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7-20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有顺序、深入细致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脚,把意思写清楚的。

3、朗读课文,能背诵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

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2、学习作者抓住爬山虎的特点,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着名作家叶圣陶爷爷写的《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知道了爬山虎是一种攀援植物。作者通过深入细致的观察,把满墙的爬山虎叶子写得很美。

2、那么,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呢?课文第二节向我们作了介绍,下面请同学们用课文里的话为爬山虎叶子的画面配上解说词。

(放录像:爬山虎叶子的画面。学生齐背课文第二节)

3、通过这一节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

(映示灯片)完成填空:

作者围绕“爬山虎的叶子”这个意思,仔细观察了叶子的__、__、__,还观察了叶子的__和__,写出了叶子的美。

4、齐读填空题。

二、讲读第三段

1、导入:这节课,我们学习课文第三段,看看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脚”这个意思把爬山虎脚的特点写具体、写清楚的。

2、这一段有三个小节,每一节说了什么呢?我们一节节来看:

⑴ 默读课文第三节,看看有几句话?每句话说了什么?

⑵ 分析:

① 指名六人读。

② 第一句话说什么呢?

(以前没注意过爬山虎的脚。)

是啊,以前没注意,所以不知道爬山虎有脚。

③ 第二句是说:(今年,我注意到爬山虎有脚。)(映示灯片)

为什么我以前不知道爬山虎有脚,而今年我知道了呢?找这句话中的一个词语来说明。

(注意)

小结:说明作者在写文章前,经过了仔细的观察。

用“因为……所以……”这个句式来练说这句话。

(因为今年我注意观察,所以知道了爬山虎是有脚的。)

④ 第三、四句话说了什么呢?自己轻声把这两句话读一遍。

交流板书:位、形。

位置在 (板书:长在茎上)

形状是 (枝状的六七根细丝)

为了具体地说明爬山虎脚的形状,课文中用了个比喻,一起来读比喻句。

(映示灯片)

这句话,简单一点说就是……像……?

(板书:细丝……像触角)

你看见过哪些动物的触角?触角长在哪儿?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交流。)

我们来看看,爬山虎的脚是不是真的像蜗牛的触角?

(学生看录像。)

同学们看到了,爬山虎的脚的确像蜗牛的触角,这一比喻生动传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齐读比喻句)

三、四两句话之间是什么关系?

(先概括,后具体)

⑤ 第五句话是说(爬山虎脚的颜色)它的颜色是?(嫩红的)

⑥ 齐读“这就是爬山虎的脚。”第六句话对整节课文作了小结。

⑶ 那么在这六句话中,哪几句是具体介绍了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

(三至五句)

齐读三至五句。

⑷ 你能集注这三句话的意思,用书上的话来说说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的吗?

(自己轻读课文,同桌练说)

指名说,评议。

⑸ 请同学们再把第三节课文复习一遍,准备背诵。

试背课文第三节。

3、讲读第四节:

⑴ 过渡:

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的,长在什么地方,我们已经知道了。呢么,看看第四节,作者围绕“爬山虎的脚”,又写了哪方面的内容呢?

⑵ 指读思考回答:

这一节主要讲了什么?

(爬山虎的脚怎么爬)

⑶ 课文中有一句话能表达这个意思,你能找出来吗?

出事:“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齐读)

“这样”指的是什么呢?爬山虎的脚到底怎么爬墙,我们一起来看录象。

⑷ 请同学们自己轻生读课文,完成填空:

映示灯片:

① 爬山虎的脚 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 住墙。

② 细丝原先是 的,现在 了,把爬山虎的嫩茎 一把,使它紧 在墙上。

⑸ 实物,讲解板书:触、巴、拉、贴。

⑹ 如果仔细看那细小的脚,你会产生丰富的联想。你想到什么呢?

(蛟龙的爪子)

齐读比喻句。

⑺ 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脚巴住墙向上爬”这个意思把这一段写具体的?请同学们自己轻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脚怎样爬墙。

4、讲读第五段:

⑴ 导入:

从第四节我们可以知道,爬山虎的脚和墙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实,爬山虎的脚触着和没触着墙,结果是不同的。我们来读第五节。

(板书:触着 没触着)

⑵ 男同学读没触着墙的句子,女同学读触着墙的句子。

映示灯片:

思考填空: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颜色变成 ,巴在墙上 ;没触着墙的,不几天就 ,后来连 也没有了。

什么叫“萎了”? (干枯,衰落)

板书:(萎了 灰色)

⑷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变成灰色,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这说明墙对爬山虎是多么重要。

⑸ 齐读课文:

① 这节课我们一起 学习了课文三、四、五节,课文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叙述。是哪三个方面呢?

② 读三、四、五节,边读边想,完成天空:

映示灯片:

《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围绕“爬山虎的脚”这个意思,写了三个自然段:

先讲了 ;再讲 ;最后讲 。这几个方面的内容联系紧密,写清楚了爬山虎脚的 。

③ 学生交流填空题,后齐读。

④ 爬山虎的叶子固然是绿得新鲜,引人注目,但它的脚却是不大会引起我们注意的。但叶圣陶陶爷爷无论是写爬山虎的叶子,还是写它的脚,都是那么有条有理,叙述具体,这是什么原因呢?

(观察细致)

(板书:观察细致 叙述具体)

⑤ 写爬山虎的脚,还有许多别的内容可写,作者为什么选取了课文中的三方面内容向我们介绍呢?

(最能说明爬山虎的特点。)

那么课后,我们就学习这篇课文的写法来写片断。

四、课后练习

细致观察一种植物,围绕这种植物的某一特点,选取几个方面的内容写一个片断,把这一特点写清楚:

1、长在茎上。

2、位、形 细丝……像触角

3、爬山虎的脚:爬 墙 触 巴 拉 贴 没触 萎了

4、变化 触着 灰色

5、观察细致,叙述具体。

【教学反思】

陶行知说:儿童的思维在手上,所以课堂上可以让学生动一动。“演一演”这一活动,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表演中理解抽象的语言,这既符合小学生的思维习惯,又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教学中让学生评一评,既体现了学生自读自悟的过程和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又培养学生理解、评价的能力。同时,生动的表演,使得本课的难点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迎刃而解。

作者依据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向上爬的特点,巧妙地抓住它的位置、样子、颜色。文章的“核心”针文中爬山脚的叶子和爬山脚的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运用比喻的手法,提示出作者留心细致观察事物特征的生长过程。这衬出了作者对爬山脚喜爱之情,运用这一学法好处在于形象、生动、具体勾画描写事物更加吸引读者。教学思路简洁明快,教学目标清晰,这更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留心细致观察事物的特点,能实施个体自主学习与群体合作探索,较好地体现课改对语文对学生的要求,让学生成为独立自主学习的真正主人。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的未来
可爱的小乌龟
环保卫生,人人有责
自我整形
我的同学
快乐的节日——六一儿童节
课间十分钟
我的收获
百合花
秋天
抓鱼
假如我是发明家
离群的小鸡
快乐的六一
路牌
范文:预备党员思想汇报
业余党校学习汇报
什么是入党志愿书
范文:工人入党自愿书
04年党员自评
范文:大学生入党申请书1
怎样填写入党志愿书
军校学生入党申请书
范文:人民教师入党申请书
范文:2005年党校学习思想汇报
范文:共青团员入党自愿书
格式条款备案申请书
副班长入团申请书范文
范文:2005年3月份思想汇报
写入党申请书应注意的问题
关于探究中国民间音乐的传承和发展
浅析现代古筝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
谈高中音乐教学中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
关于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关系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对于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探析
从音乐制品的发展看摩梭音乐的发展
幼儿音乐舞蹈教学模式的探索
浅谈宋词音乐对曲式手段的运用
如何解决长号的音准问题于润蕾
论古筝学习的现状
谈音乐素养对美声演唱的重要性
开创现代古筝演奏法先河
浅谈音乐赏析让音乐走入学生的心灵
关于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音乐教育的几点思考
古筝学习现状
《日月潭》教学构想
《日月潭》第二段的语言文字训练
《葡萄沟》教学设计十
《日月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二
《日月潭》教学设计七
《葡萄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九
《葡萄沟》教学设想
《日月潭》教学设计与反思
《葡萄沟》教学设计一
《葡萄沟》教学设计九
《葡萄沟》教学设计二
《葡萄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葡萄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七
《葡萄沟》教学设计八
《葡萄沟》教学设计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