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6-10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训练运用圈划的读书方法,理解在人物刻划中关键词语的作用,体会从多种角度刻划人物的写作方法。
2.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品质,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精神。
二.重点和难点:
正确圈划、理解中心是重点。理解小病号的描写与中心的关系是难点。
三.教时:一教时[第二教时]
四.教学过程:
[一]回顾第一教时,总结:课文《金色的鱼钩》主要出现了两个人物:老班长、我。思考:课文中的人物描写与课文中心有什么关系?
[二]分段阅读,分析人物:
1.默读课文第一大段,完成下列步骤
(1)这段文字从哪些内容作了圈划?
在对学生个别提问的基础上,老师归纳:
课文对老班长的外貌、心情、动作、神态作了圈划。
(2)就圈划内容提问,并体会其作用。
朗读描写老班长外貌的句子,提问:人物外貌的描写对表达课文中心有什么作用?
体会描写老班长心情的句子,提问:人物心情的描写与课文中心有什么联系?
圈划出描写老班长动作的词语,提问:圈划词语从哪些角度揭示了老班长的品质?
在个别回答或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老师小结:
对老班长的外貌、心情、动作等描写,突出了老班长的有极强的责任心、舍己为人的精神。圈划词语也从不同角度揭示了老班长的这一品质。
2.默读课文第二大段,注意从多种角度刻划人物的写法,对表达文章中心的作用。
(1)圈划出表现小病号“我”的心情的词语。
(2)就这些词语从不同角度提问。
(3)分析其表达的作用。
(4)小结:课文对小病号的描写,特别是写出了“我”在知道事情真相前后的心情变化,突出了“我”的感激之情。
圈划词语突出了老班长品质的感人,写小病号是为了从侧面烘托出老班长的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和对革命事业无比忠诚的高尚品质。
3.默读课文第三段,找出描写老班长竭尽全力全力不让病号挨饿的神情、语言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1)圈划描写老班长神情、语言的句子。
(2)提问:这些词语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何意义?与课文中心有什么关系?
(3)小结:这些对老班长神情、语言的描写,将老班长的形象刻划得淋漓尽致,充分表达出他忠于革命忠于党舍己为人的崇高的品质。
4.朗读课文最后一段,思考:
“这枚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与“闪烁着灿烂的金色光芒”是否矛盾?为什么?与课题有什么关系?(可分组进行讨论)
5. 总结:不矛盾。因为“长满了红锈的鱼钩”记录了老班长舍己为人最终献出生命的光辉事迹,这枚鱼钩虽普通却闪烁出老班长崇高品质的灿烂光芒,因此它“闪烁着灿烂的金色光芒”。课文以“金色的鱼钩”为题,揭示了文章中心,有其深刻的含义。
6. 讨论学习〈〈金色的鱼钩〉〉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发扬同学间团结友爱的精神。
五.板书:
老班长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
老班长的思想品德
(责任心舍己为人)
小病号的语言、神态、心理活动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文竹
- 难忘的教训
- 游黄山
- 洗碗
- 我的弟弟
- 秋天
- 我爱我家
- 买书
- 秋天
- 一张照片
- 美丽的秋天
- 中秋之夜
- 茉 莉花
- 小金鱼
- 我的爸爸
- 现行宪法文本的缺失言说(3)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宪法统治时代的开始?
- 谈《四库全书》
- 儒家修养论今说
- 儒家节欲观的现代意义
- 宋明理学与东南家族社会经济变迁简论
- 重新解读孔子的仁
- 现行宪法文本的缺失言说(2)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中国文化中的儒释道
- 从《抱朴子》看道教的生命哲学
- 中华文化的元色是兼容
- 汉字起源于中东——兼论甲骨文起源之文化读解
- 宪法统治时代的开始?
- 宪法统治时代的开始?
- 论弱势群体权利的宪法司法保护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四个太阳》的教学设计
- 《珍珠泉》教学设计
- 《火烧云》教学片段
-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
-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
-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案
- 《落花生》教学片断及评析
- 《翠鸟》
- 《葡萄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棉鞋里的阳光》教案
- 《四个太阳》
- 《灯光》教案设计
- 《两只鸟蛋》教学设计
- 《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
- 《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