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27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11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进入课文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谁能说说课文介绍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
(叶子,脚的样子,怎么爬的和脚的变化。)
二、自主研读,交流收获
1、你对爬山虎哪一个方面最感兴趣,就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自然段仔细读一读,画一画,议一议,看看你有那些感悟和收获?可以和你的小伙伴一起学习。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习惯,打破传统“串讲”形式,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2、汇报交流:
⑴ 交流话题一:在写爬山虎的叶子的这一段你什么收获?
喜欢写爬山虎叶子的同学请举手。
在第二自然段,你觉得叶子美在什么地方?(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漾起波纹,好看得很。)你能读出风轻轻拂过叶子,叶子像波浪轻轻漾起的感觉吗?这是一种动态的美。还有哪句写出了叶子的静态美?(“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不留一点空隙。”)为什么觉得这样的叶子给人以美的享受?(绿得新鲜,铺得均匀,排列整齐不重叠。)那谁能读出叶子这种绿的美,密又匀称的美来呢?观察叶子中,叶圣陶爷爷还观察到了叶子颜色的变化,叶子的颜色是怎么变化的?(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没过几天是嫩绿的,长大的叶子绿得很新鲜。)叶子的颜色变化也很美啊,谁能读出这种美来?老师为你们配上音乐和爬山虎的各种图片,能读得更美吗?
(处处注重了读,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学生获得了美的体验,激发起对美、对大自然的向往,也充分感受到语言的美。)
⑵ 交流话题二: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是怎样的呢?
爬山虎的叶子这样的繁茂、美丽,充满勃勃生机,跟它的脚有着很大的关系。出示图片:谁能说说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脚的样像什么?颜色是怎样的?课文是怎么写的?再读一读。把脚的样子比作什么?把脚比作蜗牛的触角,使人一看就知道很细。这么细的脚,作者都仔细看过是枝状的,并数了有六七根,说明叶圣陶爷爷观察得很仔细多具体啊!作者写爬山虎的脚更能看出他观察十分细致了。
(图文结合,不仅体会到语言的生动,还了解作者的观察很细致。教给学生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⑶ 交流话题三:怎么爬的?
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用了哪些十分贴切的动词写出了爬山虎爬的过程?(触、巴、拉、贴)“一脚一脚”换成“有步一步”有什么不同?看课件演示爬山虎爬的过程。
(抓住重点词句去体会,又以多媒体直观演示,突破了教学难点。)
⑷ 交流话题四:爬山虎的脚有什么变化呢?
谁能汇报你读这段的收获?(没有触着墙的,枯萎了,触着墙的,脚巴在墙上的相当牢固。)“……要是……休想……”说明了什么?可见爬山虎的脚巴住墙是多么牢固啊。风能掀下它,不让它继续往上爬吗?雨能阻挡它向上攀登吗?可见爬山虎的脚具有多么不屈不挠的攀登精神啊!现在你对爬山虎的脚产生了什么新的感受?请带着这种感受再读最后一自然段。
(语文教学要有人文性。在自然现象中渗透人文熏陶,在读中不知不觉内化了语言,积累了语言。)
三、引导发现,总结写法
1、本文的课题是《爬山虎的脚》,作者对爬山虎的脚作了十分具体的介绍,那为什么又写了爬山虎的叶子?
(因为人们主要观赏的不是爬山虎的脚,而是爬山虎好看的叶子。)
2、你从作者观察爬山虎中受到那些启发?可以结合句子来谈吗?
⑴ 观察细致。
⑵ 要抓住特点观察。
⑶ 要注意事物的细微变化。
(在理解课文的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具体的观察方法,使理论和实际例子相结合,学生更容易掌握。)
四、拓展文本,课堂延伸
1、仿照《爬山虎的脚》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一种植物,先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特别要仔细观察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再把它具体写下来。
(读写结合,学有所用,既是对原有知识的巩固,又让学生在练笔中提高了写作能力。)
2、课外查询资料:
⑴ 本文作者叶圣陶的生平。
⑵ 爬山虎的有关知识。
(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的学习需要课堂外更广阔的学习空间,而查阅资料,就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不断促进学生的发展。)
【板书设计】
爬山虎的脚
叶子美:嫩红 嫩绿 绿得新鲜 匀称整齐
脚的位置、形状、颜色
脚怎么爬:触--→巴--→拉--→贴
脚的变化:牢固 萎了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神奇的铁环
- 娃娃大战
- 动物开奥运会
- 水龙头笑了
- 牙齿的故事
- 植树节
- 母爱
- 熊猫哥哥和熊猫弟弟
- 小蚂蚁过河
- 四只小熊的故事
- 小猫学跳水
- 三只小猪
- 三头公牛
- 友情
- 父亲的背影
- 努力实现民营经济招商引资“撑杆跳”
- 校园安全工作总结
- XXX医院2006年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实施情况汇报
- 小学一年级第一册英语教学计划
- 市交通局委员会200x年度党务工作总结
- *县交通系统200x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
- 财务工作总结
- 一年级数学教学总结
- XX镇2006年工作计划
- *街道*社区计生综合改革小结
- 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创建文明单位”活动总结
- 市财政局2005年工作总结
- 劳动技术教育总结
- 交通局综合执法科二OO四年工作总结及二OO五年工作思路
- (环保系统)年度工作总结
- 生命哲学纲略
- 论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几点思考
- 个体税收征管状况与完善路径
- 对个税改革问题与化解路径分析
- 税收专业培训课程的设计思路
- 税务风险防控路径思考
- 对于税收和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 存在与好好存在:一个建筑现象学的奠基尝试
- 深度多元论
- 税务风险管控措施研讨
- 对税收筹划的有效管制释解
- 构建和谐社会的奠基石:天赋权力,义务之解析
- 本体的诠释──析梅洛-庞蒂现象学的“肉体”概念
- 当代知识论:概念、背景与现状
- 对区域税收政策的设计研究
- 槐树的四季
- 我与槐乡的孩子作对比
- 《槐乡的孩子》近义词反义词
- 《槐乡的孩子》学法指导
- 小脚丫的故事──因大槐树想起的
-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
- 读《槐乡的孩子》有感
- 给槐乡孩子的一封信
- 茶乡的孩子──学《槐乡的孩子》
- 《槐乡的孩子》课文解读
- 槐花飘香
- 《槐乡的孩子》词语解释
- 《槐乡的孩子》好词好句
- 炎热的天气──仿写《槐乡的孩子》第3段第2句
- 猫捉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