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1-15
《白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课文,学习边疆建设者的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高尚品质。背诵指定的段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
情感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边疆建设者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背诵指定的段落。
教学难点
理解“爸爸”的话。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
多媒体
定向示标
1、导语
3月12日是什么节日?你在这一天做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一分钟演讲)那么,白杨树还有什么特点呢?好!让我们一起走进白杨的世界。板书:白杨
2、复习
检测题。适当点拨,回答:2分钟
(1)白杨,又叫( )、( )。在我国( )广泛种植,文中的白杨生长在( )。
(2)课文写一位在( )工作的父亲,向( )介绍( )的事。
3、示标。
(1)理解课文,学习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高尚品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段落。
(3)学习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读、记:1分钟。
自学指导一:
思考题一:白杨树有什么特点?
自学方法:1、画出描写白杨树的句子。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白杨树的特点。3、各种形式的朗读。
导学释疑一:汇报:1、逐句理解“爸爸”的话。抓住“从来”、“哪儿……”等词理解白杨的特点。
2、多媒体演示:戈壁滩。
3、各种形式的朗读。
老师适当点拨,学生汇报。板书:适应性强,坚强不屈。6分钟。
自学指导二:
思考题二:“爸爸”的心愿是什么?
自学方法:1、画出你们知道的,推想你们不知道的。
2、此时,你学会了什么?老师巡视,学生自学讨论。2分钟。
导学释疑二:
汇报:1、读学生们知道的段落。
2、交流学生们不知道的。
3、揭示出“爸爸”的心愿。
4、再读“爸爸”的话。老师点拨。板书:扎根边疆,建设边疆。5分钟。
自学指导三:
思考题三:“爸爸”望着白杨树,为什么又微笑呢?
自学方法:读最后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老师巡视,学生自学讨论。2分钟
导学释疑三:
汇报:1、微笑的原因。
2、你想对“爸爸”说什么?
3、“爸爸”只是在赞美白杨树吗?老师点拨。画小白杨,板书:借物喻人。3分钟。
合作探究:
个人—小组—师生 老师点拨,解答疑难。4分钟。
自主测评
1、事物—做人的道理
白杨—无私奉献
蜡烛—……
……—……老师点拨。练习。10分钟。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背诵喜欢的段落。
3、说一说这节课的感受和收获。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杨利伟叔叔
- 读《卖火柴的小女孩》
- 作业自动批改器
- “傻大姐”姜青
- 好心人
- 我的自画像
- 读《养花》有感
- 让世界充满爱
- 最可爱的人
- 正义终将战胜邪恶
- 劳动也快乐
- 一次星际审判
- 送妈妈一个太阳
- 难忘啊,小学生活
- 我最喜爱的一本书
- 入世后如何提高我国国际税收协调能力
- 社会保险税模式设计的若干问题
- 内生增长理论与财政政策
- 浅谈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完善内部财务制度的必要性
- 观调控的制度基础与政策边界分析
- 减税的时宜性
- 财政政策取向研究:财政赤字和债务政策
- 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监督初探
- 强化财政职能,促进“两个提高”
- 对当前地方财政突出问题的若干思考
- 论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财政政策
- 论公共财政运行新机制的建立
- 我国财政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
- 集贸税收一道亟需破解的难题
- 知识经济、内生增长理论与财政政策
- 《画家和牧童》教学杂谈
- 书画常识·名词解释
- 《画家和牧童》课后反思
- 《画家与牧童》课后反思
- 最重要的
- 世界名画名录
- 书画的分类
- 民族谚语·谦虚谨慎篇
- 《画家和牧童》教学思考
- 熊奶奶的茉莉花
- 书画品种及名称
- 中国绘画
- 《我最喜欢春天》知识扩展
- 齐白石生平
- 也谈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二年级《画家和牧童》设计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