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11
《火烧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段。
2、积累表示颜色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观察天上的云,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
4、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悟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复习生字词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同学默写的词语,这位同学是个马大哈!写字总是缺胳膊少腿的。
1、出示含有错别字的词语:
师:你们这些小老师们谁来帮帮他?
2、指名到前面来修改。
(设计一个让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让学生在乐趣中记住了词语的写法。)
3、齐读。
二、复习第一段
1、回忆第一段讲了什么?
(板书:上来了)
2、齐读。
三、教学第二段
过渡:
火烧上来了,地面上的一切都变了,真神奇呀!那火烧云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板书:变化)
1、默读第二段,思考:
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写火烧云的变化?
(板书:颜色形状)
2、教学第二自然段:
⑴ 听录音。
(观察图片)
⑵ 听了这一自然段,火烧云的变化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板书:多快)
⑶ 从哪儿看出多,你能找出表示颜色的词语吗?
(指名圈出)
出示:
照样子,找出其他表示颜色的词语:
红通通 ______ ______ ______
茄子紫 ______ ______ ______
(讲练结合,拓展延伸,让学生学习课文的同时,能学到课堂以外的知识,掌握运用知识的方法。)
⑷ 又从哪儿看出颜色变化“快”呢?
(一会儿……一会儿……)
⑸ 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中的“烧”可以用什么词语来换呢?那作者为什么不用“?”而用“烧”呢?
(“烧”写出了动态,表示了颜色,点明了课题。)
(让学生反复推敲文章中的语言文字,体会精确的语言与文章的中心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
⑹ 指导朗读。
(喜悦语气)
3、教学第3~5自然段:
过渡:
火烧云的颜色是如此的色彩斑斓,瞬息万变,那么它的形状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⑴ 指名读,思考:
这3年自然段写火烧云形状的变化,那它变成了什么形状呢?
(板书:狗、马、狮子)
⑵ 齐读第3自然段,思考:
① 马出现时是什么样子的?
② 马是怎样变化,又是如何消失的?
⑶ 自学第4、5自然段。
⑷ 检查自学情况,师生共同交流。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本处设计让学生自学,与老师共同交流,体现了这一点。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⑸ 听录音,小结:
谁能用《黄山奇松》中的一个词来概括火烧云的状变化?
(板书:千姿百态)
(回忆巩固以前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
四、指导背诵
师:火烧云真是太美了,读了课文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么美的景观你们愿意背诵下来吗?选择一段你喜欢的景色背诵下来吧!
(此处设计是为了调动学生背诵课文的积极性,选择自己喜欢的背,变教师要求的被动为学生自己选择的主动。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1、学生选择背诵。
2、指名背。
五、作业
观察天上的云,仿照课文中的写法写一段话。
(作业的设计,为了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写法,将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来,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
【板书设计】
上来了
颜色 多 快
火烧云 变化
形状 千姿百态 快
下来了
【评析】
本课的教案设计,旨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营造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氛围。
板书设计简单易懂,能体现文章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一目了然。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演讲稿(5)
-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演讲稿
- 《开国大典》观后感(5)
-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13)
-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6)
-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演讲稿(7)
-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演讲稿
-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 《灯光》梗概
- 父母的爱
-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10)
- 名著故事梗概
-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9)
- 愤怒与惋惜(1)
- 《开国大典》观后感
- 土建主要分项工程施工方案编制要求
- 剪力墙平法施工图看图要点
- 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知识讲解
- 施工单位的工程报验资料应如何准备
- 老施工员的工地经验分享
- 某厂区高支模工程施工方案
- 建筑施工中的二十个“不准”
- 花岗岩和大理石的区别
- 基坑施工中的地下水处理实例
- 11G101
- 建筑工程图纸会审技巧
- 钢筋知识盲点解读
- 马凳筋概念解读
- 建筑施工常识大全
- 建筑施工常见问题20条
- 《要下雨了》美文欣赏:秋天来了
- 《要下雨了》相关资料
- 《要下雨了》范文习作:春天
- 《要下雨了》教学重点
- 《要下雨了》趣闻故事
-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二
- 《要下雨了》重点字词的意思
- 《要下雨了》训练素材
- 《小壁虎借尾巴》老师语录
- 《要下雨了》重点字词梳理
- 《要下雨了》教学目标
- 《要下雨了》美文欣赏:下雨前的征兆
- 《要下雨了》写作指导
- 《要下雨了》教学难点
-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