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4-02
《长城》教案
一、教材说明
这篇精读课文是看图学文。它由两幅长城的图片和一篇短文组成,直观的图画和具体
形象的短文紧密结合,表现了长城的雄伟壮观和高大坚固,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这篇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可依自然段分成四部分阅读。第一部分,配合第一幅图,概括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长”,这是远看长城;第二部分,配合第二幅图,具体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高大坚固”,这是近看长城;第三部分,由长城展开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第四部分,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
选编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认识长城,知道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二是结合理解课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课后“思考·练习”题也是围绕这一要求安排的。教学这篇课文时,要适当介绍一些长城的悠久历史和有关长城的民间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内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在联想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崇山峻岭、嘉峪关、城砖、蜿蜒、垛子、盘旋、瞭望口、屯兵、堡垒、呼应、陡峭、智慧、气魄。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的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4.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建议
1.课前如果有条件,可以布置学生搜集关于长城的故事、传说或图片(这也是为完成课后选作题做准备),在同学间交流。教师搜集有关长城的资料,准备相应的挂图或投影片,有条件的可以连同重点词句制成多媒体课件。
2.本文是看图学文,要把看图和学文结合起来。学文前要指导学生看图,第一幅图反映了长城的概貌,通过看图,学生对长城的长和雄伟壮观会有初步的感知。第二幅图的观察点由远处移到了长城上,学生通过看图会观察到长城的构造。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要继续指导学生看图,使学生加深对“崇山峻岭”“蜿蜒盘旋”等词句的理解,同时借助看图了解“瞭望口”“射口”“垛子”“城台”等的位置、样子及作用。在引导看图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的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3.本课的重点在于理解长城的雄伟气势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在联想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阅读感悟课文重点内容时,可以放手让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再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指点。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①长城的雄伟壮观、高大坚固体现在哪里?②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③怎样理解“思考·练习”3的句子?……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课文、相互讨论等得到答案,在关键处教师应当给予点拨。
长城的雄伟壮观、高大坚固体现在哪里?教师应引导学生读书,在第一、二自然段中寻找答案。第一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写长城“像一条长龙”,这个比喻生动形象地介绍了长城的总貌。接着,用具体数字说明长城的长,证实这个感受是真切的。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从长城的建筑材料,城墙顶上的样子,城墙外沿垛子和射口的构造、作用,城台的样子、作用等方面做了具体说明,让我们切切实实地感觉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为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可按照“思考·练习”2的要求让学生画一幅长城的示意图。
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回答这一问题时,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要求学生在充分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课前搜集到的有关长城的资料和自己的感受来回答。要答出:长城的长和气势雄伟、巍峨壮观是世界历史上的奇迹;建造长城的古代劳动人民,在科学不发达的年代,用双手建造了这样伟大的建筑是世界历史上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
“思考·练习”3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先读句子,再联系上下文回答。“很自然地想起”,要答出看到雄伟、坚固的长城后,由赞叹到自然地想到创造这一雄伟建筑的人们。“才”字说明劳动人民建造长城十分不容易。
4.本课对长城的描写比较具体,其中包含了很深的感情。因此,朗读第一、二自然段时,要指导学生读出轻重缓急,表现出长城的气势,朗读第三自然段时要带有赞叹的情感,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要带有自豪的语气。
整篇课文的背诵,要在理清课文结构的基础上抓住写作思路进行。全文可按“远看→近看→联想→总结”的顺序背诵。每部分的背诵,可抓住一些关键词语来帮助记忆。如第二自然段由“城墙顶上”到“城墙外沿”,再到“垛子”“瞭望口”“射口”,再到“城台”,当然,也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不必强求一致。
5.本课生字生词较多,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示字的音、形、义。例如:“崇”“砖”读翘舌音,“魄”与“魂”的字形相近,要注意区别。本课生词教学,有的可联系上下文去理解,有的可以结合插图理解,如“瞭望口”“堡垒”等词,就可以对照插图让学生理解。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可爱的橘树
- 看《福娃奥运漫游记》
- 白杨树
- 家
- 爱护草坪
- 爸爸,我想你
- 星星
- 快乐的一天
- 庆祝国庆
- 今天我去做客
- 四季的脚步
- 幸福的味道
- 月亮船
- 捏飞机
- 失败是成功之母
- 总务主任述职报告
- 市妇联维权工作总结
- 区教育系统妇女工作总结
- 月份工作总结和月份工作计划
- 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总结
- 上半年乡镇信访工作总结暨下半年工作计划
- 在“八一”复员退伍军人联欢座谈会致词
- 保密工作总结
- 乡镇纪检监察党风廉政工作总结
- 市委第九督导组分析评议阶段工作总结
- 植物检疫工作总结
- 幼儿园老师个人年度工作总结
- 市铁路护路工作总结
- 环卫工作总结
- 乡镇结对帮扶工作总结
-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问题及其对策研究(1)
- 浅谈现金流量表编制方法(1)
- 会计活动中存在的一些“异常现象”(1)
- 金融企业的违纪行为及其审计方法(1)
- 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需求(1)
- 我国下推会计的适用性研究(1)
- 刍议会计电算化舞弊的对策(1)
- 浅议物流企业应收账款管理(1)
- 浅谈会计制度设计中的内部控制(1)
- 开展政府投资效益审计的几点思考(1)
- 对加强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几点看法(1)
- 整合资源推进审计工作科学化发展(1)
- 浅谈采购比价审计(1)
- 试论环境会计的目标与经济后果(1)
- 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适应电子商务环境的对策(1)
-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及反思
-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之三
-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之一
- 《要下雨了》综合资料之二
- 《要下雨了》朗读指导及练习设计
-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之二
- 《小小的船》第二课时
- 《小小的船》教学评析
- 《小小的船》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之二
-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之十
-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之四
-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之八
- 《要下雨了》综合资料之一
- 《小小的船》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