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2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之六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日寇、晋察冀、指挥、尸体、悬崖、磨盘、斩钉截铁、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昂首挺胸。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3、体会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抗击日寇的英雄气概和不畏牺牲的崇高精神。
4、提高阅读的速度。
二、学习准备
课前阅读抗日英雄故事等有关书籍,或组织学生观看《狼牙山五壮士》电影。有条件的可让学生上图书馆或上网查找有关抗日战争的资料。
三、学习过程
第一学时
1、同座相互检查课文朗读情况,要求正确、流利;
2、听两组(4人)读课文,评价读的情况,穿插正音;
3、概括各部分内容(小标题)。(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英勇跳崖)
4、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在初读的基础上,画出使自己受感动的句子,然后反复地诵读语句,努力读出感情,并说出自己受感动的原因,还要加以适当的评点,这些句子好在哪里。
第二学时
1、听写词语。
2、交流画出使自己受感动的句子。
(1)“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这两句话表现了五壮士为保护群众和连队主力,坚定不移的决心和不畏牺牲的精神。一个“走”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体现出班长态度之坚定、判断之果断,饱含着五壮士高昂的斗志和对人民的深切的爱,表现出崇高的自我牺牲的精神。“斩钉截铁”比喻处理事情或说话坚定果断,毫不犹豫。这里,没有写其他战士的语言,只写他们的内心状态(“热血沸腾”)和动作(“紧跟”)。说明他们和班长的想法是一致的。)
(2)“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把石头比作“雹子”说明石头砸下非常迅猛,非常有力。这两句话充分体现出五壮士英勇杀敌的决心和中华民族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朗读时,要体现出五壮士的战斗豪情。)
3、阅读第三自然段,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完这个自然段;不必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可以一行一行地读,用眼睛扫视;边读边想,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准备转移,有两条路可选,决定走第二条路,把敌人引上绝路)。读后交流这样读书的体会,谈谈自己是怎样提高阅读速度的。
4、在搜集描写英雄人物成语的基础上,看课文插图,描述五壮士的动作、神态,并用上积累的成语。
5、回答“思考·练习”4时,可以先找出课文描写两次胜利完成任务的部分,然后加以比较,明确第二次是重点。为什么要这样写呢?因为五位壮士虽然第一次已经完成了任务,但是他们如果当时就去追赶部队,敌人有可能尾随而来,使群众和主力部队重新陷入危险境地。为了更好地保证群众的安全,他们决心把敌人引上绝路,并做好了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思想准备。这样写更加突出了五位壮士不畏牺牲的英雄气概。
6、搜集摘抄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看谁写得多。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竞选升旗手发言稿
- 六一”联欢会发言稿
- 一件令我感动的事
- 童年趣事
- 竞选学习委员发言稿
- 国庆节演讲稿
- 大队长竞选发言稿
- 小学生国旗下讲话演讲稿
- 童年趣事
- 一件令我感动的事
- 获奖感言发言稿
- 感动
- 雨夜
- 班长竞选发言稿
- 一件令我感动的事
- 党委议事规则(医院)
- 职工餐厅管理办法
- 办公室人员百分考核制度
- *公司办公设备管理办法
- 安全奖惩制度
- 国税局目标责任制管理考核办法
- 督查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思索与探讨
- 电信公司社会监督员管理办法
- **电力局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制度
- 党委与民主党派民主协商座谈制度
- 国税局机关工作规则
- 执业医师管理办法
- 党费使用、管理制度
- 关于职工因私使用公车的规定
- 干部选拔任免制度(医院)
-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秘书工作
- 漫谈韩国的秘书
- 机房硬盘管理策略
- 刍议定义秘书的几个基本问题
- 论公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中的战略地位
- 试论秘书学科概念体系的研究
- 压缩递增年资的数量模型与分析
- 知识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开发研究(b)
- 有效激励:员工激励与企业激励机制
- “秘书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尝试2
- 试析秘书科学在我国产生的社会动因
- 国内企业如何选聘人才
- 非正式员工的薪酬管理
- 教学秘书在高职教学管理与实施中的作用探究
-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
- 《四季》教学设计之二
- 《画》教学设计之六
- 《哪座房子最漂亮》教学设计之二
- 《静夜思》教学设计之三
- 《哪座房子最漂亮》教学设计之三
- 《四季》
- 《静夜思》
-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之二
- 《哪座房子最漂亮》
- 《静夜思》教学设计之二
- 《四季》教学设计之三
- 《小小的船》
- 《画》
- 《爷爷和小树》
- 《四季》教学设计之四