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1-28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2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本文写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
2.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二)能力训练点
继续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理解课文,了解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从而受到热爱领袖的教育。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到毛主席平易近人和真切关怀人民的美好品质。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引导法。
(二)学生学法
自主学习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毛主席处处为群众着想的思想作风。
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
(二)疑点
这篇课文主要表现毛主席怎样的优良作风?文章为什么用“毛主席在花山”做题目?
(三)解决办法
1.通过仔细读文,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
2.采用多种读书方式及分组学习讨论的形式体会毛主席的优秀品质。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以“这篇课文表现了毛主席怎样的优良作风”为主要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加强朗读指导,深入体会毛主席关心群众,处处为群众着想的优良作风。
(二)学生活动设计
课前,学生搜集毛主席的生活小故事。以及关于“花山”的背景资料,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作铺垫。课上,自学质疑,围绕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共同探究,感情朗读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提炼写作手法。课后,学生讲出课前搜集的小故事,相互交流,提高认识,深化中心。
五、教学步骤
(一)揭示课题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提问:“花山”是什么地方?毛主席什么时候去过花山?
(二)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要让学生说出课文主要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板书:请群众回来碾米,给群众沏茶喝,帮母女俩推碾子。)
2.读一读自己所画的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结合学生发言,教师让学生画出毛主席对警卫员说的一段话和课文结尾的那一句话,留待以后深入理解;其余语句可引导学生自己去体会理解。)
3.检查朗读情况。
(让学生针对自己的情况,自由挑选课文中的某一部分来读,从而展示出自己的最高水平。)
(三)进一步自学,深入理解课文
1.提出自学要求:
认真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为了学懂这篇课文,我们应该弄懂哪些问题?先自己思考,再和组内同学讨论,记下讨论结果。
2.学生按要求自学、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对学生的问题归纳整理。
师生共同归纳出:
(1)毛主席为什么要请群众回来碾米?还给群众沏茶喝?
(2)毛主席说服警卫员的那段话怎么理解?
(3)怎样理解课文结尾的那一句话?
(4)这篇课文表现了毛主席怎样的优良作风?
4.师生共同解决以上问题。
教师在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提议先理解第(4)个问题。
(1)小组合作学习。
(2)全班交流:
(从毛主席让警卫员请群众回来碾米和给群众沏茶、替母女俩推碾子这三件事上可以看出来,他不愿为自己一个人的工作而耽误全村群众吃饭,还给群众沏茶喝,帮他们推碾子,充分表现出毛主席关心群众,把自己视为群众中的普通一员的好作风。)
(从毛主席教育警卫员的那一段中也可以看出来。这段话讲了三层意思:一是革命需要老百姓的支持,二是革命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他摆在特殊位置上,这也说明毛主席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他更愿意和群众打成一片。)
(3)指导朗读:
理解最后一句话: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说老人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
(通过这一个问题,把其他几个问题都有机地串连起来,从而达到理解课文重点、难点的目的。)
(三)体会文章写法
1.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
2.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内容写得简略?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可引导学生想一想作者为什么没有样写毛主席夜以继日地为全中国的解放事业而操劳这件事。通过对比,使学生明确:与中心关系密切的材料详写,反之,简写。)
(四)课外延伸
让学生拿出自己搜集的小故事,讲给大家听,可也谈谈自己的感受。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一篇读后感。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杨利伟叔叔
- 难忘啊,小学生活
- “傻大姐”姜青
- 送妈妈一个太阳
- 正义终将战胜邪恶
- 让世界充满爱
- 好心人
- 读《卖火柴的小女孩》
- 读《养花》有感
- 最可爱的人
- 我的自画像
- 劳动也快乐
- 一次星际审判
- 我最喜爱的一本书
- 作业自动批改器
- 对当前地方财政突出问题的若干思考
- 论公共财政运行新机制的建立
- 强化财政职能,促进“两个提高”
- 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监督初探
- 知识经济、内生增长理论与财政政策
- 社会保险税模式设计的若干问题
- 我国财政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
- 减税的时宜性
- 浅谈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完善内部财务制度的必要性
- 集贸税收一道亟需破解的难题
- 内生增长理论与财政政策
- 观调控的制度基础与政策边界分析
- 论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财政政策
- 入世后如何提高我国国际税收协调能力
- 财政政策取向研究:财政赤字和债务政策
- 熊奶奶的茉莉花
- 中国绘画
- 《画家和牧童》教学思考
- 最重要的
- 齐白石生平
- 也谈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二年级《画家和牧童》设计心得
- 《画家和牧童》课后反思
- 《画家与牧童》课后反思
- 书画品种及名称
- 世界名画名录
- 《我最喜欢春天》知识扩展
- 书画常识·名词解释
- 民族谚语·谦虚谨慎篇
- 书画的分类
- 《画家和牧童》教学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