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6
《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进一步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学生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那里有许多名胜古迹,有谁知道北京的那些名胜古迹?今天我们就详细了解一下北京的颐和园。
二、放教学资源中的图片,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颐和园的美丽
三、初读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说说你对颐和园的感觉又是怎样的?
(美丽)
文中的句子是怎样说的?请你读一读。
(前后两句话)
四、再读课文
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思考:
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的?是怎样的顺序?并找出文中的句子,划上横线。
五、帮助学生理清游览的线路
1、你是用什么方法找到线路的?
(2~5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2、全班齐读2~5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3、作者在描写游览的风景时用了哪些动词?
(进了、绕过、走完、来到、登上、下来、走过)
4、请画出作者游颐和园的路线图:
(每个学生给一张纸画图)
长廊──万寿山脚下──万寿山上──昆明湖
六、帮助学生欣赏美丽的风景
1、在作者游览的风景中,你最喜欢那个的地方的风景?为什么?
(由学生自由地说,教师相机指导。)
2、能不能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一听?
3、你觉得那个词语用得最好?为什么?
七、帮助学生梳理一下作者的写作方法
作者把颐和园写得这么美,那他采用了哪些方法呢?
1、按游览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
2、采用了首尾呼应的方法。
八、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板书设计〗
18、颐和园
长廊 万寿山 山脚 佛香阁 排云殿 昆明湖
(十七孔桥)
山上 树丛 宫墙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羊娃娃
- 好习惯是银行利息
- 买菜
- 日照见闻
- 我的小闹钟
- 游光雾山
- 热闹的操场
- 妈妈笑了
- 我的好朋友
- 动物园
- 仓鼠
- 明山水库
- 桂花树
- 十二生肖
- 一次有趣的“赛车旱冰”比赛
- 我国教育法制建设的回顾与反思(2)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孔子与《春秋》——关于儒学运动起源的冥想
- 论宪法监督司法化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宪政的规范结构
- 关于宪法学涉及的几个理论问题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儒家的隐者——李柏思想构成探析
- 论孟子对孔子美学思想的继承与创造
- 阳明学者的正统与异端之辨
- 天行有常与生态伦理——荀卿的生态伦理思想新探
- 论我国宪法监督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荀悦政治思想简论
- 修改宪法的理论思考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修改宪法的理论思考(2)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论我国宪法监督制度的健全和完善(2)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颠覆传统儒家 弘扬儒家传统
- 《山雨》教学设计之二
- 《西门豹》教学设计之五
- 《落花生》教学设计之八
- 《落花生》教学设计之六
- 《落花生》的片断赏析
- 《落花生》教学设计之三
- 《山雨》教学设计之一
- 《落花生》教学设计之七
- 《落花生》第二课时
- 《西门豹》第二课时
- 《西门豹》教学设计之六
- 《落花生》教学设计之五
- 《落花生》教学设计之四
- 《落花生》教学设计之二
- 《西门豹》教学设计之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