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翻新时间:2022-12-31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师:昨天回家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生:在一次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在希望非常渺茫的情况下救出自己的儿子及其同伴的故事。
在一次大地震中,靠着相互间坚定的信念,一位父亲终于救出了儿子及其同伴的事。(板书)
3.在这次地震中,父亲和儿子都抱着同样坚定的信念,这个坚定的信念是什么?(无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二、讨论课文
1.四人小组一边读一边讨论:从课文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父亲在拯救儿子的过程中一直抱着这个信念的?(板书:责任、爱)
2.指导朗读。(抓重点句子,及句子中的关键词语体会)
3.父亲带着对儿子的爱和责任感,信守自己的诺言,无论儿子是生是死都要和他在一起,而儿子也对父亲充满了信心,我们一起来找找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4.指导对话分角色朗读。(板书:信心)
5.在饱受煎熬了38小时又50分钟以后,一条生命的通道终于打通了,这对父子终于可以相见了,父亲的表现是怎样的?(颤抖的说:“出来吧!阿曼达。”)
那么儿子呢?为什么他要这么做?(板书:责任)
6.你觉得他们是一对怎样的父子?课文里用了一个词语,是什么?指导读最后一句话。(板书:了不起)
三、扩展练习
1.假设阿曼达的父亲也像其他人一样望着废墟哭喊一阵子离开了,会是一个怎样的结果?
2.如果所以孩子的父母都像阿曼达的父亲一样有信心的话,情况又是怎样的?
3.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信心是精神的支柱,是生命的支柱……)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 两只小兔
- 伟大的爱,母爱
- 快乐的冬游
- 我渴望超过她
- 燕南行
- 我家周围的环境
- 我的妹妹
- 冬日里的雪印象
- 致四川灾区小朋友的一封信
- 快乐阅读之一笑猫日记
- 二十年后回故乡
- 一千年后的世界
- 悠悠母爱
- 妈妈包汤圆
- 环保公民从我做起
- 各国政府扩大内需的政策及措施
- 民商法中沉默的法律含义–教学案例解析(1)论文
- 说课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探讨
- 从形象处理角度看习语的翻译
- 走进新课程老师要有两个新观念
- 从德国功能理论的视角谈对联中明喻的翻译
- 乡镇财政体制创新与财政解困研究
- 浅谈旅游翻译中伪对应问题
-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化学的关键
- 浅析化学教师的认知偏差及其成因
- 优化教学设计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 浅谈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文学翻译策略
- 学者型化学老师的素养
- 关于环境犯罪的几个思考(1)论文
- 人教版[整理]新教材 新理念 新教法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8第二课时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17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7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13第一课时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19第一课时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19第二课时
- 《地震中的父与子》快乐练习:课堂达标(一)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18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20第二课时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15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16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14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8第一课时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23第二课时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