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21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1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学习作者有顺序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设计特色】
以读为本,感悟文章的语言魅力。
【教学要求】
1、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3、学会本课13个生字。掌握“笼罩、昂首、颤动、盼着、屹立、恢复、若隐若现、天水相接、山崩地裂、风号浪吼”等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
【信息资料】
师生查阅有关钱塘江的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录像带等。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感悟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2、领悟词语,理解并积累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句子。
3、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
〖教学流程〗
一、回顾课文,直观感受
1、引导回忆: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都知道了什么?
2、想不想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一下这“天下奇观”?
放教学录像。
师生共议:听到声音了吗?大潮来了吗?在哪儿?指一指。
3、你的感受怎样?
二、以读代讲,感悟语言
1、这样的画面,课文里也有,找一找在那个自然段(3、4自然段)。自己读读,你觉得那些描写潮水的语句精彩,就努力读得精彩些,待会儿读给我们听。
2、刚才读时顺序打乱了,其实文章的描写是很有顺序的。下面请大家合上书,老师读3、4段,大家把描写顺序的词语记下来,再投影反馈。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潮水的?
──按由远及近的顺序,随位置的改变及时间的推移来描写的。
再读这段话,体会一下。
三、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1、3、4段词汇丰富,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想不想积累下来?
⑴ 师说意思,生说词语,如:
“人声鼎沸、风平浪静、水天相接、齐头并进、天崩地裂、浩浩荡荡”等。
⑵ 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这些词语。
2、想一想、用一用:
出示一段不完整的话,请生用课文里的语句把这段话说得完整清楚一些。小组准备,时间1分半钟。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 ),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 ),潮水声犹如( ),渐渐消失在( )。”
⑴ 生汇报,集体订正。
⑵ 还有不同的填法吗?
四、抓重点词句理解最后一段
指导朗读。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六、课堂练习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薄雾 ( )的人群
( )的潮水 ( )的钱塘江大潮
2、按课文内容填空: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浩浩荡荡地________;那声音如同_________,好像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观潮
潮来前 雄伟壮观
潮来时
潮过后 有声有色
〖教学反思〗
小语第7册第1课《观潮》,是一篇精读课文。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来过后的景象,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作者观察用心,叙述有序,从声音、气势形态几方面直接描绘了大潮的奇特,又从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间接地感到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
这节课我是这样设计的:第一步,初步谈话,理解课题;第二步,检查预习,反馈交流;第三步,观看录象,感受情景;第四步,突破重点,指导朗读;第五步,创设情境,积累语言;第六步,按课文内容填空;第七步,按潮来顺序整理句序;第八步,丰富课文,拓展思维;第九步,激情结尾,整体感悟。
这节课的课堂教学中,我感到比较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1、直观画面的出现,大潮的录象给学生以视觉的冲击。让学生在看画面,听声音的过程中,感受到钱塘江大潮这天下奇观的壮美,奇特的景象。
2、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激励学生将课文中四个字组成的词语积累起来。并且将这些词语分类,有表示形状的,有表示声音的,同时请学生担任小老师带着大家把词语读一读。这样使学生当堂熟读词语,积累语言。
当然,还有一些不足之处:
1、读得不够。
2、课外资料使用的问题。
3、导语较生硬。
4、练习过多,目的不够明确。
今后,我将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充实提高自己,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较大的提高。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爱小金鱼
- 绿蜘蛛
- 英儿的日记
- 第一次洗袜子
- 秋天的枫叶
- 最伤心的一件事
- 不听话的徐子桐
- 游 龙湖
- 三只小狗
- 河里的垃圾
- 杨寨新村
- 要过年了
- 放寒假了
- 小猫吃草
- 知识就是力量
- 档案管理制度
- 区国税局督办检查工作制度
- 党委议事规则
- xx县财政局机关内部管理制度
- 保密制度
- 区政府工作规则
- 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推行公务接待制度改革
- 工资管理制度
- 委组织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服务承诺制度
- 员工担保制度
- 档案利用制度
- 机关管理制度
- 通讯信息工作管理办法
- 深化企业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难点及其对策研究
- 总公司档案管理办法
- 谈淳美的“母亲艺术”:陕西民间刺绣
- 海峡西岸经济区企业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 浅析话语策略与民族身份
- 基于对艺术与设计的再思考
- 论我国目前景观设计中的误区
- 我国服装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试论农民增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环节
- 分析现代艺术思潮影响下的中国现代陶艺
-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向我们走来
- 关于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概念的创新
- 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保险营销模式及借鉴
- 论蒙克的艺术创作心理
- 语义分析与汉俄副名组合
- 试论语言交际中句式选择的认知语用阐释
- 谈版画的创作与艺术修养
- 《难忘的一天》教案
-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设计之一
- 《我是什么》教案
-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设计之二
- 《难忘的一天》教案
-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 《坐井观天》 教案
- 《日月潭》教学构想
- 《日月潭》教学设计之二
-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设计之三
- 《看雪》 教学设计一
- 《日月潭》教学设计之一
- 《北京亮起来了》综合资料
- 《日月潭》教学设计之三
- 《兰兰过桥》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