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23
《兰兰过桥》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会认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新型大桥的神奇,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勇于创新、乐于发明的兴趣与愿望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的愿望。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朗读录音磁带。
2、汽车在潜水桥上行驶的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识记生字
一、激趣导入新课
借助图画或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赏兰兰过桥的片断,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板书课题:兰兰过桥
二、初读课文,引导思考
1、师:我想:好多同学都过过桥,而兰兰过的桥跟我们过的可不一样。究竟哪点不一样呢?我们读了课文就会知道。
2、学生小声读课文。
要求:
(1)画出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自己认为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想一想,兰兰过了哪几座桥?
3、检查认读生字的情况。
出示生字卡片,用指名读、集体读、开火车读等形式,检查学习生字、生词的情况
4、回答“兰兰过了哪几座桥?”(潜水桥和塑料桥)
三、师:好。让我们先来过一过潜水桥
1、清大家先找到写“潜水桥”的段落,认真地读一读。想想这座桥与我们平常过的桥有什么不同。
2、再读一读,让我们像兰兰那样过一过这座桥,体会体会走在这座桥上的感受。
四、检查学生自读的情况
师:谁能说说这座桥与我们平常过的桥有什么不同?(实际上是说“潜水桥”的特点)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引导学生归纳“潜水桥”的特点:
1、架在水面上。
2、用玻璃砖造的。
3、像一座长长的透明的房子。
师:说说你走过这座桥的感受好吗?
学生可以说课文中兰兰的感受(鱼在周围游,船在桥顶上驶来驶去),也可以说自己通过想象的感受。
五、师:这座特别的“潜水桥”我们已经走过了。现在,我们把这座桥的生字学会好吗?学习生字
出示生字:兰 桥 座 特 结 实
1、说说你们用什么方法记住这几个生字。
让学生交流自己记住生字的方法,教师加以肯定。
2、这几个生字中哪个最不好写?
根据多数学生的意见教师进行书写指导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的一部分
课堂订正。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识记生字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走过了“潜水桥”。这节课我们走一走兰兰过的另一座桥,好不好?
二、学习“塑料桥”这一部分的内容
1、提示学习方法。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有了过“潜水桥”的经验。大家回忆回忆,“潜水桥”是怎么过的?
(1)找出这座桥的特点(与平常的桥不一样的地方)。
(2)说说我们走在这座桥上的感受。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出“塑料桥”的特点:
轻巧,便于携带,塑料做成,空气做填充材料。
(2)说说走在上面的感觉。
“又平又稳”。学生说出自己想象出来的感觉也可以。
4、走过了两座神奇的桥,你有什么想法?
让学生畅所欲言,激发他们创造的愿望,对他们合理的新想法要热情鼓励。如果有时间,可让学生把自己的设计画下来,再相互交流。
三、书写本课余下的生字
出示生字:顶 野 取 提 术
1、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几个生字
让学生交流自己记住生字的方法,教师加以肯定。
2、这几个生字中哪个最不好写?
根据多数学生的意见教师进行书写指导
提示:“野”左边的“里”字,最后一笔是“提”不是“横”。
“取”左边的“耳”字,最后一笔是“提”不是“横”。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余下的部分
五、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用“顶、提、特、轻、奇”口头组词语
六、完成课后练习第4题
比较句子,让学生说体会。(第二句比第一句具体、形象)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难忘的一件事
- 我的好伙伴——电脑
- 春游
- 大拖鞋
- 当老师的滋味
- 放学路上
- 看海
- 吹画趣课
- 学自行车的启示
- 游野生动物园
- 别给陌生人开门
- 爬山
- 登黄鹤楼
- 下雨了
- 公园里的杂技师
- 西方国家对私人养老保险计划的税收优惠
- 试论公共财政下的税收债法理论
- 哲学及其教学改革之我见
- 经济全球化下的国际税收竞争与税收优惠
- 关于完善企业所得税制问题的思考
- 体育与科学关系互动的哲学思考
- 论社会潜能的调控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 论企业所得税的税收筹划
- 我国所得税会计处理中债务法的选择
- 关于哲学研究中心转移的现代理性批判
- 遗产税与赠与税的国际的比较
- 试谈商业银行的税务筹划
- 高扬现代科学理性的哲学理论
- 生命周期评价与环境伦理
- 我国农村税费改革问题分析
- 采用词语突破法,读中感悟──《丑小鸭》片断赏析
- 《丑小鸭》课堂实录
- 红红的甜草莓
- 我们今天怎样教安徒生作品?
- 《数星星的孩子趣》句子分析
- 《丑小鸭》课堂实录
- 学之张扬 个性彰显──《丑小鸭》一文案例反思
- 安徒生与安德森
- 情感与想象齐飞 人本共个性一色──评刘美钗老师之《丑小鸭》
- 感知性活动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试分析《丑小鸭》教学中的感知性活动
- 走进文本,“亲密”对话──《丑小鸭》教学实录与评析
- 《爱迪生救妈妈》课文题意
- 《爱迪生救妈妈》学习要点
- 《丑小鸭》案例分析和反思
- 课本剧:丑小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