总结
学院财务人员2009年年终总结
2012年农业局信访工作年终总结
2012年自来水公司工作年终总结
小学五年级班主任工作总结
幼儿园教师2012年年终总结
第四周班级管理班务工作总结
2012年医院综合科年终工作总结
社区2012年终工作总结
2010班级管理工作总结
办公室司机2012年个人年终总结
珠宝首饰不良资产的评估
2009年上半年2002、03、04级广告学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格式规范
论医疗过失赔偿责任适用原因力规则的具体办法
论可持续交通系统的构想
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研究
本科生毕业论文范文
刍议策略管理睬计与战术治理会计
宏观调控权提炼的“外部性”研究
论社会主体核心价值体系构建中的主体因素
对机械制造企业税务筹划问题的分析
中文系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流程
英国低碳产业支持手段给我国的启示
本科毕业论文撰写格式要求
本科生毕业论文
护理本科健康评估考试试卷分析与评价
识字教学不应该成为阅读教学的包袱──《尊严》教学反思
新课程下如何上好语文──《尊严》一课举例
《尊严》教学反思
基于文本,自然生成──《尊严》教学后记
细节中有真教育之理想的距离──《尊严》教学一得
孩子的潜能是无限──《尊严》教学随笔
《尊严》教后反思
读《尊严》有感
  自尊无价──读《尊严》有感
《尊严》教学小记
“尊严”在“三读”中构建──对语文教学中倡导“无痕德育”的点滴思考
《尊严》教学杂谈
《尊严》教后反思
《尊严》教学随笔
读《尊严》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